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城市:師生盡訴愛校情懷 教局聽聽玫瑰花落聲

文章日期:2023年10月22日

【明報專訊】看到玫瑰崗中學學生拍攝的《請讓我們相信希望—致特首李家超先生的信》短片,只見一群身穿純白校服的學生挺起腰板,站在聖母像前,一臉嚴肅地聽着學生代表讀出公開信內容。看到短片的攝錄手法,似乎能明白學校在藝文界人才輩出的原因。「沒有玫瑰崗(中學),我不會做藝術。」藝術家黃嘉瀛(KY)如是說。

公開信短片表達訴求

邀請KY分享她在玫瑰崗中學念書的回憶,KY答應後劈頭就說了這麼一句雙重否定句,這句話的分量很重,重得讓人懷疑為何她只在玫瑰崗中學念了兩年預科,畢業至今約有14年,已斷言那段時光影響她往後餘生。KY這份「愛校」情懷,在不少玫瑰崗中學舊生身上也找到影子。就像藝人蔡卓妍(阿Sa)也在社交媒體Instagram發文說「冀望教育局能慷慨施予玫瑰崗所有師生一所合適的校舍,好讓我母校繼往開來,如常辦學」,她的「訴求」也是那批拍攝公開信的學生所想。

不過公開信短片發布3天已下架,教育局稱「任何影響學生的學習和身心發展的舉動必須立刻制止」,又指倘學校管理不善,將嚴肅跟進。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朱國強認為局方的說法「相信很多人會覺得不太合理」,他說從短片的質素、表達手法中看出玫瑰崗中學學生的用心製作,是出於對學校的歸屬感,「是愛學校的,當然不希望自己的學校突然結束(辦學)」,為此作出表達乃人之常情、合情合理,「我看內容又找不到有什麼問題」。他又以愛國行為比喻愛校:「假設國家無故被攻擊,有國安意識的人都會做事維護國家。」故不難理解學生「愛校」的行為。

辦學團體應以學生為重

1年前,KY曾於網上發表平台撰文寫到:「或者有人會認為一身校服是免死金牌,代表年輕懵懂,代表嘗試和機會,代表不懼世間險惡的勇敢。然而校服底下象徵的身分,除了從來確實地代表理想和天真,還有其脆弱,和其所自帶的詛咒和不幸。現實就是,沒有人,會憐惜穿著校服的人,以前是,現在是,將來怕且也如是。」用這段話來描述玫瑰崗中學學生拍攝公開信影片的行為似乎也很貼切。不過KY不解:「停辦事件跟教育局有什麼關係?」

朱國強關注的是,當教育局知道道明會放棄辦學,「有沒有督促辦學團體要向持份者好好溝通交代?」指這是可預先採取的措施,他相信教育局未必是9月14日收到道明會正式通知才知曉事件。他說由始至終,教育局應是監測整件事情發展的重要角色,指有些持份者欲與教育局局長會面卻未能成事,如此「有些聲音,局方未必第一手掌握到」。他亦思考教育局介入事件是否可行:「是否可以為他們(玫瑰崗中學)物色其他辦學團體?」他感慨,即使停辦非教育局所願,但辦學團體道明會和教育局,都應以學生為重,處理事件時考慮學生的最大的利益。

藝術家KY:人生最巔峰兩年

究竟玫瑰崗中學有怎樣的魔力讓一眾師生如此愛護?大抵是那份人情味吧。玫瑰崗中學跟其小學部和幼稚園同處於半山司徒拔道,毗鄰居高臨下的豪宅曉廬,卻沒有那種高人一等的架子。上到山,看到停車場泊了4、5架黑灰色印着「玫瑰崗學校」字樣和校徽的旅遊巴,那是玫瑰崗學校自創校開始獨有的校車接送服務,於早上往返學校至灣仔、銅鑼灣、北角、中環等多區,送幼稚園、小學和中學學生返校,校車司機更有專屬宿舍。KY笑言自己入讀時「已是高中生,不常坐校車」,反而會跟朋友約在灣仔吃完早餐再搭的士上山。住九龍區的KY要到港島上學,早上5時便要起牀,雖說是提早出門能避免塞車,但她只記得那時「每天起牀都只想快點返校」。她形容在玫瑰崗中學那兩年是她「人生最巔峰的那兩年,就是我最有創意、最無憂無慮的時候」。

學校為巴士迷「圓夢」

KY帶記者參觀這個提供她「藝術養分」的地方,從地下操場、聖母像、禮堂、教堂,再到視藝室和圖書館,每一處她都能鉅細無遺地說出在學時期的趣事,當然時隔多年,記憶或多或少會有些偏差,但在大事上,她不會忘記,譬如說「Veritas,信守真理」是玫瑰崗中學的校訓、教師對學生的信任,還有任何事都給予學生選擇的自由,同儕間的互助互愛。她常在訪問中提到自己因理科成績不好,預科時轉到玫瑰崗中學讀文科。她仍記得那個黑雨天,拿着自己的成績表和獎狀到玫瑰崗面試,面試老師是負責劇社的,KY稱那老師看到她有學校戲劇節的獎狀,二話不說就招收了她。原是理科生的她選科時選了沒讀過的中國文學和視藝,也未曾遭老師質疑,只是鼓勵她嘗試,從此打開了藝術之路。「玫瑰崗中學的老師很支持學生」,是她對學校的初印象,卻也是始終如一的印象。

KY那時的班主任很重視學生的意願,從不會看扁他們的志向,只要「你想做的不是傷天害理的事,他們便會幫你」。話說KY有一個同學是巴士迷,夢想要當一名巴士司機,老師便特意在職業培訓日邀請了巴士公司擺設資訊攤位,「全部人都知那個攤位是為他而設」。KY深受觸動,有感而發說:「換着在我的舊校,你說你想當巴士司機,大概會被看不起。」從此事,KY能看出教師認真對待學生說過的話,「你不可低估在學時期對一個年輕人的影響」,求學時受到的支持和激勵於學生而言十分重要,「會讓他好堅決做好一件事」,對那個至今仍投身巴士相關行業的同學如是,KY也如是。

恩師鼓勵畫出個人風格

現在一般學校的主流氣氛都是修讀理科才有「錢途」,「不會跟你說,你能做到藝術家」,但KY在玫瑰崗中學的恩師梁崇任卻讓KY明白到藝術創作的無限可能。A-level(香港高級程度會考)時的視藝科考試要考畫靜物素描和人像素描,傳統教授方式會教人物比例、畫得像真、如何利用素描筆,梁崇任卻放手讓他們「做實驗」,自由使用不同媒介如膠紙拼貼和點描創作,學習欣賞自己的個人風格,不過於執著技巧。像是要你畫100個人的素描,經年訓練,可能100個人你都能畫得維肖維妙,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發掘到屬於自己的獨家創意,「如果你一味追求技巧的話,你就不會有創新」。欣賞過KY的作品,她就是不拘泥創作媒介的藝術家,其中Only God Can Judge Me用上一些在文具舖也能搜羅到的日常物品如貼紙、塑膠花和鬼口水。

甫進入高中部的視藝室,以為自己置身於展覽館中,地上、枱上,甚至天花板的橫樑都放滿學生作品,連櫈子上的圖案也是由學生親手繪畫。KY一眼便捕捉到「和昌大押」的畫,興奮地說她在玫瑰崗時也曾為「灣仔之旅」課題創作,她的作品以膠紙和照片拼貼而成藍屋。往前多走幾步,KY又有新發現,那是她畢業後送了給梁崇任的木板(panel)作品,剛好這時梁崇任給她傳來信息:「新翼的四樓會議室門外的走廊有幅(你的)作品。」KY一臉疑惑說:「(還有作品放在走廊)我自己也不知道。」跟梁崇任碰面,KY問他視藝室裏的作品是否特意找出來的,梁回道:「不是,一直就放在那裏,這幅畫上面有顏色(漬)清潔不了。」KY甚是瀟灑:「隨它吧,不用清潔。」梁崇任看上去有點惋惜,重複說「清潔不到」。KY另一幅畫被梁崇任拿去裝裱後掛在走廊牆上,KY望見時似乎有點驚訝:「你鑲起咗佢?」梁只淡言道:「是啊。」

「黑灰白」譜出彩虹

自1989年起在玫瑰崗中學任教,從未轉校就職的梁崇任十分重視他每一個學生。玫瑰崗的辦學團體道明會於今年9月14日突然宣布私立的玫瑰崗幼稚園及小學由香港道爾頓學校接辦,屬津校的玫瑰崗中學將於2025/26學年後停辦,稱是出於學生人數下降和教育環境轉變等考慮。對於停辦,梁看似無所謂,說反正他都快要退休,始終也會有離開學校的一天,但他走了後玫瑰崗中學仍在跟不在是兩碼子的事。他擔憂在校學生的未來,「其實𠵱家話讀住先都有好多問題,今年無變,明年已經完全不同面貌」,甚至他跟新同事聊起,他們也說預見不到學校的將來。他笑言:「可能做得耐但工作表現一般嘅就慘啲。」一些同事多年沒遞過求職信,可能連做履歷表也會感到困難和陌生。在學校步入停辦的過程中,他亦目睹人性的變化,就是從知悉停辦後的9月15日起,全校突然很齊心,想要為學校出一分力,但這團火很快熄滅了。他預料接下來的一年大家的情緒會由悲憤、團結、想賭一賭,變為死心、失望、沮喪,「等死(停辦)了」。屆時,他能做的只有盡量把學生送給他的東西全都帶走。而KY憂慮的則是學生能如何適應新校,而且她「也幾可肯定這裏學生的學術成績未必跟得上(主流學校)」。

玫瑰崗正式併入無宗教背景的道爾頓學校後,不知作為標誌的校車和聖母像會何去何從?梁崇任戲稱校車的車身黑色似「棺材車」,說旅遊巴採用黑色屬世間少有,不過黑、灰、白正是玫瑰崗的顏色。

【殺校篇】

文˙ 姚超雯

{ 圖 } 馮凱鍵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朱建勳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