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現場:新田科技城 環境保護的粵港澳新緯度?

文章日期:2024年08月11日

【明報專訊】擬興建的新田科技城,約有32個維園大,近四成面積位處濕地保育區和緩衝區,須填平大片魚塘。工程已通過了環評和城規程序,在等立法會復會撥款,如箭在弦之際,有人以香港巿民身分入稟法院提請司法覆核推翻決定。另一邊,粵港澳三地仍有人繼續努力:有香港環團在新田四處爬山找一個高點,即使推土機殺到,工程圍板豎起,仍能在山頭上好好地看那大片濕地,監察環境變化;有內地環團計劃在兩會期間找政協提案,反映新田科技城違反「生態優先」的國策;還有澳門環團建議導賞和記錄,留住新田的風光。這罕有的粵港澳環團合作,即使結果可能沒什麼分別,也是這形勢的新嘗試。

香港觀鳥會的兩名苗條女生,高級保育主任黃雪媚和揹着相機航拍機的社交平台小編阿潤,近來經常爬山。她們剛爬過新田的麒麟山,烈日下要爆林,手腳並用,爬高約200米,竟還有餘力幫隨行的記者揹相機,不可小覷。黃雪媚說,爬山登高,是希望找一個地方,即使工程豎起了圍板,大家仍可監測濕地保育區內的工程,見證滄海桑田,她說:「在環境角度,它未填塘的那一刻,我們都會密切留意。當它開始一些工程的時候,我們更要睜大眼睛,看它對環境是否有影響。我們需要繼續有心力去跟進。」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雀鳥棲息

新田,究竟是什麼地方?在哪裏?我上周跟她們去另一次考察,爬鐵坑山,由元朗西鐵站搭巴士十幾分鐘便到新田下灣村,找到山徑入口,穿過樹林上山。山友留下的絲帶引領着我們,有人便有路,今次不用爆林,登高約100米便到。翠綠的山巒,頭頂有好幾隻麻鷹飛翔,腳下是遼闊的平地,有平房有村,有連綿的濕地保育區,遠遠看到一格一格魚塘閃着光。我們呼一口氣,香港真的好L靚。黃雪媚說這裏是雀鳥天堂,無邊無際,猛禽愛在這裏展翅翱翔,例如麻鷹,例如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肩鵰和烏鵰等。而山下的大片魚塘,有些養魚有些閒置,吸引各種水鳥覓食,譬如臉黑黑白羽毛,鳥喙似一個琵琶的黑臉琵鷺,愛低頭到水裏,左掃掃右掃掃,品嘗雜魚雜蝦。據香港觀鳥會的雀鳥紀錄,去年冬天發現多達78隻瀕危的黑臉琵鷺在新田魚塘覓食,數量佔全港近三成,而新田魚塘的雀鳥物種數量達205種之多,當中有117種屬保育級別,如極度瀕危的青頭潛鴨、黃胸鵐(禾花雀)等。

然而這裏即將變天,新田一河之隔,就是深圳密集的摩天大廈。為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推動香港成為世界級創科中心,新田將興建626公頃、約32個維園大的新田科技城,近四成面積位處濕地保育區和緩衝區,須填平區內89公頃魚塘(約4.6個維園)。科技城早在2021年由時任特首林鄭月娥提出,但當時規模只有約一半,約340公頃,毋須填塘;直至2023年,李家超政府公布大幅擴展新田科技城至現時的626公頃,侵入濕地保育區,而作為生態補償、擬在附近設立的「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卻由當年的520公頃大縮水至338公頃,令環保團體嘩然。今年6月,有10個環保團體召開聯合記者會反對新田科技城的規劃,包括觀鳥會、長春社、綠色和平等熟悉名字,亦集合了一個內地和一個澳門團體,他們也有代表面對鏡頭發聲,是首次的粵港澳環團合作。

三地同路人

這少有的跨境合作,是一種同路人的相遇。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說,去年認識了廣州珠灣人和生態環境研究中心(CECA),印象深刻,吳說:「他們在內地做一些規劃和環評相關的監察,其實很對我們的口形。因為我們很喜歡去『咪』一些環評,『咪』那些什麼城規會的什麼文件,其實他們也是這樣做;發覺原來夾到嘴形,原來遠方的一些人都在看(內地)規劃文件、環評啊,超級深奧,永遠沒有人明白我們說什麼,他們又明白我們說什麼!整件事是完全覺得很開心!」CECA是內地民間智庫,早在2014年成立,有4名全職員工和約40名活躍義工。他們定期查閱政府有關國土規劃和環境影響評價的公示,然後對比國家環保政策,例如有沒有侵入自然保護區等,還會聯絡當地關注團體,向政府提交意見。

擁抱國家政策原則「生態優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時代當然要學習國策。長春社今年再向CECA請教內地經驗,談到新田項目時開始了首次跨境合作。CECA認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在2018年已納入國家憲法,確立了「生態優先」的原則,他們又翻查《深圳灣(后海灣)濕地保育合作框架安排》,質疑新田科技城損害濕地、違反安排。CECA更派代表來香港出席環保團體的記者會,到城規會的申述會發言,又在報章撰寫文章反對規劃。我聯絡過CECA的代表,他們說跨境發聲不算「敏感」,因為內地部門不太關心香港的工程,也不太關注他們來香港做倡議,但保險計,他們盡量以機構身分發聲,沒提供個人真實姓名,減少痕迹。

內地環團帶來了大灣區的視覺,吳希文說:「突然令我們『叮』了一聲,因為我們一直都是看一些(環評)很技術性的位置,如果看深一層,會不會有些原則根本已經走錯了,或者對於整個大灣區的規劃上,我們是不是已經走錯位置?」他強調環團不是反對創科這規劃目標,只認為選址濕地魚塘並不恰當,有違國家生態政策。

另一邊,還有澳門的聲音。觀鳥會黃雪媚找到一名熱愛生態的澳門朋友,關學然,他本身是生態導賞員,時不時來香港觀鳥,4年前創立「生態股長」facebook專頁推廣澳門生態。關學然在記者會講解澳門的失敗經驗,指澳門是黑面琵鷺數量跌幅最大的地區,由去年21隻跌至今年13隻,估計因區內棲息地「路氹城生態保護區」被地盤、酒店、輕軌包圍,嚴重干擾這種瀕危的候鳥棲息,擔心今日澳門,明日新田。

三地的聲音,加上各環團「咪」環評報告,合力找出了幾十處技術評估和數據的錯漏,譬如簡單至多張雀鳥的相片與名稱不符等;還有指出現屆政府擴大的新田科技城計劃,竟沿用上屆政府、毋須入侵濕地魚塘的發展計劃所批出的環評研究概要(study brief ),未有重新研究和諮詢,涉嫌違反環評條例的要求等,要求政府重新展開環評程序。黃雪媚說,很多環團仍堅守崗位:「我們有那種繼承下去的衝動,看到事態改變得很快,似乎真的到我們這一代,前輩堅守下來的東西有可能會失守,所以我們很着緊。」

不過,粵港澳環團的聲音未能帶來改變。環保署認為保育可融入發展,在今年5月有條件批准新田科技城的環評報告,包括要求工程展開前不少於9個月提交「生境創造及管理計劃」,確保工程不會削減濕地生態功能與承載力;在「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建造魚塘前,不得展開新田的填塘工程;提供野生生物走廊的詳細計劃等,共12個條件以保護生態。城規會亦在7月通過改劃,認為科技城須具相當規模以帶來群聚效應,因此要合理填塘以提供創科用地。工程準備已上馬,等行會批准和立法會撥款。

司法覆核的變數

至8月1日,「守護大嶼聯盟」召集人謝世傑以個人身分提請司法覆核,要求推翻環保署長的決定,質疑政府未有就新田科技城擴展部分重新研究和諮詢,違反環評條例等。環保署回應說會詳細研究該申請的內容;發展局回應說,為補償填塘的生態損失,環評報告建議的338公頃「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有效達至生態功能和容量不會有淨損失,可提升生態價值,有利水鳥覓食,符合國家濕地保護法的規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亦已備悉情况。發展局說作為負責任政府部門,不會純粹因司法覆核的申請而停止項目,政府已公開承諾不會在2026或2027年「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工程開展前填塘,「至於其他不涉填塘的工程,政府也要考慮社會內有強烈聲音表示創科發展不能蹉跎歲月,而作出通盤考慮」。

繼續監測 繼續記錄

司法覆核會帶來幾大的變數?有待法院聆訊。各人仍在自己崗位努力,觀鳥會的黃雪媚和小編阿潤繼續充滿能量和笑容去新田爬山,準備一條好的路線搞公眾導賞,鼓勵全民監測;內地CECA說會繼續留意工程進展,並計劃把他們的研究材料改為提案,邀請粵港兩地一些合適的政協委員在兩會期間遞交;澳門的關學然說在新田魚塘消失之前,希望讓更多人關注更多人記錄;熱愛「咪」文件的長春社吳希文則密切留意工程將來的「生境創造及管理計劃」及「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等執行細節。

突然想起幾年前,有一位偶像跟我說,他不再理會什麼垃圾分類愛護環境,他說世界都在崩塌還顧什麼環保。沒想到今年翻開他的新書,自序寫到,一班義工在渺無人迹的小島執垃圾淨灘,孩子細心分類,但珠江口漂來的垃圾,隨潮水浪花轉眼又冲上岸,一切徒勞無功。他寫:「我開始明白他們的苦心。他們並不期望撿走全灘垃圾,他們只堅持去做可做的事、示範應該做的事;不管成敗,由自己做起,當有一天其他人都認同這種價值,大家一同努力,世界就會改變。」

文˙鄭思思

編輯•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