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凌凌漆》到《創世紀》 李寧實驗版畫 重組記憶迷宮

文章日期:2023年12月22日

【明報專訊】版畫藝術家兼紋身師李寧最近的個人展覽叫「你記唔記得我唔記得咗啲乜」,他展出實驗版畫創作,再用動畫講述版畫世界的失憶故事。就如李寧一向的版畫和紋身創作,都是多重虛構世界交織下的奇思繆想,這個展覽的意象,從《國產凌凌漆》連通至《創世紀》。他在10年間為紋身建立龐大視覺資料庫後,自己也變成失憶的一員,只好在每次導賞時,與朋友一起重組回憶。

李寧說,他的展覽主題很多時跟記憶有關。這次的名稱是他在開展前一個多月,跟準備要移民的朋友在海邊露營時想到的。「失憶的狀態很貼切現在的時代情景,可以是剛剛睡醒,回想很重要的夢,『啊我剛剛在想什麼』的感覺,又可以形容一大群人的患得患失,對社會變幻下自己的未來感到懷疑,『究竟我在做什麼呢?』」

他在去年獲選為香港版畫工作室的年度研究學人,在導師、工作室行政總監馮浩然指導下,以一年時間精進版畫技術和探索創作意念。展覽中的動畫,是他呈現這段期間成果的嘗試。除了常見的凸版印刷,李寧還利用凹版和絲印,讓腦海中不同角色現身。

在跟展覽同名的短片中,李寧以版畫製作過程鋪排故事情節。從雕刻、印刷,到洗刷印版的過程中,李寧版下的角色突然獲得意識。

「倒模」反思自身

版畫印版的英文是matrix,跟電影《22世紀殺人網絡》的英文名字一樣。李寧是在幾個月前才發現到這點。「印版畫很像西西弗斯不斷推石頭上山,只要印版存在,不論之前印成怎樣,人總可以再印一次,同時把舊的作廢。代入版畫裏面角色的視角去看,作廢的過程又像《創世紀》,被人類以滾筒消滅,油淋淋的滾筒像洪水一樣,把舊的人物摧毁,再印新的版本。」

動畫第一幕出現的幾個黑色小人,是李寧利用在內地網購回來的地板軟膠,製作的印版印刷而成。他們蘇醒後,不斷聽到的「隆隆」聲,就是凸印所用的滾筒。不同於繪畫,他認為版畫是比較冷靜的,每一次印刷都通往一個新的可能世界,但觀者不易追溯畫家作畫的心路歷程,因為版畫是在完整雕刻後不斷印刷的,顏料透過雕痕均一着色,不會留下力度不一的筆觸。

即使每次印刷時,版下的人物會出現些微偏差,但模樣幾乎相同,就像被倒模出來。李寧提問:其實我們跟被印出來的圖案,有沒有相似之處?在我們的世界中,我們被「規矩」、「社會」這些印版印出來,大家都只不過是同樣有四肢的人體,沒有太大差別。「你記唔記得我唔記得咗啲乜」是李寧的版畫人物對其他伙伴的提問,嘗試找回自己誕生的真相,也是李寧大開腦洞,在當下讓港人回溯自身生活狀態的邀請。

紋身槍雕膠版 自創新式凹版印刷

李寧自身的形象,卻一點也不像被「倒模」過。對已經執業紋身10年,在業界小有名氣的他而言,紋身和版畫都是生活的一部分。紋身服務能讓他掙取生活費,繼續自己的創作探索。但其實,李寧的紋身和版畫技術,都不是從臨摹和學師開始。談到怎麼自學紋身,他馬上揭開左腿下滑稽的犀牛圖案給我看,「很多紋身師傅的大腿和小腿,都是留給自己研究的」。他的技術是在YouTube自學而來,再透過親身光顧厲害紋身師,觀察別人的做法。李寧在中學時已對紋身有興趣,他曾試過用縫紉針,大膽地在同學的皮膚上嘗試。

李寧在兆基創意書院和香港藝術學院主修繪畫。由於他着迷於豐富和令人震撼的視覺呈現,也不斷在New Age、流行文化和神話故事中找尋新意境,為自己的紋身圖庫累積素材,他筆下的畫作,一度無法留白,被圖案佔滿空間。在香港藝術學院修讀期間,他申請休學一年,到歐洲觀摩其他藝術家的創作,發現德國新表現主義版畫家Anselm Kiefer的版畫,從此愛上這個媒介。

「畫畫的時候我們會用brush(畫筆),在色彩疊加和拼接下形塑圖像,不斷添加元素。但版畫是相反,畫師只會在印版上雕出圖案,其他地方就留白,是一種減法。」其後,李寧再與日本新興木刻版畫團體A3BC相識,他們以不正統的版畫技術製作大型社運橫幅,「好raw(粗糙)但好正」。李寧獲得啟發並持續創作,在2019年獲得「香港版畫工作室年獎」。

談到自學,李寧說只要掌握一種媒介後,就可以在別的媒介上找出共通點,在共通點上發展新的可能。在展覽中展出的3幅版畫MOONFISH上,可見沙狀質感,原來李寧把紋身槍用在膠版上雕刻,自創新式凹版印刷,顛覆傳統用銅版和針刻的製作方法。

動畫呈現香港憂愁

雖然李寧受德國和日本藝術家影響,但他版下的人物普遍來自香港。李寧說,以前看外國的創作,比如Anselm Kiefer,會覺得很過癮,但直接參考的話好像不太對,因為那不是來自香港的力度。「那些地方發生過很大的悲劇,德國的畫家經歷過納粹,他們的憂愁和煩惱是有原因,而香港有悲劇但不夠大。」

在動畫的第三幕,一個用絲網印刷而成的老伯「瓜王」登場,在彩虹港鐵站出口附近賣栗子。「香港的憂愁是比較細微,我經常覺得小販是香港貼切象徵,他們在很小的地方做很多事情,而又因為小販牌限制,必須在指定地點才能合法運作。」李寧續稱,這個老伯已經年老得不怎麼能動彈,幫他炒栗子的是旁邊的阿叔。

老伯說自己總是覺得遺忘了重要的事情,「自從嗰日起我就印唔到嘢」。在片中的世界,人們要透過印刷來製造生活用品,而印刷的原料是人們的情感。可是當這些版下人物突然意識到自己「沒有過去」,記憶就開始混亂,無法生產原料。畫者似乎正透過畫來說話,在過去數年香港急劇變化下,李寧也在思考前路何覓,要怎麼透過創作梳理混雜的情緒。

至於另一個片中人物「Boxman」,靈感來自《國產凌凌漆》中的阿七,拖着行李箱走到觀眾面前。隨着瓜王吃下靈丹,和Boxman打開箱子,李寧一步步揭曉所有片中人物都是版畫的真相。他解釋,他每次創作都會先畫好圖像,再為他們配置性格和往事,用不同橋段,加上以前展覽發展過的概念,組成新故事。這也許讓世界觀繁雜,但他認為卻是符合時代需要的模式,「尤其是現在,你經常都不知道遲些會怎樣,我希望作品輕身些,可以隨着自己去到不同地方,把胡思亂想變成故事」。

「你記唔記得我唔記得咗啲乜」李寧個展

日期:即日至12月24日

時間:下午1:00至7:00

地址:石硤尾白田街30號JCCAC 8樓香港版畫工作室

詳情:bit.ly/3tptMGg

文:梁景鴻

編輯:謝秋瑜

設計:賴雋旼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藝述速遞]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