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體育學院三項鐵人精英運動員、現就讀香港中文大學健康與體育運動科學系課程的曾祥星(Nicholas)表示,從中學開始已參考智能運動手表的數據嘗試乳酸閾值訓練,到最近兩三年才開始科學化地執行測試乳酸濃度程序。Eric說要準確測量乳酸閾值與配速的關係,需要使用乳酸檢測儀器(約$3000)和指尖血液採樣試紙(每條約$20)。運動員需要在客觀環境(如溫度和濕度)受控制的實驗室接受單車機或跑步機測試,過程約10至20分鐘。一開始強度會很低,稍後逐步加強,在完成不同階段訓練時立即測量乳酸濃度,完成後便能找出相當於LT1和LT2閾值的配速。
單憑心率數值不精準
訓練期間,運動員需多次拮針驗血,Nicholas說因為單憑心率數值及身體感受,並不能準確反映是否能控制在目標閾值之上,「我同隊友都試過以為自己跑得好輕鬆,但拮完手指才發現乳酸濃度已超過4.0mmol/L好多」。視乎不同訓練項目,測量次數或頻率都不同,以Nicholas的跑步機訓練為例,首先,他必須以介乎2.7至3.3mmol/L的乳酸濃度,跑7組、每組連續2公里的訓練,中間有短暫時間休息。當完成第2組訓練,Nicholas即時從跑步機走下來拮手指,將血滴在檢測儀器試紙上,大約等10多秒,乳酸濃度便會顯示出來,他便可確認剛才的訓練是否在所需強度內,若太低或過高,便可在下一輪訓練調整。而他分別會在完成第2、4及6組訓練後檢測,即要刺破指頭3次,難怪他的指尖上留有一個個針孔。Nicholas說,理論上應要持續及規律地監控訓練時的乳酸濃度,但因試紙並不便宜,所以他只會在重要的訓練環節,或臨近比賽前才加強檢測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