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過無痕事兒多

文章日期:2023年09月17日

【明報專訊】此刻人在瑞典的程展緯,正在參加藝術交流活動,同時他也在關注香港打風落雨水浸街的情况,不忘慰問在港鐵幫忙善後的同事。言語不通的他,靠賴科技的便利自製廣告文案,希望喚起關注香港世紀暴雨下的工人福祉。當地同日也有集會關注氣候議題,氣候暖化下歐洲人更常面對熱浪侵襲,看着淤塞的坑渠和浸至腳跟的髒水,不知會作何感想?(圖)

除了一些受災嚴重的位置,像黃大仙和新界北區一些村落,大水淹浸過後的瘡痍很快便看不見,城市瞬間回復急促的節奏,水過無痕沒事兒一樣。林超英等思緒沉澱並整理成文,苦口婆心地指出一個個我城盲點和弱點,例如玻璃牆太多,又例如在北區濕地搞建設規劃等;而正當人人疾呼國際城市不容出現第三世界的水浸模樣,渠務及工程專家卻異口同聲說,在已建設地區加大水渠載量不切實際。

讀氣候專家譚志勇訪問可能更沮喪,他斷言氣候暖化已無法逆轉,極端天氣只會有增無減,我們的下一代未來更要面對800年一遇的大水。現在我們除了設法去「適應」,學習與之共存,已別無他法。

(本網刊出的文章及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編者話˙黎佩芬

編輯•王翠麗

IG@sundaymingpao

sunday@mingpao.com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