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星》:豐乳肥臀,性感有罪

文章日期:2024年05月17日

【明報專訊】韓國手機遊戲開發商Shift Up轉攻家用機市場,推出的第一款PlayStation 5獨佔作品Stellar Blade(《劍星》),終於在一片爭議聲之中開售。整件事要回溯到Shift Up月前推出體驗版,收集市場水溫的售前階段。其實要測試的,並不止是玩家對他們這款triple-A處女作的評價,遊戲系統及故事都是其次,關鍵是女主角伊芙(Eve)穿著半透明緊身戰鬥服、高跟鞋配以長馬尾的性感造型。果然,權威電玩評測機構IGN法國分部炮轟Stellar Blade消費女性胴體,向玩家(主要是男性)販賣性化(sexualized)人偶。性化人偶這個新穎詞彙,於近年有關政治正確的討論中經常出現,也用得很政治正確。但簡單來說,即是「賣肉」。

IGN法國分部的批評可謂字字鏗鏘,形容Stellar Blade是「沒見過女人」的開發團隊產物,讓女主角「以可怕的精確度執行所有指令,玩家從她的閃避和招架動作立即獲得愉悅」。言下之意,就是物化、剝削女性。認為電子遊戲、動畫公司塑造超性感虛擬女性身材會影響社會審美觀,類似的批評在過去多年已很普遍,Stellar Blade不是獨例,但它的開發商Shift Up倒不是善男信女,就性化人偶、虛擬身材的批評,遊戲總監金亨泰便表明,他們是真的從韓國模特兒身上做motion-capture(動作捕捉)。這一點,細思起來很有趣,其實遊戲公司沒否認「賣肉」,卻反過來質疑,難道現實世界沒有嗎?全球偶像工業、真人女性都仍然標榜身材豐滿、衣著性感,電子遊戲為何不行?事實上,遊戲本身就不打算收斂,豈止踩界那麼簡單,它的「賣肉」程度是去到近乎半裸及出現大量挑逗玩家的特寫動作,存心跟這股「政確」風潮對着幹。

「政確」有可取處 惟矯枉過正

「政確」浪潮,從荷李活到迪士尼真人電影等已常有討論,但在電子遊戲這個標準的男性主導市場,問題更為嚴重。曾幾何時,不止色情電玩大行其道,在非18禁的電子遊戲裏加入軟色情元素,幾乎是指定動作,隨便一款暢銷電子遊戲的女角色,像《拳皇》的日本忍者不知火舞、《街頭霸王》的中國女超人春麗,還有《盜墓者羅拉》的羅拉,都是今日衛道之士所不齒的性化人偶。

突顯女性角色的豐乳肥臀,於電子遊戲世界確實源自一些開發者的惡趣味,當然也是滿足男性玩家的噱頭。部分日本電玩公司對「乳搖」元素非常迷戀,意思即是為女性角色加入乳房搖晃的特寫鏡頭,若是3D遊戲像《生死格鬥》,模擬乳房的模組可以做得比其他遊戲部分更認真,但最經典應該是《超級機械人大戰》,明明是平面的機械人戰略遊戲,卻可以毫無實際意義地在全部女角色的cut-in動畫加入幾個畫格的乳搖鏡頭。除了豐乳,自然還有美臀,因為在大部分3D動作遊戲的第三身視點,玩家最常看到的都是角色的屁股,一般認為遊戲公司亦會做得特別誇張和性感,討好男性玩家。

然而,近年提倡政治正確,這些元素已幾乎在電子遊戲絕迹。無論從性別意識還是在商言商,出發點都有可取之處,一來性別觀念較以前進步,二來女性玩家逐漸增加——包括開發團隊的女性愈來愈多,過度性感、賣弄豐乳肥臀的角色設計,開始惹人反感。但過了幾年,矯枉過正的情况變得非常嚴重,連一點性感都容不下,以去年發售的《街頭霸王6》為例,春麗居然一改過去30多年的高叉旗袍形象,多穿一對legging。回想1990年代,連成龍都在電影男扮女裝模仿春麗作為搞笑橋段,今日已開不起這些玩笑。

另一例子,是Sony旗下開發團隊Guerrilla Games的名作《地平線》(Horizon)。女主角Aloy在第一集《黎明時分》(Zero Dawn)時仍是標準「好看」的女性,到幾年後的續作《西域禁地》(Forbidden West),明顯變得肥胖、不性感,但Aloy不是所謂性化人偶、虛擬身材,本身就是找了美國歌手Ashly Burch做人物原型,玩家批評開發商為了政治正確,不惜醜化現實原型人物。

形勢完全倒轉,玩家陸續質疑遊戲廠商是否「故意」弄醜女角色,豐乳肥臀、長腿苗條早已不再,甚至要將女角色「去女性化」。但去年個人護理品牌Dove就拍了個廣告,聲稱「74%的女性覺得自己在電子遊戲中沒有足夠的代表性」,廣告裏面就是一個喜歡打電玩的微胖女人,突然對鏡自憐,覺得遊戲角色不像自己。廣告一出,迴響頗為激烈,有女性玩家反問,為何虛擬角色都要「實名制」跟自己一樣?

倘故事精彩 「賣肉說」站不住腳

言歸正傳,IGN法國分部批評Stellar Blade的言論一出,隨即收到網民的「死亡威脅」,他們唯有收起文章部分內容,向Shift Up公開道歉。事件令Stellar Blade未開售就成為電玩界熱話,遊戲一度在PlayStation全球預售高踞榜首。開賣第一周,據我親身觀察,男性玩家的身體很誠實,香港幾個電子遊戲商場售價一度推升至700元,比定價貴了兩成多,完全不怕沒人買,只怕買不到。

平心而論,Shift Up缺少開發經驗,Stellar Blade明顯跟近年大賣的一些電子遊戲取經,IGN法國分部批評遊戲「沒有真正的創新,但利用所有流行的遊戲玩法來製作一款爆炸性的雞尾酒」是很公道的。無論槍戰、格鬥、動作遊戲冒險解謎什麼都有一些,但做得不算太好,機關設計有許多瑕疵,也只能算是半開放世界,以triple-A作品為目標的話,只是勉強及格。

但他們做得最好,確實就是女主角伊芙的外觀,有種「超真實」的晶瑩剔透感。故事表面上是講述一名從天而降、佩戴外脊骨裝置的性感尤物,挑戰各種宇宙異形怪物,實際上是一款為男性玩家打造的「芭比」遊戲,水手服、賽車服、旗袍、泳衣、比堅尼,連瑜伽褲都有,遊戲有三分之一內容是替女主角收集不同性感服裝、眼鏡耳環等,而且充滿各種惡趣味,譬如不少關卡都是要操控女主角爬樓梯、游繩和潛水,當然明白是服務男性玩家的養眼鏡頭,但明顯太多及太無謂。綜合網上許多玩家(男性)的評價,都有些聲音認為這些惡趣味不足以支撐30多個小時的遊戲內容,當初被IGN法國分部批評是「賣肉」遊戲,言論是激進,但都不是完全只是「政確」。

Stellar Blade在久違的性感角色扮相,以及「赤裸裸」地挑戰政治正確時代之外,對我來說,還有一點個人情懷。就是繼1999年開創韓國電玩經典的《西風狂詩曲》之後,金亨泰回來了。

此前說過,小時候是PC和家用遊戲機稱霸的年代,接觸過的韓國電玩作品不多,印象最深刻就是金亨泰負責人設插畫的《創世紀戰III》,也就是《西風狂詩曲》正傳系列。金亨泰的畫風,有獨特的美感——否則Stellar Blade也不會那麼惹火。他早年專門做電玩遊戲的人設,而《創世紀戰》和《西風狂詩曲》這個姊妹系列,相信是我和很多80後香港玩家對韓國電子遊戲的第一印象。

《創世紀戰III》分為兩部,總共5個故事,第一部發生在一個充滿中東色彩的魔幻世界,兩個王子命運相反,一個走上暴君之路,另一個則隱藏身世,成為僱傭兵團的隊長。僱傭兵團還有非常優雅的名字,叫「月影西藩刃」(20多年後,將Stellar Blade譯作「劍星」就確實有點遜色了)。不知是韓文原稱,還是出自哪一方的翻譯,因為它的英文就寫作「Shivan Scimitar」,直譯意思是「濕婆的彎刀」,本身很配合這個以阿拉伯國家為背景的故事,但「濕婆的彎刀」又太沒氣勢了,音譯「月影西藩刃」表達到僱傭兵團的身世,相當厲害。世界觀很宏闊,第二部則變成《沙丘瀚戰》似的科幻未來,牽涉到時間悖論,將靈魂植入人偶之類,如果Stellar Blade故事都有當年那麼精彩,那些「賣肉」批評根本站不住腳。

「多元共融」疫後讓路商業利潤

當然,Stellar Blade的性感現身,都可能只是大時代裏的一些小炮火。「政確」問題注定會成為電子遊戲世界的一場世紀大戰。月前,前《魔獸世界》遊戲製作人Mark Kern就提到,這股「政確」風潮的成因之一,背後牽連到今日許多遊戲開發商,決策權都來自一些強調環保、社會責任及監察(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簡稱ESG)的創投基金,以至遊戲設計方向被他們主宰。但疫情過後,環球經濟衰退,這些創投基金即將耗盡,遊戲大廠失去後盾,終究需要放下多元共融的旗幟,再以商業利潤為首要考慮。事實上,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今年2月底宣布大規模裁員,《地平線》的開發團隊Guerrilla Games正是整治目標,玩家形容是持續多年政治正確風潮的反噬。Mark Kern呼籲玩家拒買這些被ESG財團牽着走的作品,認為兩年之後,風潮就會完結,而豐乳肥臀的年代將會回來。

文:紅眼

編輯:孫志超

設計:賴雋旼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數碼跨界]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