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城市:網證減騙案? 有讚成效彰 有憂私隱泄

文章日期:2024年08月18日

【明報專訊】港人對內地實名制不會陌生,只要你曾經網購掃貨或北上消費,大多已把回鄉證掃描上傳至網上。全球私隱數據外泄頻頻,你會否擔心黑客入侵淘寶或微信,盜取資料作詐騙?公安部上月起草《國家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計劃集中認證網絡個人身分、處理和儲存個人資料,縮減不同平台各自收集資料的範圍,正正嘗試解決網絡安全隱憂。這被稱為「網證」和「網號」的措施,是否尚方寶劍,百利而無一害?

反對者憂無權上網

「香港入境處電話予您通知,你有一封信件,你多次聯繫都無人領取,廣東話按1,普通話按2。」記者準備就內地的大熱議題「網證」和「網號」,採訪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副系主任閭丘露薇前,收到一通這樣的詐騙電話。電話那頭操台灣腔普通話、自稱入境處職員的劉先生告訴我,我曾用廈門電話號碼18805051006,發布支持港澳獨立、反對香港實施23條的反動言論,要我立即到入境處處理,否則身分證將被註銷。

記者當然沒持有這個號碼,也沒發布過違規言論,但若再膽小一點,可能會被嚇窒,乖乖奉上騙金。電話騙案是香港一大治安難題。警方今年首季錄得474宗電話騙案,雖然數字按季跌三成多,但損失金額按年升超過3倍達7.89億元,其中假冒官員的騙金最多。

閭丘露薇說,不少內地網民支持「網證」和「網號」措施,正正想政府更精準打擊詐騙——執法部門集中收集多個網絡平台的使用者痕迹,可快速鎖定嫌疑人。可是,多個法律學者曾發表反對意見,有人形容網證和網號與「健康寶」相似,即疫情期間以健康狀態決定市民可否進出不同處所的手機應用程式,也有人說新措施將令個人私隱在中央平台前「裸奔」。

「上網是不是人的基本權利?反對措施的人會擔心,如果國家不批准怎麼辦?以前講錯說話,可能最多有一個平台封鎖我,之後可能一說錯就在全網封鎖,其他服務都用不到,後果更嚴重。」閭丘露薇認為草案很大機會通過,但人們提出的憂慮不是毫無道理。

公安部推網證 打過分蒐信息

「網號」是一串不含明文身分信息(如姓名、身分證號碼、電話號碼)、由數字和英文字母組成的10個字符;「網證」則指承載網號及非明文身分資料的網絡身分憑證。《徵求意見稿》說明,網號和網證實施下,網民可用「國家網絡身份認證」手機應用程序直接登記、核驗身分,毋須透過個別網絡服務平台,由此最大限度減少平台以落實「實名制」為由,超範圍採集、留存公民個人信息。

稿件第六條指,新措施採取「自願原則」,僅鼓勵各部門、行業配合;第八條指,中央平台將用「最小化原則」,為各網絡平台提供身分核證結果。政府把徵求意見截止日期定在本月25日,但「國家網絡身份認證(試點版)」已登錄多個應用程式商店,可在10個政務和71個互聯網平台使用。本報記者月初已親身試用,涉及NFC識讀證件、人臉識別等五個步驟。

「前幾年內地最初推行實名制,結果讓網絡平台掌握大量個人信息,讓它們影響力過大,也有泄漏風險。當年政府還沒有考慮到這些問題,但現在逐漸有concern(疑慮)。」中大法律學院教授李治安稱,近年內地和香港詐騙案數量大增,但原因不是「大家變笨」,而是騙徒掌握的數據多了很多。「國內平台登記其實要求非常多信息,身分證號碼、手機號碼要綁定在一起。在淘寶買東西,平台甚至可以看到家人互相推薦的商品,詐騙電話進來的時候,不止知道你的情况,也知道你家人情况,你更容易受騙。網證網號很可能就是想矯正這個問題。」

話雖如此,李治安對網號和網證措施也有保留,認為網絡讓人匿名發表意見,可讓社會小眾、吹哨人和異議者安心發聲,指出社會不公或失當行為。他於2016年合著期刊論文(注)表達對內地實名制發展的擔憂,提及即使未有平台實名制前,網民使用服務時亦會將身分透露給可信的服務供應者,如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因此不是絕對匿名,而是「traceable anonymous(可被追溯的匿名)」。他認為,若要進一步要求網民在網絡平台實名登記,應謹慎考慮好處是否真的大於壞處。

「在西方,保障隱私權讓個體免受國家影響,但在中國,政府隱私權的設定是保護個體不受其他人、企業侵害。」李治安說,內地政府想實現的,是網絡上的秩序及和諧,但可能造成寒蟬效應,使人們害怕發聲後被人認出,承受後果。

注:Lee, Jyh-An and Liu, Ching-Yi. ''Real-Name Registration Rules and the Fading Digital Anonymity in China.'' Washington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 25, no. 1 (2016).

學者稱網證缺上位法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勞東燕在已被刪除的微博文章提問,網絡實名制推行12年,全國超過10億網民在不同平台留下個人信息,現今再推網號和網證還有什麼意義?她指網號和網證缺乏上位法,有法律依據問題。李治安解釋,網號和網證計劃以屬於「行政規則」法律位階的「管理辦法」實施,勞東燕指出法治國家要制定對人民權利有明顯限制的行政規則,要有明確對應的法律授權,而網號和網證未做到這點。

「雖然目前強調措施是自願性,但當很多平台都配合新措施之後,結果可能人民權利實際上受到限制,不註冊網號和網證無法使用網路服務。」不過,李治安亦指出,中央政府可能對此有不同理解,如在《徵求意見稿》的附件說明網號和網證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等上位法為依歸。

單一平台信息多 易成黑客目標

勞東燕近年就公共法律議題積極建言,曾影響不同法律實施細節,但今次發文質疑新措施為管控網民後,曾被網民稱作「反賊」。李治安憶述,最初政府以打擊棘手網絡問題如「隨便罵人、誹謗和未成年成人影片」為由,推出實名制。就維護社會秩序而論,他同意「實名制比較方便執法機關執法,透過網絡找到嫌疑人」,只是多年來不少人猜測監控也是動機之一。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沈巋從「比例原則」探討網號和網證,網文也已被刪除。他不否定措施,認為減少個別平台收集個人信息的目標合法和正當,亦相信措施能達到此效,但擔心該措施可能令網民變得更謹慎,不敢就公共議題提出主張和交流,使網絡空間失去活力,如用不成比例的「大炮打蚊子」。

李治安對新措施的成效抱有懷疑:「過去實名制幫助打擊違法行為,但是國家認為平台蒐集個人信息的風險太大,沒辦法規範它們用多少資源來保護這些信息,所以現在就乾脆由國家自己來做,認為這樣大家會安心。」只是國家的網絡安全技術,也不是萬無一失,如2022年上海公安數據庫被入侵,過十億內地居民的信息外泄。他續稱,單一平台收集的個人信息愈多,愈容易成為黑客攻擊的目標,外泄風險更大,國家主導的平台也無法免除這個風險。

方保僑:實名制增騙徒成本

另邊廂,香港在電話卡實名制實施兩年多後,騙徒仍然猖狂,更全面的網絡實名制會否是一條出路?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認為,電話卡實名制的漏洞,在於很多電訊商無能力核對身分資料。政府集中處理(如現在可用「智方便」為電話號碼實名登記)後,或能填補這個漏洞。

那如內地般,擴大香港實名制至網絡,有沒有可能進一步杜絕騙案?方保僑認為網號和網證是可以考慮的方案。「平時有騙案,大家會問政府為什麼不做好防騙工作,但一去到監管,大家又覺得唔可以。我覺得言論自由當然重要,但騙案也要處理,現在騙案是多到一個點。」當下香港網民不需實名登記,就可以用臉書等社交平台,方保僑說這是臉書假帳滿天的原因。「開個假電郵註冊假帳戶,有多麼難?」他同意網絡活動是traceable anonymous,但人們亦可用VPN避過追蹤,就算騙徒得到真的IP地址,也無法得知使用者為何人。

不法分子往往能找出實名制的漏洞,即使香港實施類似網號和網證的措施,騙徒仍能在外地用網絡電話(VoIP)修改來電顯示,佯裝政府部門或企業職員打給受害人,也可用俗稱「貓池」即可插入多張電話卡的設備,源源不絕打給受害人,一個號碼被禁就換另一個。方保僑說,實名制無法將騙案清零,但起碼增加騙徒成本,讓騙徒行蹤更容易被追溯,盡可能堵截騙案發生。

通訊辦兩年截逾四百萬可疑電

記者就打擊電騙,和香港會否跟進網證和網號,查詢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通訊辦稱內地措施不屬自身管轄範疇,因此不作回覆。通訊辦續指截至上月底,有約280萬張不合規新電話儲值卡登記被拒絕,和245萬張已登記但不合規的儲值卡被取消。通訊辦正要求電訊商引入「智方便」,更有效核實登記人身分。通訊辦、警方及主要電訊商的工作小組,自2022年9月起已攔截約410萬以香港區號為首的可疑來電、根據警方資料停止超過4600個涉嫌詐騙的號碼的電訊服務,封鎖14300個涉嫌詐騙網站、制定業務守則讓電訊商監察並暫停約100萬個懷疑涉及詐騙活動的本地號碼的服務,又提醒市民時刻提醒自己和親友保持警覺,善用「防騙易18222」熱線和「防騙視伏App」,有需要則報警求助。

就文首提及的詐騙電話,記者嘗試撥打「防騙易18222」熱線查詢,可惜兩次均遇線路繁忙無人接聽,警方網頁「守網者」只能查到其中一個可疑來電。閭丘露薇說,比起不斷擴大實名制規模,以監控思維打擊騙案,提升每個公民的數位素養,認識常見騙案的特徵更為重要。方保僑稱,我們要學會對任何電話和網絡資訊保持批判態度,收到自稱「入境處」的恐嚇電話不要緊張,也不要貪圖優惠資訊,是比起實名制更直接的防騙方案。

【防騙篇】

文˙ 梁景鴻

{ 圖 } 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 美術 }朱勁培

{ 編輯 }周淑樺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