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頁照片相連 窺探社會文化 攝影書展觀照南亞社群故事

文章日期:2024年07月26日

【明報專訊】提起攝影書,你的腦海中浮現出的是荒木經惟、森山大道的作品,還是妝容精緻、色調清新的韓式影集?當相片、文字與作者的意識在編排中碰撞,攝影集便成為一種文化載體,具有比相片本身更強的閱讀性。「提到攝影書,香港人會想到日本、韓國、台灣,偶爾也會想到泰國等小部分東南亞國家,但幾乎沒有人會想到南亞。」策展人陳韻芝說。近日,她與印度攝影師Anshika Varma共同策展,在光影作坊帶來「紙繫南亞——攝影書展」,希望以攝影書為媒介,「讓觀眾用voyeuristic(窺探)的態度,了解南亞地區的文化和社會議題」。

翻閱書中宇宙 探見不同觀點

在陳韻芝看來,「看攝影書就像看一部能隨時停頓的電影」。以書為載體,作品的鋪排、故事的呈現方式、觀眾的身分與觀看時的環境等等,使展覽如電影般鮮活起來。書籍需要翻閱的特性,也賦予了觀眾更強的主體性,「容許觀眾自由地在他們自己許可的時間和地方進入這些(攝影書)的世界,了解作者想呈現怎樣的宇宙」。因此,對於觀眾而言,每一本書都可以是一個獨立的展覽。透過來自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的15本攝影書,觀眾得以看到南亞社會不同的社群、立場和觀點。

陳韻芝介紹,展品包含來自印度攝影及出版組織「Offset Projects」的攝影書籍;來自尼泊爾「photo.circle」和「Nepal Picture Library」的攝影及文化歷史檔案;以及來自巴基斯坦「Tasveer」(印地語和烏爾都語中意思為圖片)的攝影書籍。其中,只有印度有較為成熟的攝影書製作和出版體系,其他兩國在攝影書的製作上「可以話係『BB級』」。展廳中,不少展品都為線裝書,紙質脆弱,更有部分為攝影師手寫孤本,觀眾需戴上手套才可翻閱。

「策展人小於藝術家」 透徹閱讀南亞

裝訂或許簡樸,其中內容卻十分珍貴。陳韻芝說,3個國家的攝影書討論的主題,「離不開父權、宗教和政治」,許多內容來自攝影師的親身經歷或在當地民間收集,「只有置身其中的人,才有機會影到並帶出來」。因此,在策展時,她努力讓「策展人小於藝術家」,將選擇展品的權力交給身處南亞地區的社群,「以一個更透徹的心態聆聽和閱讀他們作品的主題」,並將他們的聲音帶到香港觀眾面前。

她回憶起之前導賞時,曾有一名南亞觀眾隨行參觀。行至由「Nepal Picture Library」出版的The Public Life of Women: A Feminist Memory Project時,香港觀眾大多抱着「就係啲女人相,冇乜特別」的心態,望幾眼便匆匆略過;南亞觀眾卻久久停留,站在原地超過一個小時,將書翻完仍不願離去。「從香港的經驗出發,女性上街、參與公共活動並不難;但在南亞,你幾乎沒有一個方法,可以見到這些圖片、文字聚在一起。但當它們聚在一起時,便會給人帶來極大的力量和衝擊。」

紙繫南亞——攝影書展

日期:即日至8月11日

時間:星期二至日

上午11時至下午1時

下午2時至晚上6時

地點:光影作坊(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2-02)

詳情:bit.ly/3Wy1cOK

文:王梓萌

編輯:謝秋瑜

設計:賴雋旼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藝述速遞]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