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跑跳、大笑、咳嗽、打噴嚏,本是普通的日常,卻為部分產後或更年期女性帶來程度不同的小便失禁困擾,不僅影響正常社交和生活,還會打擊自信心,帶來情緒困擾。
骨盆底肌肉鬆弛 逼尿肌失調
尿失禁原因與骨盆底肌肉鬆弛、尿道外括約肌損傷及逼尿肌失調有關。中醫自古就有治療「遺尿」、「小便不禁」的記載,認為尿液正常排出,有賴膀胱氣化調節。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膀胱氣化離不開肺、脾、腎三臟的調節,腎主封藏,脾主升清,肺主治節,肺脾腎虧虛,則可能出現膀胱失約,氣化失職,小便失禁。
中藥健脾益氣 針刺增尿道阻力
中醫治療尿失禁的方法很多,對大部分患者療效顯著。
‧中藥:肺脾氣虛者可使用補中益氣湯加固腎之品,健脾益氣,升陽止漏;脾腎陽虛者可選鞏堤丸為底方加減,溫腎補陽,健脾縮泉
‧針刺:針刺腰骶部神經,能刺激膀胱,提升尿道括約肌張力和尿道阻力,增強骨盆底肌肉的收縮,減少漏尿,緩解尿失禁。中極、關元、膀胱俞、脾俞、腎俞可隨證選用,配合針刺八髎穴,往往帶來滿意效果
‧外敷:吳茱萸15克,益智仁15克,小茴香15克,肉桂10克,碾成藥粉,以溫熱白酒與麵粉10克和勻,敷在肚臍上至皮膚微癢則去掉。起效則不必再敷
‧艾灸:用艾條或艾炷灸肚臍下關元穴和腰部腎俞穴,溫腎助陽,固脬縮尿
‧食療:蓮鬚5克,芡實15至20克,粳米50克;蓮鬚、芡實放入煲湯袋與米煮粥服用
受尿失禁困擾的女性不要諱疾忌醫,應積極面對,病向淺中醫,大多取得良好療效。由於本病與體質有一定關係,故預防勝於治療,女性還應注意經期保健、孕期調養,調理脾腎,充足氣血,遠離慢性疾病,提升生活品質。
文:董爽(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高級課程主任、註冊中醫)
(中醫以人為本,強調「治未病」,從起居生活、運動娛樂、食療藥膳,保健養生)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