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心實意:一站式晚期照顧 避免轉移照顧煎熬

文章日期:2024年06月10日

【明報專訊】全面的晚期照顧,目標是提升病人的健康和生活質素,例如安排動物醫生探訪,擴闊病人社交圈子;園藝治療的花草香氣刺激病人重溫以往美好的回憶;情緒和心靈安慰為病人和家屬帶來平安;讓他們感受到自己被關心和被愛,享受和珍惜每一天。

癌症、心臟病、腦血管病、腎病、認知障礙等慢性疾病患者,都需要接受晚期照顧(end-of-life care)。普遍認為晚期照顧泛指病人生命最後數月或數周的照顧及支援,但隨着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等治療選擇出現,延長晚期病人壽命,同時有效控制症狀和緩解不適,晚期照顧已不限於生命最後數月或星期的支援,而是在病人健康不可逆轉時,便開始提供晚期照顧,以保持生活質素。

加入復康治療 助病人維持尊嚴

晚期照顧不再局限於紓緩治療,復康治療的投入也十分重要。即使是末期癌症病人,也應該接受復康治療。病人原本自己做得到的事情,哪怕是穿衣服這樣簡單,若他們喪失了這能力,對心靈會帶來很大打擊。復康治療不止幫助病人保持身體機能,更加重要是維持病人的尊嚴,這是金錢無法買到,也切實體現了靈實的服務精神——「尊重生命.改變生命」。

從復康、療養、護理,以至生命後期,不同身體狀况的病人,需要的照顧和治療也不同。因慢性病患導致體能下降的病人,需要密集式復康治療,以重返社區生活為目標;身體狀况較穩定、有長期護理需求的長者,需要優質療養服務;認知障礙、多次中風、癌症、柏金遜症患者,則需要接受持續醫療和護理;晚期癌病、器官衰竭患者,或需要接受紓緩治療。

有見及此,院舍需要更新各項服務。以靈實司務道寧養院為例,推出4套服務計劃,覆蓋了由復康、長期照顧至生命後期整個光譜,讓不同情况的病人都得到合適治療和照顧。在寧養院內,無論病人身體情况轉好或轉差,可以由一套服務調至另一套服務,繼續在熟悉的環境和醫療團隊照顧下,接受適切治療,避免轉往其他院舍或醫院,讓病人和家人承受不必要的壓力和煎熬。

跨專業醫護合作 共擬治療方法

現今晚期照顧涵蓋範圍愈來愈廣,需要跨專科和跨專業醫護人員共同參與。舉例說,在長者復康或身體機能退化方面,老人科醫生可以提供意見;長者全身骨痛、癌症病人骨轉移,這時候骨科醫生的意見便大派用場。在寧養院內,老人科、骨科、腎病科、紓緩治療科、腫瘤科等專科醫生,每隔一星期便會與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護士、社工、院牧等一同開會,討論病人不同需要,擬定治療方法。

心靈治療 改善病人家屬關係

現今晚期照顧十分注重病人身、心、社、靈等各方面需要,如果醫護人員是身體治療師,社工和院牧就是心靈治療師。醫護人員在治療過程中,許多時候未必兼顧到病人和家人的感受和情緒,例如病人與家人的關係,家人在照顧上的需要和期望,病人最後心願等。社工和院牧的參與,不僅為病人帶來平安,更讓醫護人員更深入了解和認識病人,間接改善醫護、病人和家人之間的關係,這種合作往往發揮出一加一大於二的協同效應。

此外,也可透過中醫服務,利用針灸和中藥,中西結合幫助中風或其他身體機能衰退的病人。為了提升晚期病人的生活素質,我們按病人喜好和需要,引入音樂、藝術、園藝等不同療法,刺激他們的感官神經,紓緩病情。曾經有一名女病人對於所有事物都已沒有興趣,但當她嗅到臭草氣味後居然有反應,原來她年輕時喜歡喝綠豆沙,臭草喚起了她許多美好回憶,讓我們非常鼓舞。

集體活動可以擴闊社交圈子。動物醫生到來探訪,許多病人看到可愛小動物後,生活和心理狀况都得到改善。病人也喜歡理髮師到來為他們剪髮。我們會盡量安排各種不同活動,為病人的生活增添姿彩,提升他們的幸福感。

文:黃建成

(靈實司務道寧養院副院長)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