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拍回顧 《西廂待月》驚喜現身 繁花以外 細賞陳逸飛美學

文章日期:2024年01月19日

【明報專訊】王家衛首部執導的劇集《繁花》,呈現了1990年代上海的花樣年華,掀起各式各樣打卡熱潮,但對於藝術藏家來說,另一吸引看點可能是已故中國藝術家陳逸飛的油畫現身劇中女主角李李在黃河路上經營的餐廳至真園中,藉此顯示出她的財力與品味,也透視出當年黃河路上豪氣干雲的架勢。

在2023年一場秋拍中,陳逸飛寫實如攝影作品的《西廂待月》畫作亦曾驚喜現身,以現實主義技巧把人物心理、感情和神韻透過畫筆刻劃出來。這是陳逸飛稀有的「海上風情」系列較前期作品,展示陳氏「海上舊夢」美學經典。

每間拍賣行的專家都有各自的藏家網絡,保持友好的合作關係,能鼓勵藏家繼續「留守」在他們的平台,每年釋出好東西,故不難發現拍賣行每年都能徵集某些藝術家或某種特定門類的珍品。當藏家知道珍藏有價有市,自然有較高的意欲割愛,把珍寶釋出與同好分享。

保利香港拍賣現當代藝術部門聯席主管許維筑形容:「2023年我們感受到一個時代發展的趨勢與脈動,是中國美學意識自我崛起的關鍵時刻,無論現代或是當代板塊,這一年爆發式的國際能見度,來自過去的奠基和努力,也預視未來的趨勢。」在2023年秋拍中,拍賣行現當代藝術部以中國現當代藝術家為核心,推出一幅完整的中國現當代藝術板塊,以陳逸飛的作品《西廂待月》打頭陣。這是陳逸飛稀有的「海上風情」系列較前期作品,展示出陳氏「海上舊夢」美學經典,讓觀眾時光倒流領略民初上海風華。

以西方技法處理中國「仕女」

陳逸飛的藝術視野受中西文化影響,他在西方古典寫實主義及自身的東方海派詩意情愫中游走。他擅長現實主義技巧,作品有如攝影作品,把人物的心理、情感和神韻用畫筆逼真地呈現。但在其高超的西方油畫技藝背後有股動力,極力把當代觀眾拉到上世紀20至30年代的老上海,一睹當時西方觀眾欣賞東方浪漫醉人文化風情的視野。《西廂待月》是穿越時空的佳作,展示出稀有以西方技法處理中國「仕女」為題材的獨特創意。

看陳逸飛的畫作需了解其心路歷程。上世紀80年代末,他把肖像描繪對象從西方樂手,戲劇化地轉移到身穿清末民初服飾的中國女性。而較前期的作品,自然隱藏承前啟後的足迹。此作使用類似於西方古典主義戲劇舞台的閃亮黑色背景,考究光線、光感明暗對比強烈的光線繪畫技藝,把中國傳統美學仕女圖式的意境具體地展示。之前他也曾用類似手法畫西方樂手。他擅長西方古典寫實和照相寫實的精髓,着重色塊的平面構成,在寧靜畫面中滲透時代感,電影感強勁。陳逸飛筆下的中國女性恬靜中帶有堅定和韌性,但又不失傳統儒家推崇的理想女性的溫柔善良。陳逸飛對光線的獨特理解和電影語言的運用,令女性精緻華貴的絲織服飾在光感之下變得特別立體,無聲地滲透恬淡高雅的東方文化境界。

《太陽圖》創新山水畫 棄用毛筆

拍賣中另一幅焦點作品《太陽圖》是近年市場最大尺幅的劉國松巨作。他的筆觸與獨具一格的「太空」題材,展示一幅讓人神往的遼闊星空。作品精彩之處是融合西方抽象與中國水墨,展現被稱為現代水墨之父稱號的威力。作品使用他獨創的「劉國松紙」繪畫,描繪出氣勢恢宏的宇宙圖景。劉國松相信材質與技法的突破,對開闢中國水墨的新方向刻不容緩。他的信念是「模仿新的,不能代替模仿舊的;抄襲西洋的,不能代替抄襲中國的」,而此作便是他實踐的成果。他於1960年代提出放棄毛筆作畫的嶄新山水畫繪法觀點,並始創了「紙筋法」、「噴霧法」、「水拓法」等技法。

此作受1969年美國太空總署(NASA)阿波羅號拍攝的太空圖像啟發。橙紅色的圓日在畫面的上部正中,前景的黃綠色地球伸展出畫面邊框。觀眾有如置身太空俯瞰地球、遙望太陽。幾何圖形與獨創技法的結合強調宇宙的無窮魅力。高飽和度用色突顯太陽的宏偉,紅色反映畫家對未來和光明的信念。這兩幅焦點作品均融合了中西/新舊的作畫技術和藝術語言,突顯中國現當代藝術家的市場潛力。

文:呂一心

設計:賴雋旼

編輯:朱建勳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收藏]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