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屆巴黎奧運,張家朗在花劍決賽上的最後關鍵時刻,簡直刺中支持者的心臟極限。回想當刻,張家朗至少有兩次以為自己贏得金牌,已除面罩展現勝利笑容時,想不到兩次都被裁判否決,要極速戴回面罩繼續沉着應戰,由天堂跌回凡間,不過半秒時間;還好最後成功逆轉勝,為港隊再添金牌。曾陪伴港隊出戰奧運的運動心理學家侯爍說,經驗豐富的運動員在比賽期間都懂得將負面情緒打包收起,秒速回復冷靜及專注,即使不滿判決,都只會留待打完再講。
曾於香港體育學院出任運動心理學家的侯爍(Angela),在9年工作期間支援過眾多香港運動員參與各種大小賽事,她說經驗豐富的運動員都清楚知道賽場上有太多可控和不可控的因素,裁判就是其中一項不可控因素。「在關鍵時刻,運動員只可以將注意力保持在可控因素上,集中注意力處理好每一劍。」她平常會教運動員一個稱為「thought parking」的運動心理學技巧,即是將負面情緒暫時像泊車般放在一邊,然後把注意力放在需要專注的事情上,待過後再處理,這樣就能在逆境中不受負面情緒困擾,專心比賽。
蒐集訓練數據鼓勵更有效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不論在奧運或世界任何運動競技大賽上,我們看見的都是信心滿滿的運動員,但現實是,面對長時間艱苦訓練,運動員身心皆十分疲憊,有些甚至受傷患困擾,表現無法突破瓶頸等以致情緒低落。Angela說他們在訓練中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感覺不太好。」「這種感覺很抽象,我會盡量鼓勵他們用可量化或可測量的方式來表達。同時,我也會蒐集他們的訓練數據作為依據,例如你說今天感覺不好,但訓練數據顯示與平日相差無幾,甚至比昨天更好,有證有據的鼓勵比起單純的口頭鼓勵更有效。」
訓練心理技能 助放鬆心情保專注
此外,她還要協助運動員作表象訓練(imagery),例如協助他們在腦中清晰地想像自己做出完美動作或勝出賽事,透過適度的虛擬訓練,可以幫助他們增強自信,並在實際訓練或比賽中重現這些成績。Angela解釋運動心理學家與大眾熟知的臨牀心理學家的分別在於,「運動心理學家除了要處理運動員的情緒問題,更多的是訓練(其)心理技能,例如學習放鬆心情,保持專注力,增強他們投入訓練的動力」。
近距離觀察 及早察覺舉止異常
其次,運動心理學家非常需要在運動員面前刷存在感。Angela強調:「無論是談及隱私還是訓練心理技能,首先都要獲得運動員信任。因此,我們需要花大量時間與他們相處,融入他們的生活。」她指出,運動員的日常生活就是日復日操練,長期遠離親友,心理和體能都會感到疲憊。有時他們想找人傾訴,所以現場跟進、支持並陪伴他們一起經歷艱苦,落手落腳為他們調配運動飲料,才能讓他們認同她是團隊的一分子。她認為,親身參與訓練可以從更近距離觀察每個運動員的個性和喜好,當他們的舉止有異常時也能及早察覺。「如果只是翻看訓練或比賽的錄影片段,恐怕很難做到這一點。」
轉跑道助醫科生提升表現
回想當初選擇修讀運動心理學的原因,Angela表示與奧運有着密切關係。「以前我很喜歡看游泳比賽,那個年代是澳洲泳手科比(Ian Thorpe)的巔峰期。令人意外的是,他在2004年雅典奧運(奪得兩金一銅)後竟萌生退休的念頭,而原因竟是缺乏動力(lack of motivation)。」那年Angela即將從大學心理學系畢業,原本正思考除了成為臨牀心理學家外,是否還有其他發展方向。看到科比的情况後,她想到如果運動員有心理學家的幫助,或許就不會提早結束運動生涯。於是她開始在網上蒐集相關資料,最終選擇前往美國修讀Sport and Performance Psychology碩士課程。「這門學科不僅可以應用於運動員身上,還可以涵蓋其他涉及『表現』的職業,例如音樂家演奏、醫生做手術等。」2022年辭去體院工作後,Angela現於香港大學醫學院工作,專門協助醫科生解決學業表現問題,並提升他們的臨牀表現。她說能考入大學醫科都是精英,而他們跟運動員一樣,都希望在專業上追求更快、更高、更遠,所以現在她雖然換了跑道,但工作性質並無太大改變。
離開體院後就無法在奧運現場支援港隊,Angela會否感到不習慣?她笑言完全沒有這種感覺。「以前在比賽場館支援時,因為座位很靠近賽道,所以同樣需要看大電視才能知道誰在領先。如果有其他項目同時舉行,就要靠同事在即時通訊群組報告情况。運動員獲得獎牌當然會感到開心,但往往看不到比賽過程。」事實上,Angela在2022年杭州亞運前離職,這讓她終有機會全程觀看港隊比賽,「今屆奧運都一樣,我好開心可以拿着遙控器,隨意轉台觀看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