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延續原著魂——悟空,再會

文章日期:2024年08月30日

【明報專訊】「關關都卡,點打?」

「四大天王有邊幾個?」

「廣智、廣謀,邊位?」

「二郎神、蜘蛛精個古仔本身係點?」

內地遊戲《黑神話:悟空》(下稱《悟空》)推出10日,各地討論熱烘烘,有人讚賞有人彈;有網民指遊戲設計疑似抄襲,亦捲入「辱女」風波,惟未阻大眾投入遊戲。至今售逾千萬套的《悟空》,掀動原著《西遊記》閱讀熱潮,連外國玩家也借書補課。《悟空》故事設定在《西遊記》完結後,原著膾炙人口角色如孫悟空、豬八戒和牛魔王等來到遊戲,延續各自命運。

喜愛藉打機紓壓、刺激思考的香港恒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凌頌榮,受邀挑選《悟空》兩幕畫面,道出遊戲如何改編《西遊記》,延續其世界觀。遊戲想像孫悟空獲封「鬥戰勝佛」後,一心回到花果山逍遙快活,卻遭天庭猜忌,巨靈神、二郎神、四大天王率兵殺至花果山。悟空與二郎神激戰之際,緊箍咒突然「冒頭」,為了拒絕束縛,悟空分散自身「六根」,藏在世間各處,就此殞命。身為天命人的玩家,踏上「尋根」之旅,解開結局。

凌頌榮揀選遊戲首尾兩幕過場動畫。第一幕是悟空站在觔斗雲上,單人匹馬迎戰天庭眾神,畫面令人憶起原著大鬧天宮。他認為,製作人只有讀過《西遊記》,才能做出這部展現原著世界觀的遊戲,「妖怪在《西遊記》完結後接續發展,例如很多人在講的牛魔王故事(在遊戲裏變成老弱殘兵),將整個世界觀延續下去」。

遊戲延續原著世界觀,有助中華文化傳播得更遠。各地不少影視、動漫及遊戲作品改編自《西遊記》,例如鳥山明《龍珠》漫畫主角就是孫悟空,但劇情發展與原著關係不大,世界觀不同。凌頌榮認為《悟空》的文化影響更深遠,「外國人要知道的不止是monkey king這個概念,而是究竟他在做什麼,以前的人甚至乎外國(本來)未必在意《西遊記》和佛學的關係」。

《西遊記》歸類神魔小說,興盛於明清時期。凌頌榮指出,遊戲明白神魔小說跟志怪小說的分別。神魔小說一詞出自魯迅,他在《中國小說史略》提出神魔與三教(儒釋道)之爭有關。《西遊記》世界觀存在宗教體系,至於崇佛抑或崇道向有爭議;《搜神記》、《聊齋志異》等志怪小說題材以神怪靈異傳說為主,篇幅較短、情節較簡單,沒有一套完整世界觀。

第二幕畫面可見老猴手持頭箍。這幕出現於遊戲尾聲播放的動畫,老猴準備為主角戴上緊箍。《悟空》結局不止一個,戴上緊箍或超越緊箍,還靠玩家力量。凌頌榮指出,緊箍咒在小說和遊戲裏都別具意義,遊戲這幕帶給他輪迴之感,「戴了緊箍咒,暗示會再一次輸給天庭,顯示所謂的輪迴結果沒有改變」,就像無限循環。

凌頌榮表示,《西遊記》最後一回關於緊箍咒的情節很過癮。孫悟空成佛後盼唐僧為他「鬆綁」,唐僧卻說「今已成佛,自然去矣」,悟空摸摸頭,緊箍果然消失,代表其日常修行內化心體。然而緊箍咒在遊戲再次出現。「緊箍沒有脫下而是消失,和脫了下來是兩回事,遊戲就在這裏大做文章。」凌頌榮說。坊間就《悟空》緊箍咒意義議論紛紛——天庭箝制悟空,以防其勢力蔓延,令人聯想現實種種。他認為,遊戲正正踏出了多一步,重新思考緊箍咒的意義。

(美藝客廳‧二十六)

「客席策展人」簡介

凌頌榮,香港恒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喜愛打機紓壓、刺激思考。

文:明報藝文部

編輯:謝秋瑜

設計:賴雋旼

電郵:friday@mingpao.com

IG:@fridaymingpao

[開眼 文化特別版]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