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韓國首爾,市政府有個計劃叫做「首爾未來遺產」,由官方認可首爾人生活記憶中的事物,預示未來具備成為文化遺產的潛力,入選的可以是一間打鐵舖、一間手工鞋店、一條舊書店街,今期文化力場(刊D3)有記者專訪首爾第一副市長金尚漢,談談「首爾未來遺產」計劃。放膽想像,倘若香港也有「未來遺產」,什麼事物值得入選?
澳牛與序言
我們邀請香港恒生大學亞洲研究課程講師李祖喬挑選香港的「未來遺產」,他目前研究海外與內地的旅遊文化史、華語亞洲電子遊戲遺產和香港的小商店文化及其社區經濟。他認為「任何能夠幫我們理解普通人生活的物件和地方,都值得入選」,並且選擇澳洲牛奶公司和序言書室。他指出,「未來遺產」雖是首爾市政府的官方政策,背後其實鼓勵普通人運用想像力,平衡選定文化遺產時過分依賴專家判斷的狀况。學術界就此討論多年,甚至出現批判文化遺產協會(Association of Critical Heritage Studies),「遺產成為遺產,不止因為它的物質性,也因為普通市民認可它的意義」。
飲食類型方面,他選擇澳洲牛奶公司(上圖)為未來遺產,「因為它是少數令我有一種永恆感而又很有活力的地方」。他直言不喜歡過分有禮的侍應,反而喜歡有性格而有點「江湖味」的伙計,背後亦蘊含食客跟服務員明買明賣的平等關係,企堂毋須壓抑情感、笑臉迎人服務客人,「客人是因為你們的商品和獨特風格而來,不介意也不需要貴賓式服務」。那是不難想像的香港風情。
小店盛載普通人故事
至於人文類型,他選擇小書店,尤其是序言書室(下圖),對他而言,小書店和獨立出版物才是城市特色。他回憶到外地旅遊,買的都是有關當地利益(local interests)的書籍,而非國際和全國暢銷書,因這些書在公共和大學圖書館都能借閱。仔細想想,小書店和獨立出版物不就是香港的一道風景?
首爾珠玉在前,他認為香港官方亦可發起「未來遺產」計劃,以文化旅遊為主,因為遊客恰恰透過小店來感受城市文化。小店盛載「普通人的故事」,反而是建立城市風格的起點。他想像屬於普通人的舊天星碼頭和街道舊招牌若未拆卸,小心維護和翻新,今天可能就是旅客打卡的熱點。「我們常常說,香港的特性是靈活變通,其實是一種只說對了一半的神話。很多受旅客和本地人歡迎的老店,本來都不是努力追趕市場潮流的人,也長久以來沒有被特別珍惜,而是一群努力做好本業,又幸好尚未離開其崗位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