未來城市:指望電動化、輸入外勞? 支援未到位 綠van逆風而行

文章日期:2023年08月13日

【明報專訊】逾半世紀之前,內地的文化大革命風暴翻山過海被引入香港,導致六七暴動爆發,也就是在那半年內,一種被稱作「階磚仔」的麵包車成了唯一交通工具,這也是今日紅van的前身。其後紅van被黑勢力入侵,政府1980年代決定推行綠van以便於監管。從某種意義上說,綠van間接從暴動中誕生,細細想來,更有些調和矛盾的意味,背後是人類追求太平的普世價值。但時至今日,街頭上小巴的破爛車身無言述說着行業艱難,另一邊廂,轉型電動又匆忙提上日程,小巴,究竟要往哪裏走?

多年經營陷惡性循環

1986年入行的周國強是現任的士小巴商總會理事長,在他眼裏,綠van為香港服務快40年,政府並沒有給予它應得的尊重和關照,「小巴和的士都快死晒」。自1976年開始,小巴的總數由行政局以指令形式限定為4350輛,周國強指,目前本地有3300輛綠van、1000輛紅van,但「小巴愈來愈請不到人做,政府不允許車費加太多,我哋冇錢加人工,轉型電動車又有太多阻礙,這完全是惡性循環」。

電費貴、充電站不足

至於近日政府公布純電動小巴「滿客」(Moonca) 年底試行, 周國強問道:「有車冇充電站點做?充電站現今有觀塘裕民坊及九龍塘公共運輸交匯處兩個,但邊個願意特登跨海揸過來排好長隊等充電?」

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則表示,贊成小巴轉電動,「不要指望小巴以後可以做到很多生意,但一定要給它生存空間,這是香港特色」。他認為,為小巴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需要政府和營運商多配合,「如果冇充電站、冇人揸,電動小巴很難有長遠前景」,他還敦促紅van需要盡快轉為綠van,否則日後兩者之間競爭更大。

翻查「滿客」背景資料,珠海廣通汽車為生產商,2021年8月,內地格力電器斥逾18億人民幣購得30.47%股權,實現控股,意味着繼比亞迪之後,內地另一家知名企業也攻入本港交通業試圖分杯羹。 周國強說:「我支持小巴轉向電動,也歡迎內地比亞迪或其他企業來香港,但如果政府既不能幫綠van免費增設充電站,電費又繼續加價,那全面推行電動小巴就像在亂投石問路,大家寧願揸番柴油小巴。」

石油氣車或更難捱

對於「滿客」宣稱,充電8至10分鐘可行駛約50公里,周國強表示「不是非常樂觀」;李耀培則認為充電理想,「小巴一條專綫的行駛里程大概10至20公里,且有站點停靠,不同於的士日均行駛200至300公里」,稱「滿客」符合綠van在香港交通體系中的「輔助」角色,適合用作短途小巴,但前提是「途中需要有充電站」。

不過,李耀培也指出,小巴和的士現在都開始電動化,或會導致專用氣站愈來愈少,「如果之後司機需要去到很遠的地方才可以入到石油氣,那麼成本將變貴,而轉型電動化的程度若也不夠,局面將很難堪」。

「滿客」造價高 車費無得加

香港現有12個專門面向的士及小巴的專用氣站,由於政府免收地價,入石油氣的價格較低,周國強說:「大約六成的的士會光顧那些氣站,其餘三成幾會去私人經營的較貴氣站,因為他們希望節省排隊時間多做些生意。目前三四間充電解決方案供應商都在建充電站,但充電時長大概都在30至45分鐘。」周國強認為,政府應該在電動小巴事情上再做試驗,觀察香港哪個地區適合推行,這樣才可以真正幫到業界。

李耀培亦認為,像「滿客」電動小巴造價差不多逾200萬元,是普通綠van價格的3倍,一方面物稀為貴,另一方面這些電動小巴全部是「低地台」,為香港限訂,以方便輪椅人士,但「引入這麼貴的車,車費之後會不會漲得好貴?會不會提供資助?而如果沒人買,又該點算?政府應該要多想想怎麼把它做好」。

就周國強看來,轉型電動車並非一朝一夕可完成,小巴現狀也面臨諸多難題。他哀嘆:「小巴和的士我都做過,眼見它們由盛轉衰,我只能講太痛心。」

因為綠van受政府監管,調整車費須向政府申請,周國強質問政府時常說要幫市民爭取最低工資,相反批准的士小巴加價動輒都要三五年,「舉個例子,的士8年內僅加過兩次價,小巴車費每年增幅不足2%, 遠低於通脹水平」。

日跑廿幾轉 嚇怕後生仔

人工方面,政府公布的中位數是14,300元,「叫人開車8個鐘,若只有這個數,養不活屋企人的」。周國強苦笑道,「年輕人根本不會來揸小巴,年輕小巴司機佔比保守估計低於2%,而且全部係男仔」。

他直言,小巴請不到新人,車費遲遲漲不上去是鬧工荒的主要原因,「最新一期小巴招標中,一條循環線6.6公里最高收費為9.1元,可實行車費只有5至7元」。

計及一輛小巴的營運成本,周國強估算每名司機人工每月20,000元,日班和夜班司機都有份也就是40,000元, 再加小巴的每月油費和輪胎維修費差不多65,000元, 平均每天的成本大概在2200元左右;以車費5元為例,相當於每名司機每日要載440名乘客,等於16座小巴每次都要在滿客的情况下來回跑20幾次,「邊個後生仔願意揸小巴?」

政府早前公布以至少14,300元人工輸入外勞,盼為小巴補充司機職位空缺,但遭工會司機代表投訴指外勞只會令現職小巴司機無飯食,「所以政府完全唔畀我哋參與討論輸入外勞,這個方案是政府自己想出來的」。周國強續稱,「雖然還是很開心可以請到人,但如果小巴車費加上去,我根本不需要請外勞」。

外勞包住宿 考牌有糧出

按照輸入外勞計劃,整個運輸業限額1700人,其中小巴共900個名額,現只有118人申請。為什麼差這麼多?周國強進一步解釋,照上述的工作量,以14,300元根本難以請到內地勞工,而如果加到22,000元左右,「本地司機點算?」對此,李耀培表示,「輸入外勞一定要給他們合適的薪資待遇和居住環境,否則不是長久之計」。

而輸入勞工還有一大難題,周國強指內地巴士和的士駕駛執照與香港不互通,外勞需要4個月時間考牌,若合約為24個月,實際工作僅20個月,「政府要求考牌期間照出糧,仲要包住宿」。住宿方面,周國強設想,打算租一層13,000元左右的唐樓,然後買牀、買冷氣,因為有日間有夜間,理論上夏天的話,不斷開冷氣要預留每月2000至3000元電費,而「咁多外勞住一間屋,係咪需要再加建廁所?」裝修差不多需要10萬元。除了成本進一步擴大,外勞住在一起會不會引起打架、爭廁所等問題, 亦都需要提前考慮好對策。

民間發起 「階磚仔」生於亂世

1967年暴動令社會癱瘓,「到處都是炸彈,所有交通工具停運,民間自發利用一些『階磚仔』麵包車作接送居民返放工」。周國強說道,「那些車只有9座,車費也很便宜,僅幾毫子。社會恢復平靜後,政府認為『階磚仔』有功,才決定合法化,推出14座小巴」。

到了1980年代,考慮到部分紅van被黑勢力入侵,政府決定實施公共專綫小巴(綠van)以便於監管,政府的介入令小巴牌價節節上升,吸引買家入場購牌租車,紅van的生存空間因此受壓。而隨着城市化發展,整個小巴業的營運環境都愈來愈艱難,「𠵱家人哋都去搭港鐵,邊個仲會搭小巴㗎?」地產商更瞄準市民對交通的需求,建造所謂「港鐵上蓋」屋苑,但小巴的載客量首當其衝,「以前土瓜灣及九龍城是小巴最多的地方,可現在哪裏都有港鐵站了」。

小巴牌價近年持續下跌,最新按年急插逾四成至100萬元,僅僅是2019年約300萬元的三分之一;的士牌價亦呈插水態勢,但大多保持在300萬至400萬元,小巴望塵莫及。

網約白牌車未解決 的士業叫苦

香港的士司機兜路、亂收費、做「白牌車」等投訴不絕,周國強曾向運輸署的士部去信,建議學習內地,統一採用手機應用程式和電子支付,綁定全球定位系統(GPS), 「咁樣嘅話,司機開到邊度,乘客都知,落車後自動扣錢,唔好再話司機兜路或亂開價,而啲唔識用手機嘅高齡司機都容易掌握」。但話鋒一轉,周國強捂着臉無奈地說:「但運輸署話,驚啲手機應用程式壞。原來在內地不會壞,只在香港會壞。」

「害群之馬」Uber搶生意

另外,與小巴司機人工低的問題一樣,周國強也稱,香港的士司機人工低於其他地區,澳門的士司機平均日薪800至1000元。對於如何打擊白牌車,周國強認為應該修例,賦權警察處罰那些非法出租車輛的平台,但「在打擊網約白牌車問題上,政府已糾纏了8年,如果再不推出措施,我們會更加焦頭爛額」。他估計,這些「害群之馬」數量不多,可能只有200人左右,主要集中在蘭桂坊、尖沙嘴和山頂道纜車站附近,星期四五六是最活躍的時段。

2020年,逾20名Uber司機被裁定非法載客取酬罪及沒有第三者保險罪成,終審法院駁回部分司機上訴,裁定Uber手機程式召車服務須領牌,否則會干犯無牌載客取酬罪,意味自2014年進入香港市場的Uber被正式判定經營違法。「既然終審已有判決,假如我是一個正常的官,修例將罪犯繩之於法是不是天經地義?但我不明白為何一直無動作。」

【紅的綠van篇】

文˙ 張雪桐

{ 圖 } 資料圖片、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朱建勳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