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土尋龍記」展覽除了有傳統木雕金龍,多個本地藝術單位以各種創意媒介呈現龍的不同面貌。
5米長「帝王級」紙龍
藝術家許開嬌不走尋常路,捨棄國畫常用的宣紙,以細膩筆觸將100條象徵帝王的龍紋繪於廁紙及面紙上,最特別的是正中央兩條5米長的「紙龍」,將原本平平無奇的廁紙,變成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十分新穎。她的作品《百龍紙躍》特意將日常生活物品與天子之龍合成一體,探討兩者矛盾,反思「日常」與「藝術」的界線。
許開嬌說:「紙巾也可以是一個藝術品,我作為一個藝術家、工匠,能夠把一些價值加進去,例如青花瓷的文化象徵、帝王用的龍紋,加入日常用到的紙巾,兩者矛盾更加強烈。」她連用色也特意調成青花瓷顏色,遠看更像青花瓷片,走近細看就會發現是國畫。其作品上的龍以元明清三個朝代的風格為主,仔細觀察5米長的「紙龍」,就會看到龍的形象自元朝到清朝的演變。許開嬌偏愛清朝:「清朝圖案比較複雜精緻,而且漂亮一點,我覺得更具挑戰,而明朝及元朝的圖案偏可愛,希望一些街坊小朋友看到都會有開心的感覺。」
「龍紋身」一躍而起變動畫
欣賞完「帝王級」紙巾,4名本地紋身師包括小龍、Chrisss、Psycatz和龍記,以自身獨特風格在大型壁畫上演繹港式風情「龍紋身」,呈現由可愛到威武的不同形象和面貌,如結合兔年與龍年元素的兔龍、刺繡龍等。在壁畫之間藏着4個貓眼細孔,透過細孔能看到龍紋身圖一躍而起變成動畫,十分趣致。
旁邊則有本地塗鴉藝術家Uncle852的現場創作,將GATE33藝文館結構柱變成一條龍柱,畫上塗鴉用噴罐,並將龍身用作裝飾。他亦擅長中文字形立體創作,另一四字塗鴉作品《龍騰四海》既具威嚴又不乏街頭不羈風格,極具動感,讓人聯想到舞動中的巨龍。
「蛙王叔叔來了!」一聲爽朗的招呼,來自破格前衛的行為藝術家「蛙王」郭孟浩。為了配合龍的主題,蛙王將龍的元素融合到不同時期作品,並帶來全新創作的「蛙龍」,融合具有圖像元素和中英文書法的「三文治字體」,集結成他個人迷你回顧展「蛙王流動博物館」。現場設有多媒體打卡櫃,讓大家可盡情裝扮成藝術家筆下「蛙托邦」的角色。「蛙王叔叔要帶領各位現場觀眾進入歡樂創意的狀態,就是人人都可以參與創作,玩藝術!」他笑說。
最後一站的主角,是黑房中15米長的「夜光小火龍」,上面插有超過6000支塗上UV油漆的香枝,重現熠熠生輝的火龍舞動形態。這是大會與大坑坊眾福利會的合作,由大坑舞火龍總指揮張國豪帶來的新火龍觀賞體驗。Daisy表示,小火龍不單用作展示,還背負傳承責任,張國豪會將小火龍留給年輕一代學習舞龍,盼望這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能承接至下一代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