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起動24」展新秀作品 窺探Gen Z藝術家特質

文章日期:2024年09月27日

【明報專訊】推門走進10號贊善里畫廊,右邊牆上掛有一幅人像畫Aidan。畫中的紅衣長髮男子Aidan面畫小丑妝,肩掛聖誕彩帶。友人伸前雙手玩弄他毛衣上凸出來的貓咪眼睛。毛衣、彩帶、皮膚等不同物體的質感細膩逼真,畫家江穎斯像照片般描繪朋友間的互動畫面。「她是在YouTube學習畫畫!」畫廊創始人Katie de Tilly雀躍介紹。此話間接點出生於數碼科技時代Gen Z的特質,Katie de Tilly稱,新一代藝術生的學習方式或藝術品題材在稍稍改變。

動盪環境下 「新一代更內省」

10號贊善里畫廊現正舉行第13屆「香港起動24」,畫廊每年挑選香港各大專院校藝術生和畢業生的優秀作品展出,讓大眾發掘具潛力藝術家。

算一算入讀和畢業年份,「這一代的香港藝術家,是在動盪政治環境和疫情中塑造出來」,Katie de Tilly指不同事件影響他們的藝術表現,「今年我感受到他們更加內省,不再像早幾年那樣關注政治,轉為試圖表達自己的情感」。今屆特別跟2020年的「香港起動20」形成對比,那年的展覽,參展學生有以《蘋果日報》、反修例事件等關聯政治的元素來創作,亦有訴說居住環境問題和香港房屋價格的作品,然而現時年輕藝術家的創作漸漸遠離當前的香港議題。Katie de Tilly續說:「如果有,也是隱晦地提及,他們可能在作品裏有討論,但你不會知道。以前他們在表達政治和社會議題時更加自由。」她又認為新冠疫情使現實更添複雜,「疫情帶來孤立和不確定性,當學生游走於封鎖和限制之中,情緒和心理上的傷痛藉由藝術表現出來,形成一系列反映韌性和脆弱的表達方式」。

繪異國陰鬱生活 藝術創作成庇護所

Katie de Tilly補充「藝術創作成為學生探索情緒與經驗的庇護所」。參展的楊雅斐也分享「藝術是我用來表達自己以及與他人溝通的一種語言」。她的一組礦物顏料畫The Room(2024),靈感源自她的日記,翻開在德國留學的陰鬱回憶。德國的房間比香港的寬闊得多,但空蕩蕩的環境卻令她感到沮喪不安,環境和文化差異打破她對歐洲的幻想。楊雅斐畫出房間的一角和特別設置的展覽空間。觀眾隨畫作走進她的留學生活和憂鬱狀態。

此次群展作品大多數屬Gen Z的作品,在他們的創作中也可看見他們重視自我價值、熟知網絡、追求真實和獨特、靈活創新等等的特質。舉例李曉欣的影片Trilogy of Love(2024)——街頭罵戰一觸即發,不時被拍至網絡廣傳,她為這些衝突片段重新配音,「你厚多士」變為「你好得意」,幽默地表達「愛,就要大聲說出口」。劉允禧就在人像攝影照片上打上鐵釘,從模特兒眼神和尖刺之間帶出張力,探究攝影師與被攝者的權力拉扯。

常說見字如見人,見藝術品亦如是。藝術反映社會環境和集體意識,映照創作者的特質,一同窺看當香港新生代藝術家的關注。

「香港起動24」

日期:即日至10月5日

時間:周一至五

上午10:00至晚上6:00

周六

上午11:00至下午5:00

地點:10號贊善里畫廊(中環贊善里10號)

詳情:bit.ly/3MYTqrp

文:何詩韻

[開眼 藝述速遞]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