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廣受讚譽的音樂劇《大狀王》近來宣布計劃於下年搬到內地上演,幕後創作班底編劇張飛帆、作曲兼編曲高世章、填詞岑偉宗,3人挑戰完古代公堂戲後再次埋班,改編內地動畫電影《雄獅少年》成音樂劇,又將罕見題材帶上劇場舞台。同名音樂劇由鄭君熾主演,他從追尋金蜻蜓的阿細,變成少年阿娟,克服多重難關,舉起獅頭舞出醒獅夢。通過阿娟的故事,團隊想將劇中一句標語傳遞給觀眾——放棄縱有萬般理由,堅持只需一個就夠。
改編內地動畫 應對本地市場換導演
有別於今年1月在廣州大劇院上演的普通話版《雄獅少年》,張飛帆、高世章和岑偉宗稱廣東話版的美學、講故事方式截然不同。版本不同亦影響至音樂劇幕後人員名單,去年年末,香港藝術節突然宣布「基於製作需要,音樂劇《雄獅少年》廣東話版將由冼振東執導,主創及主演人員維持不變」,原來的導演何念只會負責普通話版。而新創作名單上,音樂總監等人員亦有變動,廣東話版的音樂總監由姜清華改為高世章及童達琴擔任。
高世章解釋:「因為(原本)音樂總監是一個不會講廣東話的人,如果他現在去做(廣東話版),他做不到跟演員去講這個字怎樣讀、這個字怎樣唱。」因為語言處理手法轉變,最後變回高世章自己與另一名音樂組成員負責。張飛帆則說:「不同導演對音樂劇的演繹、看法會不同,關乎導演他相信及想呈現什麼而去調節。當中都牽涉到另一樣東西,就是市場,我想國內導演看的是國內音樂劇市場的觀眾想看什麼,會有這個考量,但是香港導演和我們都是想嘗試追求音樂劇如何去呈現故事。」觀眾可把廣東話版視為新版本製作。
原創20首歌 展「音樂劇魔法」
原著故事簡單,人物設定不複雜,張飛帆認為動畫電影很適合改成舞台版。主角阿娟身材瘦弱,經常被人欺負,直至有天遇上同名為阿娟的舞獅隊少女,使他燃點起心裏的舞獅夢,發憤不再做「病貓」,與好友阿貓和阿狗組成雄獅小隊,拜退役獅王鹹魚強為師,終日刻苦磨練,期望在醒獅大賽奪冠。張飛帆在改編時將人物塑造得更立體,賦予主角及師父等角色多點血肉,高世章和岑偉宗為劇作創作約20首風格多變的原創歌曲。經過調整,廣東話版《雄獅少年》改動了部分情節和歌曲次序,岑偉宗亦為其中一兩首歌曲重新填詞,使故事主題講述奮力拼搏追夢以外,更深入地談及主角的成長潛能和奮鬥心境,往深處挖掘角色內心。
追夢過程又怎會輕鬆順利,主角阿娟要拼盡全力彌補能力不足,更要面對突如其來的家庭狀况。作為家庭支柱的父親病倒,阿娟不得已外出打工,放棄舞獅。此時他面臨的不再只是醒獅世界,而是擴展至面對人生難關。在現實世界的重重磨練下,他要怎樣找回開始時舞獅的初心?岑偉宗認為,那就要考驗他怎樣去面對自己,對興趣喜愛有多深,或有多願意付出,有多大的能耐忍受困難。抑或現實只能像鹹魚強老婆阿珍在歌曲《笑容》唱的「夢還夢 可惜始終要計家用」?這也是廣東話版帶出的思考。張飛帆說:「音樂劇是有一點魔法的,其實可以一首歌,就令到一個人物改變。」高世章在音樂中加入傳統舞獅常用的鼓聲,按照角色不同的經歷和心情,敲打變化多端節拍,並喚醒人心。
社會到處「舞獅江湖」 勉勵迎難而上
張飛帆認為,其實很多人的狀態如同阿娟,拉闊至社會,到處都是舞獅的江湖。他說:「就算你做任何一件工作都好,你都要面對自己的困難,而到最後你能不能跨過,都是取決於自己。我覺得這個也是這部戲的精神,如果你也仍然在乎一件事,你去到最後一步,你都一定要做。」放回高世章身上,阿娟喜歡舞獅的表現對他亦有所鼓勵和感觸,「舞獅江湖」就等同他對粵語音樂劇的追求和熱愛,「一直以來都有很多人告訴我是做不到,因為你沒有配套,沒有人腳,你做的事沒有人懂得欣賞,但我一直做下去,一直在鞏固自己的信念,不論程度大小,都會改變到一些東西」。只要江湖中每一個「阿娟」咬緊牙關,願都能修得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