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正的事工

文章日期:2024年09月22日

【明報專訊】去周最駭人的新聞,莫過於真主黨受襲,傳呼機和對講機先後爆炸,引發大量傷亡,情節如同電影。年輕世代接收資訊幾乎全都透過網絡,大有可能沒親眼見過傳呼機,但正如記者梁景鴻指出,就算是讀者周日早上一邊一盅兩件、一邊捧讀的紙本版《明報》,生產流程也是免不了流經網絡。網絡早已深深滲透生活,所以當Google出現學校被改名搞笑,說影響很大又不是,說沒影響也不是,就特別覺得無聊。網絡的好所仗仰的公民素養,可有能力自我修正?

科網倒真仍有不少觸手不到之處。早前報道過唐樓二戰日記記錄中國軍人登陸諾曼第的事迹,有關展覽已經開始,今期兩位歷史愛好者接受《尚未完場》紀錄片導演徐岱靈訪問,進一步談研究挖掘的過程,原來二人也有受到紀錄片裏鍥而不捨的精神激發,大量事工背後是滿滿的熱情,其中亦有聊到要聯絡只有固網電話的年老軍人的周折。郭梓祺專欄「Short D」今期則訪問了做香港研究、現於維也納大學講授香港奶茶文化的學者甘詠雯。

去周還有北角精神病患者襲擊家人,終被奉召到場處理的警員擊斃。事件再度引發公眾關注社會對精神病患者的支援配套是否足夠。然而,與患者緊密接觸的家人及照顧者,遭遇緊急突發的情况時又該如何應對?此外,情緒支援要是能夠找到袒露的人,就可以搵到出口。源自英國的朋輩支援組織TNN,兩年多以來在香港由原來的喪親發展出不同主題的小組,朋友圈子不停擴大,連過勞也可以分享吐苦水。

回說中東,爆炸機制至今未有確切說法,但一件隨身使用的日常物品竟成恐襲工具甚或戰爭武器,則叫人很容易感受到貼身的恐怖。何以在以巴戰事久久未現解決曙光之際,中東又燃起新的戰幔?遺憾是,受苦的繼續是人民——不分國界地。

(本網刊出的文章及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編者話˙黎佩芬

編輯•王翠麗

IG@sundaymingpao

sunday@mingpao.com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