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宮本和子:極簡與勞動

文章日期:2024年05月17日

【明報專訊】在紐約Zürcher Gallery宮本和子展覽結束的前一天,我抓住最後機會去看展。宮本和子的代表作品系列可說是纖維藝術中的一個流派——瘋狂用線派。在她1970年代創作的String Constructions(線條構造)中,她在牆上、地板上釘釘子,按照嚴格規律纏繞幾百根幾千根線,構成整齊、輕盈、半透明的裝置。

她也許不會把自己歸類為纖維藝術家。畢竟她對這些線的材質似乎不甚在意,只說是工業生產的普通棉線,實用、堅韌。在她的職業生涯裏,從最早的繪畫,到年輕時這一系列線條作品相當有名,但她沒有被困於此,而是不停地轉換材料和主題,在極簡主義、女性主義、表演藝術方面都有長期創作。

宮本和子1942年生於日本東京,父親是古董商人,母親是舞蹈家,青年時期學習繪畫。1964年,她搬到紐約,在中城Art Students League(紐約藝術學生聯盟)學習抽象畫。畢業後,她在唐人街租了一間工作室,結識了知名抽象藝術家Sol LeWitt,他請她當個人助理多年,並長期收藏她的作品。

也就是在磚牆裸露的這間工作室裏,宮本和子第一次用釘子和棉線在牆上創作平面線條。後來這些裝置變得愈來愈複雜,釘子開始挪到地上,角度扭曲,構成迷人的三維空間。

這次Zürcher Gallery的展覽,重現宮本和子在1977和1978年的兩件線條裝置,一白一黑。一排排釘子直接釘入畫廊稍顯陳舊的木地板中,提醒着觀眾,這些作品轉瞬即逝。概念來自1970年代,展覽結束之後,這些實體副本也即將消失。從她之前其他展覽照片中可以看出,釘子並非直接釘入展覽場所的地板,而是有額外的一塊木板來代替,大概由於場地所限,例如沒辦法在磚石地板釘釘子吧。正因為這樣的限制,線條裝置能夠在場地現場製作釘裝,留下痕迹就顯得十分珍貴。

極簡主義流派在歷史上男性氣質突出,很多人用水泥、金屬、塑料等建造大型裝置。能夠把這些沉重的材料搬到博物館,本身是不是就有一種炫耀資源和認可藝術家地位的意思呢?宮本和子選擇線為媒介,一種輕盈靈活、與女性歷史緊密結合的材料。在第一眼被整體結構愉悅之後,觀眾會注意到這些密密麻麻的細線,需要人手一根根纏繞。藝術家雖不在場,但人和勞動的存在感卻十分強烈。

宮本和子受1970年代女性主義運動深刻影響。1972年,她成為紐約首個完全由女性組成的藝術家團體A.I.R. Gallery的創辦成員之一,此後多次舉辦個人展覽。

宮本和子在長達半世紀的職業生涯中,保持着創作的強度和好奇心。直到2022年,日本協會(Japan Society)才舉辦她第一次在機構博物館的個展,並表示該展覽旨在重新審視宮本和子對極簡主義發展的貢獻,挑戰這一領域一直由男性主導的認知。這是對這位知名度相對較低,但意義重大的藝術家的遲來認可。

文:林綺晴

(織物藝術家,常駐紐約)

個人網頁:www.linqiqing.com

編輯:何詩韻

設計:賴雋旼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