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我伴侶以前叫我老婆。」Ann(化名)說,誰能想像這雙方親友默認20多年的身分,因伴侶離世,其家人要處理遺產,就一朝「粉碎」?
「100倍,對方是惡劣得多。」Ann是電影《從今以後》角色Angie(區嘉雯飾)的參考人物,Ann的同性伴侶7年前離世,她腦海中與其家人因處理伴侶身後事而鬧僵的畫面,至今仍歷歷在目。Ann說電影為她發聲,她心裏無從申訴的委屈得以釋懷:「你喜歡我,我鍾意你,(同性戀和異性戀)其實都是一樣的過程,也是勇敢的表現,為什麼(同志)在一起,會被別人這般不公平對待和歧視呢?」
「我的花圈只能放在靈堂外」
Ann說Angie比她更勇敢,至少Angie在伴侶的殯葬儀式上,堅持要走上前為伴侶上香。她頓時想起:「我送的花圈只能放在靈堂外。」
Ann與伴侶相識於1980年代的製衣廠,兩人第一次聊天是在茶水間,伴侶主動搭訕Ann,初時Ann不怎麼理會她,但伴侶一直主動示好。Ann回憶道:「我很想看一齣電影,但很難買票,她就會自動幫我買。」加上工廠工友經常聚在一起玩,兩人變得熟絡,漸生情意。Ann記憶中的伴侶是個努力掙錢的人:「我猜她是覺得錢才能給她安全感,有錢才有將來。那時兩人的關係(不太被社會承認),(有錢)好像行出嚟都大聲啲。」後來伴侶搬來與Ann同居,親口告訴Ann的父母,從此以後會照顧Ann,這樣一住便差不多20年。
電影裏Pat(李琳琳飾)跟Angie好客,隔三差五便會邀請親朋好友到家裏聚會,大家開開玩笑,互相調侃,和樂融融。Ann與伴侶也是如此,雙方父母曾湊齊腳一起打麻將,Ann從沒想過這溫馨場面終成一場夢。
「她一離世,我整個人低沉下來,無法思考,但他們(伴侶家人)立刻上門取東西說要陪葬。」她形容伴侶家人當時到她們愛巢的行為如「打劫」,更不斷要Ann搬走。伴侶家人向Ann索取伴侶的銀行單和保險等文件,「他們不知道有那麼多東西,我全都整理好給他們,因為我什麼都做不了,心裏只想辦好件事」。同性婚姻在香港不合法,Ann和伴侶也未在海外結婚,即使在海外結婚,其伴侶權益也未必得到承認。Ann的伴侶生前不曾立遺囑,在處理伴侶遺產問題和身後事上,Ann原被公認的身分突然變得不堪一擊,變得毫無話語權。
在《從今以後》中,Pat的生辰八字、要海葬還是土葬,Pat的家人不知,Angie了解Pat的意願,提出想法卻不被認同;而嫂子聽從玄學師傅的建議「先人屬火,忌水,興土木」,決意安置Pat的骨灰在骨灰龕,但至少Angie算是有「參與」整個討論過程。反觀Ann,一開始伴侶家人說Ann與伴侶最親近,「當然知道她的喜好」,但事實是Ann連半句話也說不上。
借死亡證續電話號碼 家屬拒絕
Ann記得伴侶家人花大錢辦喪事,但「她(伴侶)很孤寒 」,是捨不得花錢的人,估計也不想自己的喪禮破費。即使是微小的事,Ann也插不上嘴:「就算選花,伴侶的姐姐站在我前面擋住我,不讓我看,姐姐選了玫瑰,然後我只可以小聲說她(伴侶)不喜歡玫瑰。」Ann出席伴侶的喪禮,伴侶家人裝作互不認識,一言不發,Ann也不能坐前席的家屬位,「我無身分」。20多年的感情,就這樣被一場喪禮「否定」,與伴侶家人成了陌路人。
喪禮完了,伴侶家人對Ann的追趕未完。Ann的手機號碼以前用伴侶的身分登記,伴侶離世後,她欲將電話號碼轉回自己名下,需要伴侶的死亡證明,「他們都不肯給我 」,但她想拿回的只是一張電話卡。一天,伴侶家屬一行10多人登門到Ann的愛巢,欲拿走任何值錢的東西,指明要什麼牌子的表、取回伴侶的八達通等,說是要用伴侶的物件作懷念,更明言「攞唔到,我哋唔走㗎」,Ann最後只能報警處理。到後來伴侶家屬連愛巢的門鎖也換掉,Ann有家歸不得。Ann與伴侶家人對簿公堂,伴侶家人否認Ann的身分,稱伴侶是可憐Ann才收留她在家住。
逾10家屬登門索錢財
訴訟費用龐大,但那份冤屈讓Ann堅持要完成官司,「件事完了,但我仍覺得還有些事我沒能說出來」。Ann的同性伴侶身分從親人公認到否認,整個過程無形地讓Ann崩潰。
《從今以後》的電影故事結合多個女同志經歷,Ann是其中一個。電影對遺產爭議的處理算是較現實溫和,卻反映女同志的關係看似易被接受,在街上拖手、在家同睡一張牀、雙方親屬當彼此是家人,這美好景象原來不是永恆。Ann坦言她未想過伴侶的家人會與她鬧翻。記者問Ann,這件事發生以後,她會否有預早訂立遺囑的打算。她說有需要時會立遺囑:「其實這些每個人都要做,如果你身邊有人,或者你有同性伴侶,我覺得更加要做,因為沒任何確保你(權益)的東西。有些人用忌諱作藉口(不立遺囑),我覺得不是忌諱。」
Ann希望透過電影為同志權益發聲,「不要被㩒低,堅強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