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王羲之《蘭亭序》在書法界被奉為經典,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美譽,吸引歷代習者臨摹。作為王羲之名帖之首,《蘭亭序》寫於會稽山陰之蘭亭、永和九年暮春之初。收藏界不少人夢想把王羲之書法真迹找到手,當然難比登天。不過,想得到帝王臨寫的珍品卻非沒有可能,有拍賣行便帶來「宋仁宗趙禎及宋高宗趙構臨王羲之《蘭亭序》」的珍品!
蘇富比將上拍歷史悠久的潘氏家族庋藏「小聽颿樓藏珍」之珍品。當中宋仁宗趙禎及宋高宗趙構臨王羲之的《蘭亭序》,見證兩宋歷史文化,引起不少藝術界和文人雅士的興趣。同場還有其他中國書法、書畫和藝術珍品,讓大眾一睹潘氏家族的眼光和雅氣。
廣東洋行殷商數百年珍藏
蘇富比亞洲區主席及亞洲藝術部主席兼環球主管仇國仕指,藝術收藏是哲學、思想、熱忱和感性的交集。「當中的故事恰如其人,千絲萬縷,深刻而獨特。」他解釋潘氏家族的珍藏「不單是個人的傳記,而是數百年來整個家族世代的過濾和沉澱;所承載的是歷史、價值和理念交織而成的樂章」。
根據拍賣行資料,潘氏家族於清朝盛世起家,是廣東洋行殷商中的名門,在廣州經營海上貿易逾百年。潘氏家族收藏由潘有為(1743至1821年)起始,之後由潘正煒(1791至1850年)再擴展。潘正煒的祖父潘振承(1714至1788年)於18世紀中定居廣州,任職負責領導管理中外貿易事務的商總,叱咤一時。經商者有很多機會接觸不同領域和地方的人,潘氏家族便常接觸古董珍品。在貿易頻繁的業務中,家族累積了足夠經濟實力建立頂級收藏系列。拍賣行指,潘氏除富甲一方外亦充滿學識,潘正煒是翰林院編修,對歷史和文化學識淵博。他在潘家大院成立「聽颿樓」,建立一個收藏珍寶的大寶庫,擺放中國藝術史上罕珍的名家書畫。這大批古董傳至家族第七代傳人、中國著名建築師潘祖堯(1942至2022年)。他為紀念先祖,成立「小聽颿樓」,承接且繼續擴展先輩的收藏事業。
藏品經歷社會變遷,傳承多代至今,保存了重要中國藝術文化。拍賣行表示,其中宋仁宗御筆作品的收藏價值十分高。他是宋代第四位君主,在位時間長。雖然仁宗工作忙碌,但閒時仍寄情筆墨,充分展示宋代文人領導班子的文化氣息。他的書法作品傳世不多,市場上出現的更是買少見少,極為搶手。宋高宗則是宋代第十位皇帝,也是南宋的第一位君主。二人相隔百年也臨《蘭亭序》,說明宋代君主對此作品的愛戴和重視。拍賣行稱高宗愛好書法,一生努力研究歷代書法家作品和技法。當時他身處金人入侵、被迫遷逃的時代,作品字裏行間埋藏着他面對國難的心情。拍品把兩位君主的書法合裝起來,題跋自南宋至清代道光,跨越7個世紀,年代可考。潘氏家族視此品為瑰寶,由潘正煒傳至潘祖堯,收藏約170年。除藏家外,書法愛好者同樣鍾情《蘭亭序》,相信會引起激烈競投。
石濤水墨詩冊×鄭板橋對題
此外,浪迹天涯的明末清初著名畫家石濤的水墨紙本作品《花卉詩冊》亦十分吸睛。此冊共有八開,分別精心繪畫蘭花、芭蕉、墨竹、瓶花、秋菊和水仙等植物。精彩之處是配有清代畫家鄭板橋的對題,另有孔廣陶等名家題者。拍賣行專家指,鄭板橋的花卉作品深受石濤影響,寫了大量評論石濤的文字,如《清湘老人題記》的附錄等,相信他看過很多石濤的書畫。此品便展示兩人在藝術上的關聯。畫冊充滿墨趣,筆力勁道非凡,是石濤高水準的花卉作品。
此外,王原祁、王翬等清諸家的《國朝名賢書畫冊》則匯集清初「虞山」及「婁東」各名家。王原祁、王翬和另外兩名同樣姓王(王時敏、王鑑)的清代山水畫家被合稱為「四王」,作品備受推崇。此作上款人「若翁」即袁若遺,是順治時代的進士,曾任職刑部郎中員外郎主事,其後把此品傳至孫兒袁秉直。拍賣行指袁氏是詩書傳家的江南望族,常邀約當時官場名仕與文壇名賢共賞此冊。潘氏珍藏此冊,展示兩個家族在不同時代的聯繫。
玫瑰紫釉 鈞台窰獨創顏色
小聽颿樓不止珍藏書畫,拍賣行表示,一款明十五世紀初的鈞窰玫瑰紫釉渣斗式花盆,為中國五大名窰官鈞的經典作品,相信是明永樂遷都北京新宮後所製作。其釉層精緻細密,色調是河南鈞台窰獨創的釉色,不同角度會產生多種色彩,例如在光線折射下呈現天藍色。此品是潘正煒之孫潘寶珩(1862至1927年)個人喜愛的珍寶。
至於黃花梨燈掛椅四件成堂屬清十七至十八世紀珍品,座椅清秀巧妙,靠背板窄束形似竹製燈掛,被京城木匠起名為「燈掛椅」,特色是靠背椅沒扶手,以往這類作品多倚牆而置,屬備用椅。它不像正規的圈椅般拘謹,較有活力,四件成堂則更難求。
小聽颿樓藏珍專場
預展:即日至10月15日
現場拍賣:10月16日
地點:中環干諾道中8號遮打大廈蘇富比旗艦藝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