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3月是香港的藝術月,城中藝術氣氛特別濃厚。
逛大大小小的展覽、藝術博覽會時,一張張作品裝裱在畫框或卷軸上,既便於觀賞,亦有利收藏。裝裱工藝不止適用於價值連城的藝術品,親手寫的書法、喜歡的海報、具紀念價值的全家福都可以裱起來。
如何將作品以最好方式呈現,讓它們抵抗時間和環境的侵害而歷久不衰?當中學問殊不簡單,單是中國傳統書畫和西洋作品的處理,已截然不同。
中式裝裱 宣紙托畫心 變厚硬「保命」
蒼勁有力的書法字畫、栩栩如生的工筆水墨,一般都在纖薄柔軟的宣紙、棉紙上創作,要把作品傳承,必須經過精細裝裱,只要裝裱有法,即使唐宋時期流傳下來的作品,一樣可以抵抗華南地區的濕氣。
化學膠水影響墨色 難脫離
從事裱畫工作逾40年的詩意堂裝裱師傅曾滿華,曾為中央政府送給香港回歸的大型畫作《錦繡中華》裝裱,他的客人包括蘇富比、佳士得等大型拍賣行,也有年輕藝術家、藝術系畢業生。曾滿華堅持人手裱畫,他指機器裝裱依靠熱力把中國傳統書畫直接裱在板上,使用的化學膠水在過程中會滲入宣紙,影響墨色,時間一久或使紙張變黃,更可能無法脫離,難以重裱。「裝裱的最終目標,是希望作品可完整地脫離裝裱時鑲黏的物料,變回原本的一張紙,讓作品減慢老化,即使百年後,作品價值都不會大幅貶低。」
裱畫第一步,需為作品托底,最考功夫。裱畫師傅在作品背面掃上漿糊,再覆上一層宣紙承托畫心,令畫紙變厚變硬,「這張紙我們稱為『命紙』,是保住作品性命的意思」,然後放在牆上風乾。乾透後就用宣紙或蠶絲裝飾作品四周,稱為托紙或托絲。托絲可選用帶花紋的綾或素淨的絹,兩者都是由蠶絲編織而成的織物。曾滿華指古典作品配以飾有鳳、梅等花紋的綾較適合,而絹沒有圖案花紋,配襯的作品就較簡約。不過,他留意到近年高級裝裱回歸裝裱誕生初期時用的托紙而不用托絲,因絲表面亮身,宣紙則欠光澤感,一光一啞配搭的效果沒那麼素雅,改用宣紙飾以四邊,可更配合作品氛圍。
卷軸改用膠喉 反光膠片較顯墨色
作品可根據裝裱形式,全張覆上多層宣紙,加強厚度,再裝裱成卷軸、鏡框、冊頁、手卷等,以卷軸和鏡框最常見。垂直懸掛在牆身的卷軸,尤其適合直度的中國字畫,最大特色是可以捲起收納,便於攜帶,但作品表面直接接觸空氣,容易積塵。而鏡框雖然不如卷軸容易收納,但有膠片或玻璃保護作品,積塵、弄污風險相對較低,但若保養不當,同樣容易起斑、長霉菌(見「作品保養」),兩者各有優缺點。
曾滿華表示,裱成卷軸需「上」天杆與地杆,傳統多用木條,用料較便宜、美觀,但他認為效果一般,粗木條成本較高,若選用較幼的木條,「畫作捲得愈細愈易傷害作品,而且木有木油,長期使用或惹蟲蛀,使畫作變色」。他因而以膠喉取代,價格不高、保護力強。至於作品裱成鏡框的,就要考慮採用反光或不反光的膠片。不反光膠片表面呈啞面,作品墨色會減弱,「近年藏家喜歡反光膠片,較顯墨色,雖有倒影,但可更好地欣賞作品原色」。●
西式裝裱 卡紙「開窗」、盒形 防膠片水氣
水彩畫、照片、鋼筆畫等紙本作品,與中國書畫一樣,均需托裱才能妥善保存,方法是透過硬身物料將一張柔軟的紙張變得挺身。
提供藝術作品裝裱和掛畫服務多年的ArtetchLiving,創辦人鄧詠詩(Cindy)表示,他們收到紙本作品後會先為作品除塵,再根據客人要求選擇合適的裝裱方法,將作品在底板上「裱死」(permanently mounting)或「不裱死」(conservation mounting)。
所謂「裱死」作品,即將它永久地裱在底板上,當中可以機器或人手處理。前者把作品、黏力紙連同托裱底板放入機器,用熱力將作品「熨直」,「我們較少採用此法,因高溫有可能影響作品上的顏料和墨水」;而人手裝裱就用無酸雙面膠紙將作品黏貼在底板上。「將作品『裱死』確保它可平坦、筆直地展示,不會在框內掉下來,不過『裱死』後較難與底板分離」,故她不建議價值不菲的藝術品採用此法。「作品如果不是純粹收藏,將來有可能拍賣或轉售,建議不『裱死』作品」,不過她補充,不將作品「裱死」,日後有可能變得不平「起波浪」。他們常用無酸膠紙貼在作品背面,若長度1米內的作品,會用相角套在作品四角。
托裱完成後,接續上框架、膠片等,最後封底,防塵防潮。但若將膠片直壓在作品上,天氣潮濕時膠片易生水氣,作品可能黏在上面,使其受損。為了美觀及提供額外保護,藏家還可選擇特別的裝裱方法。大家看展覽時,不時看見作品和膠片中間相隔一張有如窗口一樣的卡紙,將作品四周圍上白邊,「採用卡紙開窗裝裱,白邊除了具裝飾效果,卡紙還可將膠片和作品隔開,即使有水氣亦不容易影響作品」。盒形裝裱法亦能保護作品,將它和膠片分開。Cindy解釋,裝裱師傅會在框內四周圍上卡紙,製造恍如盒子一樣的立體空間,然後在作品背後托上小型泡沫板,讓作品如懸浮在框架內,無論是紙本或立體作品都適合。怎樣的裝裱方法最好?她認為,卡紙開窗裝裱對作品的保護能力最高,因卡紙與作品之間只有小量物料接觸;而從美觀角度而言,可選盒形裝裱。
粉彩炭筆作品 宜用博物館級膠片
至於覆蓋作品的膠片亦有不同種類,從廉至貴,依次為普通膠片、不反光膠片、防UV膠片、博物館級膠片等。室內燈光及陽光含紫外線,若把作品放在窗邊,宜用防UV膠片;保護性能最高的博物館級膠片,則可防UV、刮花、靜電等,除了價值較高的藝術作品會選用外,Cindy指以粉彩、炭筆繪成的作品都需用上此級別膠片,因其防靜電,可避免膠片黏到粉狀顏料。
近年有藏家會「中畫西裱」,即將字畫以窗口卡紙托裱,再套入畫框。曾滿華指,西式裱法所用的卡紙有一定厚度,尤其適合如張大千那些潑墨潑彩的作品,可避免作品直接與膠片或玻璃接觸。西裱方式亦較易融入現代家居風格。不過Cindy表示,她會視乎作品對客人的意義而建議相應裱法,「如作品是祖先流傳的,中式裱法較能突顯傳承的意味,但若只是一般裝飾畫,西式裱法較能配合家居裝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