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劉嘉玲曾透露梁朝偉到戲院看電影會買6張戲飛,為求身旁沒有人,梁朝偉多年後解釋「就買3張而已」……網民大呼這位「社恐影帝」形象可愛。陳奕迅(Eason)2023年末推出的歌曲《社交恐懼癌》MV找來梁朝偉客串,有意無意的湊巧,但就反轉由陳奕迅飾演社交恐懼症患者,梁朝偉飾演「解鎖」的一方。MV畫面隨輕快節奏轉瞬即逝,配以演員細膩的表情動作展現社恐患者的掙扎與不安,被最新一屆金曲獎評審稱讚「歌手、演員表現和鏡頭語言與音樂完美貼合,敘事鮮明、有張力,且符合當代的社會議題」,最終奪得台灣第35屆金曲獎的「最佳MV獎」。本報邀得導演張傑邦接受專訪,分享MV背後故事,以及音樂與影像的關係。
要是曾聽過張傑邦唱歌不足為奇,他在2010至2012年《DUO陳奕迅世界巡迴演唱會》加入巡唱樂隊組合eason and the duo band,當時與岑寧兒和陳詠謙等人擔任和音,亦得到演唱會監製莊少榮賞識,邀請他入行拍MV,隨後慢慢與不同歌手和唱或為他們執導MV。最早的MV作品追溯至2012年與莊少榮一同執導楊千嬅的《親》,之後拍過側田的《爽》、竇靖童的《May Rain》,近幾年就有陳蕾的《屈機》、C AllStar的《集合吧!地球保衛隊》、雷同二友的《說走就走》等。
計好音畫同步 有限預算逼出潛能
唱歌的經歷練就對音樂的敏感,張傑邦喜好MV畫面與音樂拍子同步(synchronize),創作過程不止構思畫面,背後還涉及很多數學計算。他指,在影片世界有不同幀率(frame rate),以「每秒顯示影格數(frames per second, FPS)」為測量單位;音樂世界則有不同速度(tempo),以「每分鐘節拍數(beats per minute, BMP)」作量度單位,因此拍攝前期要準備充足,精確計算,確保FPS和BMP同步。
收到歌曲後,張傑邦習慣手抄歌詞,進入歌曲意境,然後邊聽邊唱,聯想畫面,開始畫分鏡本,再與歌手及團隊討論,「通常大部分MV,都是出自我第一印象感覺去做」,剪接都是由他操刀。自小受導演米高歌治(Michel Gondry)、史碧鍾斯(Spike Jonze)影響,張傑邦有段時期學習他們以定格動畫(stop motion)、一鏡到底等特別手法製作MV。以岑寧兒的定格動畫MV《哪裡》為例,岑寧兒從家裏走到排練室至舞台,再飛到日本,整個過程每走一步拍一張相,以每秒25張相組合成順暢畫面,光是8個小節就拍了4個小時。張傑邦坦言潛能都是有限預算逼出來,「我不需要請很多人手來幫我,只是看有沒有時間,用一手一腳去做那件事,在低成本裏面玩到新奇的做法」。
直到2020年執導梁釗峰的《笑哈哈先生》,張傑邦才第一次嘗試拍故事性的MV。MV由梁釗峰和吳耀漢主演,是關於情緒波動的作品。那天郊外日光柔和,微風拂過衣領、頭髮,吳耀漢坐到梁釗峰飾演的笑哈哈先生旁邊。笑哈哈先生常以笑臉迎人、壓抑內心已久,情緒漸漸爆發,內心颳起10級颱風,連人吹到半空,差點被黑暗吞噬。在吳耀漢的陪伴下,笑哈哈先生慢慢回復平靜。張傑邦分享:「之後如果要計真真正正地寫了一個很proper(正式)的劇本、好像拍戲一樣去做有收音的MV,《社交恐懼癌》真的是人生第一次。」剛好跟《笑哈哈先生》一樣與情緒相關,而《社交恐懼癌》更是啟發自他自身的故事。
「初時跟Eason開會時,他是給我聽另一首《人啊人》,到後期他又有一首新的,再讓我感受一下,都是林家謙寫(的歌),但這首歌的拍子比較有趣,它會有一些5/8拍突然間轉6/8拍。而且他那時候有說題材名字叫做『社交恐懼癌』,和我自己有相對的關係。」張傑邦接着細述青少年時在澳洲讀書的經歷,「那時候長期寄人籬下,監護人也剛剛生了BB,外國的屋好靜好靜,你(發出的)每一粒聲其實全屋都聽到,經常覺得自己的存在會打擾到人」。睡覺前想行出房門、落樓梯到大廳飲杯水,約10至20步的距離,張傑邦花了半小時才走到,只因不希望在過程中發出一絲聲響。後來他察覺病態愈趨嚴重,看醫生後確認患上心理病,「所以《社交恐懼癌》裏面的scene是將我心中的恐懼放大,放在畫面中」。
食蟲植物串起劇情 「食beat」畫面見曲詞心思
《社交恐懼癌》MV中,陳奕迅飾演社恐患者Eason,他聽到鄰居回家開門的聲音都會緊張得瑟縮一角,不停搓揉雙手,緊掩耳朵,只有跟「毛毛」相處才最自在。毛毛是一株食蟲植物——好望角毛氈苔。MV不時掠過毛毛捕食昆蟲的畫面,是串起劇情的重要「角色」。它扁平細長的捕蟲葉長滿鮮艷黏笠的觸手,當有昆蟲掉落其中,觸手感應到昆蟲掙扎的震動,便會捲曲葉子,包住並消化昆蟲。張傑邦認為食蟲植物的捕獵方式跟自己的恐懼相似,特意選用食蟲植物來反映,「我會形容我那時候的社交恐懼感覺,好像一隻被困絲網的蜘蛛,每一條蜘蛛絲連接住外面,當有任何人觸碰蜘蛛絲,我就不停受震動,被他人的情緒或身體語言影響,我會很亂」。
一次意外使毛毛從高空墜落,情急之下,Eason衝出家門,顧不上意外被反鎖門外,趕緊落樓尋找毛毛影蹤,翻開散落一地的盆栽不見毛毛,卻被玻璃割破手掌。回到大廈大堂,Eason蜷縮身軀,躲避保安和鄰居的目光和問候。此時鏡頭跟隨鼓聲節奏不斷切換,畫面閃過受傷的手掌、Eason與毛毛自在相處、各人疑惑眼神、Eason驚恐狀態、毛毛捕食等畫面……就似投射社恐患者腦袋焦急混亂的情景,隨之接上歌詞「好人覺得我壞/壞人覺得我怪/自我確診才明白/這社交恐懼癌/是腦海爆炸的high」,令MV畫面「食beat」、「食chord progression(和弦進程)」是張傑邦的強項。通過畫面與拍子配搭,讓樂迷看見又聽見填詞人和作曲人的心思,「整首歌有很多奇怪的聲音,升降機『叮』的聲音、鬧鐘聲或其他聲音,我會喜歡用畫面呈現音樂上這些特別的位置」,張傑邦再說:「MV的角色是輔助音樂,因為始終它是music video,音樂行前,利用鏡頭語言、畫面意境去令到歌曲更上一層。劇情版就是反過來,用音樂去improve(提升)或enhance(增強)整件事。」
「詞大於曲?」「MV畫面蓋過歌?」 值得探討
《社交恐懼癌》MV在疫情期間拍攝,過程中張傑邦不斷修改劇本至第69個版本,現時見到的成品是第13個剪接版本。除了MV,亦有11分半鐘的劇場版版本。「我要取一個平衡,就是食beat重要,還是畫面的張力重要。可能某個鏡頭、某個演員的演繹時間長一點、豐富一點,那些位置就放在劇場版才見到。」
張傑邦亦提到「MV不可以太離題,它的故事性要圍繞着歌詞裏面的感覺」,這樣的說法也讓人聯繫到香港流行音樂詞大於曲的說法。對比外國音樂,香港樂迷似乎更重視有意思的歌詞,在享受香港流行音樂時,希望把自己代入到歌詞中,尋找共鳴,換到影像傳意上情况相近。張傑邦留意到近年來MV內容的改變,「尤其是這五六年,MV現在真的很着重故事性,每一個MV都好像拍整套戲的方法呈現。現在可能會有MV首播日,重要程度大於歌曲首播日,大家不止要聽到,還要看到,所有東西都要有影像。除了詞大於曲外,MV畫面會不會蓋過歌呢?這個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張傑邦強調MV每一個拍攝手法、故事、畫面上都要配合整首歌的意思,永遠音樂意識先於畫面,畫面只是輔助。
《社交恐懼癌》MV最後,梁朝偉飾演的開鎖師傅前來幫Eason開門。毛毛完好無缺的出現在原本位置,就像意外從沒發生,但Eason的手又受了傷,隱約看到在地板上有婆婆給的紙皮。究竟他有沒有出過去?或只是活於幻想,享受腦海爆炸的high?張傑邦為觀眾留下想像空間,慢慢細味音樂與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