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空間順時勢改變用途

文章日期:2024年01月12日

【明報專訊】博物館和商業畫廊以外,藝文空間也是觀眾接觸藝術的第一線。香港寸金尺土,幸而總不乏有心人,艺鵠就是其中之一。艺鵠由馮美華創辦,她同時負責管理艺鵠所在的富德樓——灣仔一棟14層高的商住大廈,業主自2003年起向不同藝術單位以較低廉租金出租單位。

富德樓宛如自成一格的藝文生態圈,至今逾20載。起初富德樓單位大多租予藝術家作為工作室,馮美華表示主要幫助初出茅廬、未站穩陣腳和未有足夠資源的藝術家,當藝術家羽翼漸豐就會騰出空間予新一批藝術家。幾年前,除了富德樓14樓的艺鵠書店空間可作展覽,6樓也變成專門展覽的艺鵠藝術空間,讓新進藝術家亦有機會被人認識。例如藝術家馬玉江2015年在藝術門(香港蘇豪)舉辦首個香港個展,2018年第二次個展就在艺鵠藝術空間舉辦,展示「麥難民」的收據。

讓觀眾跨界學習藝術

馮美華未敢斷言香港展覽空間是夠還是不夠,但她以艺鵠藝術空間為例,展覽申請長期全滿,或許說明有一定的展覽空間需求。然而,近年她觀察到愈來愈多創作相關科目的畢業生,藝術空間和工作室單位相較以前亦有增加,有見富德樓再非必需的藝術空間,順應時勢改變其純藝術用途,讓其他社會、文化和藝術不同範疇的單位進駐,譬如富德樓12樓的「臨時庫存」是專門蒐集地誌的資料庫。

她發現社會上愈來愈多不同類型的團體,團體成員有不同想法,進駐更多這類團體令富德樓更多元。即使大多進駐單位性質非純藝術,但推廣藝術的初衷不變,她認為能夠讓觀眾跨界學習藝術,例如從文學和哲學角度認識,令到藝術欣賞更為有趣。另一方面,艺鵠仍在教育大眾純美術知識,看藝術時「唔單止講靚」——計劃「一人一點藝評社」以400字短評展覽,讓大眾較易入口,從中教育美學知識。有人說科學可以改變人類命運,馮說「我相信藝術和文化可以改變人類」。

文:嚴嘉栢

[開眼 文化力場]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