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從前香港有個「荷李活」,一籮籮商業片送到戲院門口,新片每周上映,電影文化蓬勃也孕育一批前衛電影。或許出生太遲未有機會在大銀幕上看到它們,現在可趁亞洲前衛電影節翻看過去60年來的亞洲新舊影像,當中多少已成老生常談,或依然太前衛?
「雖然香港電影界以1980至1990年代的行業成就而聞名,但這座城市也誕生了重要的實驗電影製作人和錄像藝術家。」M+ CHANEL流動影像主策展人蘇筱琪(Silke Schmickl)說。當中中堅分子是錄像及新媒體藝術團體錄映太奇,在1986年由鮑藹倫、黃志輝、馮美華和毛文羽創立。電影節將放映游靜、鮑藹倫和黃志輝在1990年創作的《卡拉[超住(你)嘅]OK》。
電影節放映菲林拍攝作品
《卡拉[超住(你)嘅]OK》比起電視劇《卡拉屋企》再早一年誕生,以卡拉OK形式重構回歸前香港的影像歷史,譬如英國人在香港的家庭影像、日治時期的藝術片和遊客眼中的東方女性和孩子。鮑藹倫處理卡拉OK的聲音,游靜負責作詞,黃志輝則負責剪接,名稱中「超住(你)」亦帶有挑釁意味,整部作品既是回顧又是批判香港回歸前的歷史。
觀看不同年代製作的電影也宛如上一堂拍攝媒介課。蘇筱琪表示,觀眾在電影節中將會看到「超8」、16毫米菲林、數碼攝影、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譬如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得主楊紫燁及其丈夫任國光在美國修讀電影時就用16毫米菲林拍攝學生作品,5部放映電影均極具風格和實驗性質,屆時以原始16毫米格式放映。
此外,韓國導演奉俊昊1994年在韓國電影藝術學院(Korean Academy of Film Arts)的畢業短片《支離滅裂》也包含在內;另邊廂也有日本導演河瀨直美首部電影《擁抱》。蘇筱琪提到亞洲另類電影不能忽視菲律賓酷兒電影導演Nick Deocampo的身影,改變人對同性戀和其他邊緣群體的看法。
小野洋子《切片》 陌生人剪身上衣物
部分前衛電影的重要之處是記錄轉瞬即逝的行為藝術,小野洋子在1964年的《切片》任由陌生人剪去身上衣物,最後近乎一絲不掛;陳界仁在台灣戒嚴時,讓5名年輕人統一服裝,頭戴布袋,眼睛位置綁上黑布條,手腕亦綁上黑布,在鬧市西門町單排前行,批判威權監控,透過《機能喪失第三號》(1983)記錄下來。
「秘密與謊言」 探索亞洲歷史
電影節並非單純放映,蘇筱琪說透過策展框架,重新配對不同電影來放映,使觀眾感覺跟自己相關,「而不是把它封裝在過去的泡沫中」。放映節目「秘密與謊言」結合了3名藝術家王博、何子彥和李繼忠的錄像作品,三者均有香港元素,探索亞洲歷史。
王博的《九龍東往事》(2023)藉香港假髮製造業歷史,講述美國擴大制裁對華貿易,亦借1980年代港產鬼片探討亞洲現代化。何子彥則選用梁朝偉演出的電影片段,創作《無名》(2015),講述1930至1940年代東南亞的三重間諜萊特(Lai Teck),探索身分如何支撐國家和意識形態。而李繼忠的《邪念樹》(2024)串連6件歷史事件,虛構一名冷戰期間游走香港、廣州的反間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