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明雜感:《從今以後》 利益還是情義可貴?

文章日期:2024年03月31日

【明報專訊】復活節一到,電影節又開鑼。今年第四十八屆,開幕電影挑選了一齣叫《從今以後》的戲,英文名All Shall be Well,是快將公映的簇新港片。《從今》早前在柏林影展贏得泰迪熊獎,香港電影節是影片的亞洲首映,據說一公開售票旋即賣光了。影片的編導楊曜愷,這是他繼幾年前《叔叔》後的新作。《叔叔》幾乎有口皆碑,今次他更進一步。

單看海報,上次《叔叔》拍一對中年男同志,《從今以後》擬是另一對中年女同志?開玩笑一句,《從今》有沒有想過叫《嬸嬸》?兩片剛好湊成一對嘛。不會了,楊曜愷份人很骨子的,怎會像我那樣壞品味。

《從今以後》將在5月1日正式公映,本文不披露關鍵情節,只提敘事的鋪排及一些戲劇矛盾所在,以免影響讀者日後觀賞雅興。《從今》甫開始,的確聚焦在一對女同志身上。李琳琳(銀幕上久違了!)演的Pat,與區嘉雯演的Angie。她們是對老夫老妻,過了退休年紀的中產階級,不用天天摩肩接踵的,可以過着自己的平常日子。Pat一頭短髮、架上眼鏡,看上去特別精明;Angie在她身邊,有時扮演起提點的角色。兩口子一起行行山(城門水塘)、到花店買些花,在偌大光猛的安樂窩吃吃早餐(白粥腸粉),已經十分寫意。

「土地問題」故事

「安樂窩」要多講兩句,《從今以後》看下去乃香港典型的「土地問題」故事。影片先後呈現過幾個家庭的住宅、不同階層的生活方式,最後還數Pat與Angie的家最舒適。一來空間闊落、光線充足,四四正正、有別於今天狹窄的所謂「豪宅」;二來,兩口子把房子點綴得很雅緻。對白有提及,房子位於窩打老道。應該是要避諱吧?它其實在何文田街。它的露台對下是火車軌,偶爾傳來隱約的火車聲。若無看錯,同一單位,早前在陳健朗的電視劇《那年盛夏綻放如花》中大派用場。《從今》劇組,這次為房子加添了一面穿透的屏風。空間的區隔、攝影構圖於是更靈活了。

窩打老道太繁忙嘈吵,車水馬龍。何文田街從窩打老道轉入去,幾步之遙已換來另一片天,名正言順樓盤廣告最常說的「旺中帶靜」。Pat與Angie愛閒適,她們大概也喜歡熱鬧。她們的安樂窩毗鄰旺角,要購物無任方便。《從今以後》開始是中秋節,她們晚上準備在家招呼親人,白天特別到煙廠街及廣東道(?)的露天街市賣菜及海鮮。楊曜愷不止一次拍煙廠街了,上次《叔叔》太保及袁富華一對老情人,情到濃時想一起下廚,也去那裏買菜。露天市集比連鎖超市有人味,Angie叫得出攤販老闆的名字。

《從今以後》短小精悍,跟《叔叔》同樣一個半鐘。《從今》頭二十分鐘(第一幕)就拍一場中秋飯局。Pat與Angie作東、親自下廚,招呼Pat兄長阿成(太保)一家人,包括阿成與嫂子阿美(許素瑩),他們一對成年的子女Victor(梁仲恆)與Fanny(廖子妤)。Fanny與丈夫琛(黎濟銘),育有一對年幼的兒女。Victor則帶來了剛認識不久的女友Kitty(梁雍婷)。Pat與Angie的關係,阿成他們一家人早接受了,三代人樂也融融。後輩由Victor、Fanny到Fanny的子女,都把Angie視作親阿姨一樣。

《從今》那二十分鐘有點像是枝裕和《橫山家之味》般,以煮飯、吃飯呈現趣味盎然的生活、一家人的溫馨和諧,無傷大雅的互相調侃、自嘲。Pat與Angie的家真美滿,偌大的起居空間,沒有電視機由朝到黑的慣性收看大台。一家人吃飯,年輕人與小孩沒有不停滑手機(手機根本有拿到飯桌上麼?)。三代同堂圍着飯桌,總是四目交投、說說笑笑。眾人中,Pat是個足以壓場的長輩,中秋晚飯吃到中途,她逐一向各人祝酒。

中秋那晚一家人吃飯後,Pat就突然在睡夢中猝逝了(影像以留白處理)。Pat與Angie這對相濡以沫的中年伴侶,沒想到一下子就陰陽永隔,觀眾也有點被殺個措手不及。我以為李琳琳會多些戲分的,但當片首字幕標明她僅屬於「特別演出」時,彷彿早已預告了什麼。

難怪《從今》不叫「嬸嬸」,它的重點不像《叔叔》那樣寫老年同志的一段情。Pat離世後,它由《橫山家之味》變成像《東京物語》的後半部,給我們見證,一個家庭成員離世所引發的眾生相。

「生養死葬」荒謬現象

「生養死葬」雖說是孝道的根本,卻同時見證到權力話語。面對家中的老弱傷患,如何供養?病了如何照料?中藥還是西醫?一家上上下下,再加上醫生等權威、朋友或網上流傳的說法,已經夠七嘴八舌、眾說紛紜。諷刺是,有時連當事人也沒法作主。葬禮亦然,白事到底如何辦?死者離世前即使有遺願,離世後其親人還得瞻前顧後,不敢不聽喃嘸佬建議(對先人不敬又怕影響後人)。偏偏那些規矩又不是一成不變的。香港「土地問題」使然,大家早已與時並進到,即使老一輩對「土葬」已沒甚奢想。現在連骨灰龕也僧多粥少,慢慢就更多人接受所謂的「綠色殯葬」了。

《從今以後》突顯殯葬或我們華人習俗的好些荒謬現象,不管我們社會有多進化,殯葬儀式「傳統」(道教?)無可避免的相當「父權」或「異性戀霸權」的。阿成一家接受Pat與Angie是對終生伴侶,然而Pat死後,骨灰龕負責人問起:這位Angie女士有何親故?阿成一家只能含混其詞。既沒「名」也沒「份」:香港沒有同性婚姻法例,Pat與Angie不是法例上的「夫妻」。Pat的殯葬儀式上,Angie明明與她最親密,竟只能站到阿成等血親後面的「朋友」位置,聊備一格。

更大的戲劇矛盾在那家「窩打老道」上的舒適房子。《從今》對白提到,房子雖然幾十年前由Pat及Angie一起買的,可Angie的名字一直不在屋契上。她們不是合法夫妻,Pat身故前沒有訂立遺囑,Angie因此也沒法繼承她的任何遺產,房子由Pat的兄長阿成去繼承。楊曜愷拍電影前是個律師,這次從法律角度去剖寫香港同志情侶的隱衷。

《從今以後》房子的繼承權法律上明確,但情與理呢?情感上,阿成一家人似乎不能罔顧Angie的幸福與感受。事實上,因為這房產,阿成一對子女Victor與Fanny由於與Angie姨感情極好,都傾向站在阿姨的一邊。理智上,阿成不富有,從前開過餐廳,不知何時倒閉了。現在當護衛。他與阿美住的為天井型公屋(愛民邨?),生活條件遠遠及不上「死鬼阿妹」Pat。他們的兒子Victor,雖是個長不大的孩子(喜愛模型車),畢竟也去到談婚論嫁的年紀。阿成給要他找一間合格的房子麼?門檻又極高。

《從今》看下去蠻唏噓的,戲裏沒有絕對的壞人。又像許素瑩的阿美說:「這些事情沒有對與錯」。只是,一切都太人之常情了——在利益面前,別說沒血源,現實中即使父母兄弟反目成仇的個案數之不盡。影片首二十分鐘那場中秋飯,跟後面的發展有鮮明對比作用。楊曜愷劇本、對白的人性世故拿揑得好(留意後段Angie與阿美見面一場戲)。戲裏家人的矛盾好像在身邊發生一樣,加上香港人對房產的超級敏感神經,《從今》看着太易感同身受、設身處地了:換作是我,將如何處理房子的繼承?要盡「情義」麼,幾錢一斤?它比得上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

《從今》好看之一在演員。李琳琳戲分雖然不多,但多年未見她演戲仍好,每次出場都成為戲的重心。真有趣呢,現在姜大衛與她都先後回來了。除此以外,幾個好演員把家庭關係的夾縫處境演活了。演阿成的太保尤其值得一提,《叔叔》之後再次叫人眼前一亮。

《從今》阿成一家中間說得最多的對白,搞不好是「遲啲先」、「慢慢嚟」。多少就是我們面對突變、懼怕攤牌時唯一可做的「拖字訣」;期待後面真的絕處逢生、柳暗花明。楊曜愷的態度夠清晰了,這實在也是老生常談:「父權社會」何止女性受屈?「男人漢大丈夫」要維持當家作主的既定形象,一樣有苦自己知。全片有三個男角色,一是阿成,另一為兒子Victor,然後是女婿阿琛。阿琛篇幅最少,卻也寫出他的男人困苦。他與妻子Fanny的關係,多少烘托出Pat與Angie一對,着實多麼可貴。

區嘉雯演的Angie表面柔弱,實則堅強硬淨。老伴突然離去,她健康大受打擊。還來不及渡過哀悼期(好像連我們也沒見到她軟弱崩潰的一面),就接連要面對葬禮及遺產等幾方面的折騰了。整齣《從今以後》的重點就在她演的Angie身上。Angie很多時候孑然一身,默默承受難過或荒謬。慶幸,她還有班同志好姊妹。從LGBT議題角度,有人可能會嫌本片把圈子描述得稍嫌浪漫化。不過未傷大雅,戲的重點也不在那裏。

我們見Pat兄長一家的時間較多,其實Angie亦有家人的。她年老的父母與一隻唐狗住在新界一村屋,環境清幽(算是戲裏拍到的另一個理想居所了)。Angie偶爾探望他們,張羅起居需要,盡女兒的本分。演Angie父母皆為著名甘草,父親是丁羽,香港影視界德高望重的配音員。母親是梁愛,幾十年來演過無數電視劇,深入民心。丁羽跟梁愛都八十幾歲了。

楊曜愷更具野心與信心之作

《從今以後》是楊曜愷更具野心與信心之作。劇本及導演執行皆稱職,選角及演員優秀,配合幕後不少優秀的工作人員:攝影梁銘佳、剪接指導張叔平,聲音是台灣的大師傅杜篤之等,還有配樂的李端嫻。上次《叔叔》的原創音樂也出自李端嫻之手,不過今次李與楊曜愷談出來的結果是,配樂比上次用得更克制(印象中只到片尾才有)。《從今》的剪接,適當時候留白,大大淡化本來可以大灑狗血的劇情。讓全片節奏平緩,瀰漫着一片淡淡哀愁。

「從今以後」,「今」指何時?「從今以後」如何?有何打算?真的all shall be fine?今時今日作為香港人,不論留下來或離開了,太多事情無法逆料。事到如今,唯一能夠做到的,是好好過平常日子、珍惜眼前人。《從今以後》加起來蠻豐富的,從社會的面向,它帶出平權議題、暗諷習俗的荒謬。從個人的角度,它看得人百感交集。

文˙家明

編輯•秦瑞錚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