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交流空間存續 看互動界線也看錢

文章日期:2024年04月19日

【明報專訊】虛擬交往是新常態,然而,面對面的傾談亦無可取替。

「實體見面的話,現場氣氛會很熱烈,尤其是印刷相關的設計師,他們真的要摸着物料去討論,我想網上社群一定做不到這件事。」openground創辦人林欣傑說。他11年前開辦工廈fablab(數位製造實驗室)「LAB by Dimension Plus」,讓人租借大型器材如3D印表機、雷射切割機,已留意到年輕設計師缺乏與同行、公眾互動的機會。專職媒體藝術的他,笑言自己「100%不是設計師」,但有感相關民營場所稀缺,加上搬舖至深水埗大南街後,盼與鄰舖獨立藝廊Parallel Space、社區創意空間合舍分工建構街頭生態,2018年終把地舖common room & co.重新定位至openground,決意服務一群乏人關注而與藝術圈關係千絲萬縷的設計師,在店面販售設計書籍,且定期舉辦設計人講座ground talk等活動。

固然,這城仍有政府主力贊助的公營場地,如deTour設計節主場元創方(PMQ)等,但這類場域或難使社群真正連結。「若一個地方,人們只當它是可供租借的活動場地,界線分明,互動有限,不會有街區共同構成的那種ecosystem氛圍。」林欣傑說。6年來,ground talk共18場,規模雖細,但每次邀來港澳台一組幾人對談,自由靈活,實為一眾設計師難得的線下「網友交流會」。

林欣傑自覺,openground的結業原因在於不斷飛升的舖位租金,以及香港人尚未建立起「付錢支持藝術文化」的意識。萬物一滅一明。他認為總有人接力那個溝通之間的中介角色,如建築設計公司LAAB Architects近日在上環啟業的commaa,即是類近的複合文化空間,只是其實踐應傾向建築及室內設計,而非平面設計了。

[開眼 設計]

相關字詞﹕開眼 每日明報-副刊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