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以張國榮為主題的音樂劇《為你鍾情》今晚開始在戲曲中心大劇院唱響,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將重新迴響在「維港之畔」。這些歌中,哪首最令你難忘?或許是《我》。從柏拉圖到佛洛伊德,千百年來,關於「我是誰」的辯論,彷彿一刻也沒有停過。
藝術家丁子朗用繪畫探索自我。在上環的13A New Street Art Gallery,正在展出他的個人作品展「Who are you?」。透過濃厚的色彩、「粗獷」的筆觸,他將自身的回憶與感受放入畫中。成長於亞洲家庭,丁子朗從小被灌輸男性要堅強、不可輕易展示脆弱;不善於表達情感的溝通方式,使他更加沒有機會用言語訴說情感,因而轉向用畫筆表達迷惘、痛苦與脆弱。在畫中,他不斷詢問自己,「Who are you?」。他發現,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最能說服自己的是愛。於是,他將愛的信念投入畫中,希望喚起觀眾對愛的體會,呼籲大家鼓起勇氣,擁抱不同形態的自己。
當男孩被要求堅強而內斂的同時,女孩則常被教育要「成為一個女孩」——要被動而不是主動、要接受而不是施加。藝術家曾淑芬在WURE AREA展出「按她的名認識我」展覽,按照自身記憶,她設計出少女內心的暗房,探索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女性」這一身分是如何被塑造。在宗教用品與女性用品之間,曾淑芬發現,家庭宗教信仰的壓力,在潛移默化中,微妙地將她塑型。
我是誰?家庭、教育、性別、宗教……無數外在因素塑造着我們的身分認同,但唯一可以定義「我」的,只有我。畢竟,「I am what I am,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
#張國榮 #為你鍾情 #戲曲中心
#丁子朗 #Who_are_you
#曾淑芬 #按她的名認識我 #WURE_A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