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曾經它們在港島路上奔馳,朝夕接載學生哥、打工仔;如今運輸署於維園舉行國慶巴士展覽,6架古董巴士卻身處遙遠新界彼岸,包括香港現存最古老、1949年出廠的單層巴士Tilling-Stevens「白水箱」。自2007年,一群熱愛老爺車和香港交通歷史的人成立網上群組Island Vintage Bus(IVB),義務復修多架具代表性的古董巴士。礙於法例所限,部分「活古董」不可重新登記於路上行駛,無奈錯過許多公眾活動。傳承舊香港記憶,萬事俱備,只欠政策支持。
中/巴/回/憶
75歲「白水箱」設計似電車
登上今年75歲的「白水箱」,其木製車身、可上下推拉的玻璃窗設計似曾相識……像古董電車!原來「白水箱」與向來備受關注的「120號電車」同於1949年出廠,設計相似之外,兩者車身均由本地製造。原屬中華汽車有限公司(中巴)的「白水箱」,1970年代一度遭棄置,及後由中巴重新復修成1940年代設計。
中巴上世紀營運港島的專營巴士路線,記者好奇眼前的「白水箱」曾行駛哪些路線?IVB團隊稱,其服務範圍主要為東區沿岸,包括中巴2號線,甚至是爬柴灣「長命斜」的8號線。根據1964年一則交通意外新聞,當年一架8號線巴士駛經香島道近慈幼中學(現柴灣道「長命斜」)時,因煞車失靈剷上迴旋島。「老爺車會的人傳(報道)給我,說『Tilling-Stevens喎,你那款車』」,IVB成員Yonie細閱報道發現:「不是我們那款車,是我們那架車,(車牌)4943呀!」
2019年末,中巴準備清拆柴灣車廠,把「白水箱」賣給已收藏中巴其他古董巴士多年的IVB,延續保育工作。IVB成員不止想收藏巴士,更希望訴說這些「行走的文物」連帶的故事。他們在港島展出古董巴士,總會引來特別多共鳴,畢竟那是其原居地。成員傑仔憶述,有次「紅蕃頭」(1963年單層巴士)在中環遮打道亮相,一個叔叔走近稱認得其車牌,以前只坐這架巴士,因其他巴士的司機車速太慢了。從前每個小孩「go to school by bus」,看似不稀罕的事物,到今天的保育價值卻不言而喻。
運輸及物流局長林世雄早前出席「經典名車巡遊」,曾形容古董車為瑰寶。香港的古董車愛好者確實不在少數,Yonie比喻:「儲隻勞力士梗係好,但無咩人儲隻精工表。」IVB的古董巴士以前參與過老爺車展覽,使團隊印象深刻的是,現場公眾票選最受歡迎的並非Benz,而是巴士。
各/司/其/職
不是巴士迷 自資眾籌復修
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一比一美術場景正於機場接機大堂展出,現實中九龍城寨清拆多年,要重現大眾眼前唯有靠模型。但如今仍然摸得走得的古董巴士,會否待消失後才獲珍惜?情况有如霓虹招牌逐漸消失之際,有地區民政處提出安裝LED「霓虹燈」牌打卡點。Yonie嘗試想像:「(古董巴士)無晒啦,跟住搵啲道具整番半個巴士車頭,放在機場畀人打卡。」VR(虛擬實境)應用未嘗不是保育新趨勢,成員Mike卻說:「都感受不到真真正正的一件實物。(就算現在)我們不讓人觸碰,但你都聞到味道。」
古董巴士在役時盛載無數香港人的回憶,復修團隊為它們延續生命,又添上更多故事。IVB的源起是群組成員2007年購入及復修第一架古董巴士,即1963年的中巴單層巴士「紅蕃頭」。對比最初救回來的舊照,現狀可謂改頭換面。1972年後「紅蕃頭」半截車身被拆去,改裝成拖車,故車頂和後半車身均需由零重建。為求還原1960年代面貌,團隊翻閱舊照片、政府檔案和車禍新聞等,對每個部件極之講究。最終經過9年時間,「紅蕃頭」於 2016年才完成復修,花費約20多萬元。
這份執著,未必人人認同。港島首部雙層冷氣巴士DA1退役後,曾於2004年被售予英國一間旅遊車公司。IVB其後以眾籌及自資,將它帶回香港。Mike笑言:「架車自己都無諗過呀,吓我又上船呀?」他們重聘當年嵌車的承辦商更換地台板,那師傅回說:「留嚟做乜啫,爛溶溶。我哋見到都憎,你哋點解會咁鍾意呢啲嘢?」
所以是為什麼呢?在此先引述Yonie澄清:「我們不會將自己標籤是巴士迷或愛好者,並不是。我們只是喜歡舊物。」他甚至不太知道現役巴士款式、路線,「來來去去,我只認識中巴的車」。中巴於1998年已不再經營專營巴士路線,但團隊各人與這間公司均有些淵源,有些人是「中巴子弟」,自己或家人曾在此任職,亦有人兒時住在廠房附近。長達數十年的情意結驅使他們保育中巴巴士,成員各司其職,有機電署技工負責機械、燒焊等維修工序,也有專責檔案處理、圖像設計、攝影等義務人員協助。
出/車/限/制
部分赴活動須拖運 盼允有條件「行街」
「白水箱」展出經驗豐富,1977年參與「英女王登基銀禧紀念」花車巡遊,1993年再代表中巴出席九巴鑽禧紀念的慈善活動,可惜今年無緣在運輸署展覽重踏維園。IVB的古董巴士曾出席學校教學活動、老爺車展覽、汽車維修業及工程業界講座等,為何現在只能畫地為牢?
根據法例規定,所有車輛必須登記及領牌,方可在道路上行駛或使用。由於「白水箱」與港島首部雙層冷氣巴士DA1並無劏車紀錄,最近雙雙獲運輸署批出「老爺車行駛許可證」,將有機會在路面行走。其他古董巴士則沒那麼幸運,由於巴士公司曾向運輸署註銷相關車輛登記,文件上已被劏,縱使IVB安排機電署註冊技工恆常檢查,「行得走得」的古董巴士不能重新作車輛登記,無法在路面行駛。IVB試過聘用拖車,把本可正常行駛的古董巴士,拖到活動會場展示。然而此舉長遠不可行,除了成本高昂,最大問題是一般拖車有可能令古董巴士機件損毁,團隊不願犧牲其安全。IVB今年上半年已接獲4次活動邀請,包括政黨舉辦的汽車嘉年華,以及圍村賀回歸嘉年華。本是向公眾展示巴士珍藏的好機會,卻因無法安排拖運而未能參與。車場偏遠加上場地限制,讓公眾親臨參觀亦非持久可行。
內地不乏古董巴士的公眾活動,北京老爺車博物館兩年前舉辦「慶祝BK640B公共汽車出廠50周年」活動,廣州公交集團則曾於2018年以4輛不同年代的巴士,載着近50名市民行駛特定路線,感受「時光穿梭」。國家商務部等9個部門在2023年發表政策指導文件,鼓勵各城市以自身優勢發展汽車文化產業。
可作汽車工程STEM教學
香港能否仿效?IVB明白當局顧慮,故只希望爭取在符合嚴格條件下,才讓這些活古董「行街」。由於部分車輛未能呈交車主證明文件,當局或擔心變相助長資產轉移,他們建議接納以宣誓形式取代,甚至要求太平紳士在場見證。根據現行《道路交通(車輛登記及領牌)規例》,未領牌車輛可申請「車輛行駛許可證」,有效期不得超過12個月。IVB希望署方可於施加額外條件下,允許為古董巴士簽發許可證,舉例可限制必須有車輛護送、行駛速度不得逾每小時50公里、每次出席活動前須書面通知運輸署等。為堵塞濫用,另一建議是要求提交過往一年出席慶典、公益和教育等非牟利活動證明。堵塞漏洞的方法有很多,Yonie說不介意受嚴格規管,IVB亦曾當面與運輸署商討方案,只希望讓古董巴士參與對社會有裨益的活動。
「 我們想它們有多些生存空間,一定不可以只在車迷的角度去看。」Yonie提到古董巴士可發揮很多作用,如旅遊、汽車工程教學、小學STEM教育等。
保/育/之/路
延續舊香港回憶
這群舊物愛好者不止看重巴士本身,更是希望與地方歷史、社區連結。故此,他們在有限資源下,揀選每個年代最有代表性的車輛作保育,例如港島首部雙層冷氣巴士DA1、中巴於專營權結束前最後一部全新巴士等。這些巴士正陸續復修,其中在1970年代豪華巴士的車廂內,團隊特意貼上1978年的報紙剪報,展示當年的「豪華巴士移交典禮」。
「白水箱」強勢加盟後,吸引一些曾在中巴工作的「老鬼」技工,一同研究修復。IVB成員從中收穫許多故事,「他們80多歲,我們40多歲」,Yonie笑言,「我們現在開始要找一些剛出生的人接手啦」。身旁的傑仔隨即回說:「他們(年輕一代)連中巴是什麼都不知。」有次團隊在學校展示古董巴士,請學生指出與現今巴士的差異,有人答少了八達通機,亦有人說沒有安全帶。不知不覺時代轉變,巴士設備原是如此簡單。
「(我們)成班麻甩佬、中年好聲音。」「(我哋)騎呢到咁,雷劈都不會中。」「全部都認識超過30年啦。」團隊成員你一言我一語,訪問中自嘲互嘲不斷,流露多年默契。復修巴士的同時,他們見證彼此步入中年。Yonie又打趣道:「有頭髮整到無頭髮呀。」下一代還有願意復修古董巴士的人嗎?
俗語有云,車是男人的浪漫。套用當今流行語,這群念舊之人大抵都是戀愛腦,只願活古董重現大眾眼前,為舊香港回憶覓得傳承之路。
聽/眾/交/流
記者與IVB團隊成員坐在全港最古老的單層巴士中,聽他們細說最日常的歷史故事。
傑仔:那時候36座位已算大架。
Louie:還有企位十幾個。
Yonie:去到太古船塢已經要「頂閘」(超載)啦。問以前那些賣飛佬怎麼辦,他們說找個汽水罐頂着車門,不要讓人爬上來。以前那一代搭巴士很艱苦,迫巴士。現在就很幸福了,又有冷氣。
傑仔:又可以開手機知道下架車何時來。
Mike:還有USB插頭充下電啦。
Louie:時代的進步啦。這架是我們群組的珍藏,或說是秘密武器!
傑仔:宏觀小小來看,這是整個香港的珍藏。木殼的巴士,全香港只剩下這一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