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俗語有云:「大菌食細菌,細菌當補品。」從前人們未懂食物安全的重要,當今每每爆出食物出現這種菌、那種毒,都會把人嚇得半死,馬上檢查雪櫃有否禍根。日前廖孖記腐乳風波,由食安問題燃燒至香港製造煙幕討論;除了惋惜老字號難實現百分百本土情懷,事件對香港品牌未來發展有何啟示?食品科技專家建議預防勝於補鑊,悅和醬園豉油廠改革的經驗就告訴大家,就如打邊爐不能沒有爐,若未來食品廠沒有地,用心確保食安的廠房,亦然無法生存。
【明報專訊】俗語有云:「大菌食細菌,細菌當補品。」從前人們未懂食物安全的重要,當今每每爆出食物出現這種菌、那種毒,都會把人嚇得半死,馬上檢查雪櫃有否禍根。日前廖孖記腐乳風波,由食安問題燃燒至香港製造煙幕討論;除了惋惜老字號難實現百分百本土情懷,事件對香港品牌未來發展有何啟示?食品科技專家建議預防勝於補鑊,悅和醬園豉油廠改革的經驗就告訴大家,就如打邊爐不能沒有爐,若未來食品廠沒有地,用心確保食安的廠房,亦然無法生存。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