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食品達人}梁雪花 第三代穆斯林 營造本地清真vibe

文章日期:2024年01月21日

【明報專訊】說起清真食品,腦海中少不免浮現中東菜式,但原來韓國菜、日本菜、中菜統統可以清真,只要符合伊斯蘭教義要求。梁雪花(Sharifa)身為第三代香港穆斯林,早年發現本地清真食品選擇少,非穆斯林則對清真飲食不甚了解,遂決心促進本地商家投入清真產業鏈。飲食選項以外,她發現香港招待穆斯林旅客方式尚有不足,要營造清真友好氛圍還需改善。

助本地商家取清真認證

十幾年前,Sharifa在香港伊斯蘭青年協會擔任義務工作,出席大小講座分享,談宗教也談穆斯林飲食文化。有人會問家中外傭齋月期間不進食,點算好?「聽完之後,(我發現)喂無人講呢啲嘢㗎。」Sharifa繼而想起親身體驗:「為什麼在便利店不能買些我食得嘅(食物)?為什麼雞腿不可以是清真?」「我想我落街就有(清真)海南雞飯食,為何不行呢?」

她帶着疑問,與合作伙伴走訪英國、韓國和日本,原來當地早有完善配套。時值2012年,她發現日本幾個城市已經推出針對穆斯林出行的地圖,內容包括清真餐廳、祈禱空間、旅遊等資訊,甚至有清真手信店。食品出口方面,全球歷史最悠久的日本醬油廠,其產品亦有申請清真認證。「香港只有印尼店舖的營多拉麵,或者很多巴基斯坦店舖和重慶大廈。點解不會有些獨特的產品?」

港清真認證未獲國際認可

Sharifa先是成立公司進口外地清真產品,後來則致力針對非穆斯林的本地商家,協助他們投入清真產業鏈。至今香港一些大型食品公司已取得清真認證,不過Sharifa直言本地認證機構暫未獲國際認可,若出口至海外市場仍有一定困難。因此她公司提供相關顧問服務,包括申請銷售地所需的清真認證。

清真港式點心 全港僅一店提供

到底何謂清真食品?有人以為只需要向食材念經,其實清真食品的宗旨是要避免碰觸不潔之物,包括豬肉、酒精等,從原材料以至物流、煮食都必須符合伊斯蘭教義,例如酒精成分不能超越許可水平,烹調用具不能被豬肉或豬油污染等。連同酒店內的餐廳,香港有數十間獲授本地清真認證的食肆,不過Sharifa說,一些歷史悠久的清真餐廳反而沒有取得認證,「我們會叫那些可能是muslim-owned(穆斯林擁有),你自己去衡量。都是那一句,它在這裏耐過認證(制度), 60多年歷史,制度都未有」。

Sharifa提到穆斯林傾向節儉,較少外出用膳,不過旅客總想一嘗當地美食,來到香港當然要試試港式點心。對於穆斯林旅客而言,全港只有灣仔「伊斯蘭中心餐廳」可享用清真點心,記者平日午飯時段到訪,發現入座率頗高。Sharifa把視線投向不遠處準備入座的旅客,「好像這些是印尼旅客,他們可不可以吃到清真韓國菜、清真日本菜,或者有無片皮鴨?無囉。」乍看之下餐廳點心與一般茶樓無異,只是食材方面以其他肉類代替豬肉。Sharifa則指出,該餐廳廚師並非穆斯林,但廚房製作食品過程要求嚴謹,例如醬油等原材料均經過挑選。她透露曾有朋友結婚,在酒店擺酒甚至帶同新鑊,以免用煮過豬肉的鑊烹調食物。

即使並非嚴格定義上的清真食品,只要餐廳願意微調食材,已經可以變成穆斯林友好的菜式。有天Sharifa在酒店用膳,發現全部3款沙律均灑上火腿和煙肉,職員向她解釋是老闆喜好。「其實好簡單,我們(穆斯林)進食的沙律有菜、薯仔、通粉這些沒有肉(的食物),就可以是一個Muslim friendly entity(穆斯林友好東西)。」Sharifa的公司旨在推廣清真食品的認知,向商家提供收費顧問服務,亦會走訪非政府組織和學校舉辦免費講座。

旅局印尼語冊子 介紹蛋撻、菠蘿包

要將香港建立成清真友好城市,Sharifa認為除了增加提供清真食品的餐廳,針對穆斯林旅客的推廣也要多想一步。她觀察到旅遊發展局有不少推廣工作,吸引穆斯林旅客,然而印尼文小冊子卻介紹馳名蛋撻、菠蘿包這些非清真食品。「(穆斯林旅客在香港)玩完、旅遊之後,他會來清真寺,我在這裏工作,門口有很多被扔掉的蛋撻。」Sharifa問這些遊客為何會購買,「因為那本書介紹囉,旅遊發展局介紹,佢咪以為食得囉」。她評價本地旅遊酒店業界在招待穆斯林旅客方面,知識仍很貧乏。

反觀日本,東京、新宿、赤坂等地均有穆斯林友好地圖,Sharifa指最初是由民間和業界設計,後來獲旅遊協會的資助。飲食業亦看重穆斯林市場,譬如著名的一蘭拉麵疫情前曾提出願景,希望日本每個地區也開設一間沒有豬肉的拉麵店,新宿已經有一間店只設雞湯湯底。

對比不同國家的菜式特點,Sharifa說日本菜譬如木魚湯烏冬、豆腐和納豆已經是清真友好的食物;西餐食材較少用上酒精,亦相對便利穆斯林食客。清真食物不止是穆斯林專利,Sharifa特別提到運動員不吃豬肉,以免激素影響藥物檢測;而一般市民亦很有可能吃過清真食品,「今天食緊的泰國雞、雞蛋大多都是清真認證,你一定有食過,而非我不是穆斯林,清真食品唔關我事」。

伊斯蘭文化 這麼遠,那麼近

本月26至28日,樂活博覽將設有全港歷年來最大規模的清真食品及產品館,亦是首個企業對企業(B2B)的展會。清真館由Sharifa的公司協助籌辦,外地清真產品參展商來自英國、日韓星馬等地,她特別提到英國一個參展商銷售「小淨」設備,便利穆斯林坐着洗臉和洗腳。該公司負責人本身並非穆斯林,但從事這門生意已有15年。Sharifa介紹這正是一個好例子,讓非穆斯林商家知悉清真產業的潛力。

清真館現場亦會舉辦多個論壇,包括介紹伊斯蘭基金資訊、如何進行清真屠宰,還有頭巾工作坊。Sharifa曾借用幾條頭巾,在香港中文大學一個講座分享,深受出席者歡迎。「那些(出席的)女生其實那天拍攝畢業照,上完課戴完沒有脫掉。我回到清真寺,(借出頭巾的)那個姐妹說:『那條頭巾我好鍾意㗎。』我說當做善事啦,買返畀你。」伊斯蘭文化與主流文化距離比想像中更接近,譬如卡塔爾王妃收購國際時裝奢侈品牌VALENTINO,大型運動品牌亦會推出運動用頭巾。Sharifa希望帶出這信息:「我們要讓人知道清真有很多不同的選擇,不止是印尼姐姐食緊炸蝦片、營多拉麵,而是有牛肉麵、紅燒拉麵。」

穆斯林商機未被看見

Sharifa指出,以往貿發局的展覽亦有清真產品公司參與,不過未曾整合和統一推銷。現時加上一帶一路倡議的熱話,在樂活博覽設清真館可說是碰上天時地利,她相信未來幾年清真專區會繼續出現,因為作為全球最大宗教之一,穆斯林人口只會愈來愈多。長遠她則期盼舉辦清真博覽,像越南、泰國非穆斯林國家亦有先例可循。

「經常說香港是一個國際城市,我們是在望向歐美、澳洲,從來沒有望去中東、穆斯林國家。這個是問題。」香港穆斯林人口約為30萬,佔本地人口4.1%。印尼、菲律賓外傭融入家中,但有多少人會主動了解她們的文化?全球穆斯林人口約有20億,隨着「一帶一路」倡議,香港與中東國家的貿易往來更頻繁,當中不少為穆斯林國家。「對香港的廠家來說,當地的文化是怎麼樣?商務是怎樣?他們食啲咩㗎?」從商的Sharifa認為這些都是營商關鍵,要打進穆斯林市場,必須熟知當地宗教文化,「(像)我們俗語話齋,你去非洲賣鞋啊?」

她早前出席一個晚宴,只見出席者喝着紅酒、穿短裙,「Sensitivity issue(敏感度的問題),那你怎麼去中東呢?習慣咗(男士)不與穆斯林的女性握手,你就會知道在這裏不會把手拿出來。」

Sharifa的公公是印度裔巴基斯坦人,自19世紀在港生活;媽媽是巴基斯坦、馬來西亞混血兒,而爸爸則是中國人。從前公公在九龍清真寺投放很多時間,Sharifa伴隨左右,故希望延續家族一直在宗教上的貢獻。穆斯林鼓勵從商,《古蘭經》提及人們有貧有富,要怎樣將自身天賦與賺取的金錢分配予窮人,「這是我公司、我自己、我的家庭教育」。因此她希望讓人知道穆斯林的正面信息,尤其是商界,「做一個產品『清真咗』,但背後的經營模式是很差勁的、或者很澩嫪的工場,或者很多睇不到的東西。我希望是一件事情,清真是整個流程」。

文˙ 朱令筠

{ 圖 } 馮凱鍵、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