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發展才是硬道理。」類似論述在經濟自由主義社會普及,城市人漸漸習慣「摘去鮮花然後種出大廈」,人類跟自然恍如置於對立面。人類跟自然,非要你死我亡?舞蹈裝置劇場《害獸》就為社會做實驗,嘗試尋找人和自然的另一種關係。
人是自然一部分
人跟動物的衝突每日都會發生——白鴿三五成群對決都市公共衛生、突如其來的牛和野豬對決交通安全,野生動物被視作都市運作的麻煩。《害獸》聯合創作黃嘉瀛留意到「日日夜夜發生人和動物的張力」,當城市跟郊野共處的空間愈來愈緊密,人似乎需要尋找新一種跟自然相處的方式。她提到文化研究學者胡嘉明主張以非人類視角去思考,「不分人和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黃嘉瀛創作的劇場文本也由非人類視角出發。
到底怎樣才能以非人類視角思考?對黃嘉瀛來說,劇場體驗是投射社會未來的實驗場域。她跟電影導演許雅舒、舞蹈家黃碧琪,3個不同背景的人曾在實驗劇場《千高原》合作,沒有明確故事也沒有演員,由觀眾完成戲劇;3人再次聚首,《害獸》讓觀眾體驗與自然互動,自由游走於偽裝成自然景觀的場景裏。
互動裝置×舞蹈 引入聽覺體驗
黃嘉瀛形容場景裏的互動裝置宛如巨型雕塑,起初構思形態是一棵具象的大樹,後來決定塑造能讓人想像各種生命形式的裝置,它可像樹幹,可像不同生物,看起來也似皮膚,甚至是從地底伸出來的觸手,身穿乳膠衣的黃碧琪便跟觸手互動。舞蹈出身的她利用肢體引導觀眾游走,嘗試解放觀眾在劇場裏的能動,再不是靜靜坐在椅上看戲的角色。
乳膠衣服裝和場景裝置都出自黃嘉瀛之手,她稱選擇乳膠衣除了其性文化意涵,也因其質感酷似生物的膜,指向所有生物的共通點——任何微觀細胞都有細胞膜。擴至生物的宏觀形態,花瓣會包裹花蕊,直至盛放的一刻;哺乳類動物的胚胎包裹生命,直至新生命誕生的一刻,任何生命也是同樣。
人類體驗世界,往往被視覺壟斷,許雅舒特別處理《害獸》的聲景和錄像,聽覺恰恰是體驗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觀眾入場前會戴上骨傳導耳機,除了聽到耳機傳遞的聲音,也聽到劇場環境內的聲音。觀眾其中會聽到環境錄音師簡僖進的田野錄音,田野錄音本來是他的個人計劃,今次引入到劇場創作當中。
除了人和自然的相處新方式,探索劇場裏的可能,也是聯合創作的3人所想。黃嘉瀛表示,劇場界剛從疫症中復蘇,劇場環境仍然未如理想,3人恰恰來自不同背景,試圖在劇場裏創造新一種劇場經驗,期盼「冒着風險的觀眾得到新體驗」。
害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