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攜手繪畫 發掘藝術「另一種形態」

文章日期:2024年04月19日

【明報專訊】利用人工智能介入藝術已經不以為奇,有人視之為威脅,有人認同其突破創作界限,加拿大華裔藝術家鍾愫君則選擇與AI機械手臂同步作畫。她在2015年研創出名為D.O.U.G.(Drawing Operations Unit Generation)的AI機械人,至今已發展至第5代D.O.U.G._5,致力探索人類與非人類的合作。近日走進K11 MUSEA,於Digital Art Fair的Us In Another Form展覽可見鍾愫君人機協作的作品。

建構AI系統 探索「非人類之美」

鍾愫君接受訪問時表示,約15年前接觸計算(computation)時,她已在想「與機器共同創作意味着什麼?它的終點在哪裏?我要從何開始?」她說人們現時對AI的理解仍處於初始階段,要通過新技術和藝術實踐提出問題並不斷探索,以尋求答案,因此訓練AI模型,讓它們學習數據很重要。5代的D.O.U.G.通過學習鍾愫君的手勢、繪畫風格、神經網絡,再結合生物辨識數據和認知數據等,與她一同畫畫。鍾愫君在編寫和建構AI系統的過程,探索人類與機器的差異、人類的手在未來的作用、與機器共生的方式等,她視數據為創造性的意義。與D.O.U.G.合作後,鍾愫君認為繪畫已超越作品本身,變成了運動,變成了數據,變成了舞蹈,是一種全新形式,帶給她更深刻的喜悅,也對探索「非人類之美」作為一種表演和繪畫的概念感到着迷。

機器與腦電波「交流」 作品難辨人機筆迹

Us In Another Form展覽現場展出8件作品,放置兩部靜止的D.O.U.G.演示作畫情形,機械人旁亦有電視播放零碎片段,解釋鍾愫君與D.O.U.G.的人機協作過程。從影片可見,鍾愫君前額戴上裝置(E.E.G headset),在畫畫前先冥想,之後她遞上色碟,讓機械手臂上的畫筆沾染顏料,然後與D.O.U.G同時創作,鍾愫君畫一筆,D.O.U.G也跟着畫一筆,筆觸以點、線為主。一同作畫的是D.O.U.G._5,AI機械人系統與鍾愫君的腦電波聯繫起來,畫畫時回應她的生物回饋,即透過筆觸反映藝術家的心理及生理狀態。

鍾愫君說,展覽中分享多年來的創意實踐和研究,「技術層面上,展品標記了人類和機器創作過程的痕迹,我運用神經網絡、生物感測器、電腦視覺等進行實踐,但這不僅僅關乎技術,而是關於如何引入(人機協作)不確定和流動性,以及如何與他人分享這種體驗」。她在展覽介紹文字說:「這些作品是循環給予反饋的,它的呼喊和回應清晰可見。」不過作為觀眾,站在作品前細看,卻難以分辨哪一筆來自藝術家和機械人,沒有電視片段補充的話亦無法清晰理解創作過程,兩者在創作過程的交流回應或許有待逐點逐線拆解才能辨別。

Us In Another Form展覽

日期:即日至5月19日

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10:00

地點:K11 MUSEA 6樓 K11 Art & Cultural Centre

詳情:shorturl.at/xDG01

文:何詩韻

[開眼 藝述速遞]

相關字詞﹕開眼 每日明報-副刊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