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特丹】祖母的微敘事

文章日期:2024年08月09日

【明報專訊】記憶中,我的外婆曾是個天台老師,及後到屋邨小學執教至退休,天主教信仰讓她每周日堅持到教堂裏去,直至最後歲月。每個人祖輩的小故事,既親近,卻又反映跨年代的歷史,見證城市和時代變遷。

鹿特丹當代藝術機構Kunstinstituut Melly的策展項目一直值得留意,最近的展覽My Oma,題目即是「我的祖母」之意思。策展主題相當聰明,一方面呈現豐富的多元文化,一方面帶出「愛」乃一種共同語言,令參觀者更易連繫到自己的經歷。說到祖母,不難想到一起食飯的家庭時光。策展團隊其中一個分區點題為heritage,中文可譯為「遺產」,聽起來較嚴肅,但它可以簡單至生活上的傳承,祖母在點點滴滴間示範出女性的經驗、智慧和連結。

場內一角,畫廊化身餐吧,粉紅色調讓人徘徊夢幻與真實之間。藝術家Silvia Martes在此「偽紀錄片」裝置探索其祖輩從加勒比海島國庫拉索(Curaçao)移民到荷蘭的經驗和教誨。就像香港人對茶餐廳尤其熟悉,某種場景總會把你的記憶翻開。然而,作品並非旨在懷舊。影片訪問不同年紀的移民人士,餐吧場景彷彿穿梭兩地,反映離散社群適應在地生活,同時不想忘本,欲保存兩個身分的糾結。作品把時空、地點、情感交錯於一起,引來更闊的反思。

每個人的記憶如此細碎,無論痛苦或幸福都無比真實,足以主宰其心靈。作品均能表達這些微歷史、微敘事(micro narratives)的重要,從與祖母的親密時光,投射出有關性別、階級、解殖、戰爭及人道災難等政治脈絡。再舉一例,烏克蘭藝術家Lia Dostlieva及Andrii Dostliev的作品I still feel sorry when I throw away food - Grandma used to tell me stories about the Holodomor以日常的剩食和過期食品製作手壓板印作品。二人由此憶記祖母不時提起1932至1933年,烏克蘭在蘇聯統治下發生的大饑荒。麵包、香菇和不能認出的圖案,配上蒙太奇風景照片。作品以食物限期比喻記憶,它難以保存、必然逝去,同時目前由二人傳承。

本展以小見大的選作實在令人印象深刻。個體從祖母,或任何先行者身上體現集體記憶。一個傳一個,每個人都帶着不只屬於我們的過去,走向未來。

My Oma

日期:即日起至9月1日

地點:Witte de Withstraat 50 3012 BR Rotterdam, The Netherlands

網址:www.kunstinstituutmelly.nl/en

作者簡介:藝文賞析及評論工作者、Shychat Art發起人、策展人。IG@siutungcreates

文:小東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