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工藝藝術的師承

文章日期:2024年07月05日

【明報專訊】坐落在紐約中央公園南側的藝術與設計博物館(Museum of Arts and Design,簡稱MAD),是在美國展出和推動工藝藝術的重鎮。MAD的前身是當代工藝博物館(Museum of Contemporary Crafts),成立於1956年,由美國工藝運動的重要支持者Aileen Osborn Webb創立。館內有豐富的手工藝作品收藏,也有面對公眾和學生的不少工作坊等活動。

6月份開展的「Craft Front & Center: Conversation Pieces」(工藝前沿和中心:對話作品)是MAD最近幾年每年舉辦一場的永久收藏品大展。本次展覽主題聚焦於「對話」,包括藝術家的師承關係、跨代溝通,以及不同媒介之間的合作等板塊,展出了60多件紡織品、陶器、玻璃等作品。

我認為展覽以師生關係為線索的策展思路,確實是特別適合工藝藝術的。雖然各種藝術媒介都存在師承的影響,但對於材料工藝領域來說尤為重要。工藝傳承需要長期的技術訓練,例如織布、吹製玻璃、陶藝拉胚等,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有些像傳統的師父和學徒。前人不僅提供了工作室、材料、工具和機會,還傳授了寶貴的經驗和技藝。

例如,展覽中展示了幾對師生作品:芬蘭裔美國陶藝家Maija Grotell與她在Cranbrook Academy of Art時期的的學生Toshiko Takaezu、Katherine Choy;Harvey Littleton創辦了在美國大學內的第一個玻璃工作室,培養了包括Dale Chihuly在內的一代玻璃藝術家。

「織物不一定是實用的」

在纖維藝術領域,20世紀的師承脈絡在展覽中也清晰可見:幾位受到德國包浩斯學派直接影響的藝術家,在納粹和戰爭年代移民美國,並在美國大學任教,培養出新一代技術更加精進、風格更加自由的學生。

在展覽入口,掛着Trude Guermonprez和Kay Sekimachi的兩件織物裝置,就是很好的例子。Trude Guermonprez是德國人,1947年受Anni Albers(另一位出生德國的織物藝術家)邀請到黑山學院任教。她以黃色和紅色絲線所做的雙面編製,只有中心部分連接着,打開之後變成立體交叉的結構。後來她在加州藝術學院任教時,Kay Sekimachi成為她的學生。她說:「Trude打開了我的雙眼,讓我看到織物不一定要是實用的。」Kay Sekimachi在1960年代用當時還是新鮮事物的白色半透明尼龍線取代傳統絲線,利用材料的硬度和光澤特性,織出了猶如水母般有機體的自由形態。從今天的角度看來,Trude Guermonprez的作品稍顯古板,Kay Sekimachi的水母自然更勝一籌,但如果沒有前人的技術鋪墊和鼓勵訓練,又怎麼會有後人在此之上的自由發揮呢?

文:林綺晴

(織物藝術家,常駐紐約)

個人網頁:www.linqiqing.com

編輯:謝秋瑜

設計:賴雋旼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