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導賞:找到興趣 ADHD患者「專注到嚇死你」

文章日期:2024年10月27日

【明報專訊】走進香港成人專注力協會創辦人霍彩玲的家,她剛好在化妝,那「梳妝枱」很別緻──她在收納櫃門裝了一大塊鋅鐵,幫化妝品統統黏上磁鐵,按化妝掃、眼影和眉筆等分區吸附在鋅鐵板上,在視線高度處加盞燈和鏡子。霍告訴記者,這是她幫助自己記得物件擺放位置的方法,以免她四處放四處找,也防止她重複買同樣東西,「以為自己無」。她稱「亂很正常,這是成人(ADHD症狀)的部分,很多ADHD夫婦因此感情破裂,甚或鬧離婚」。適逢協會舉辦ADHD關注周,拆解ADHD的症狀和應對方法,成人與兒童患者做事均會拖延,他們的其他症狀有何分別?ADHD患者真的無法專心做好一件事嗎?

患者常拖延 受挫影響情緒

專注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神經發展障礙,香港情緒健康學會創會會長、精神科專科醫生林美玲稱,5至6歲升小學階段最易發現兒童專注力不足,例如漏帶東西、粗心的錯誤多;過度活躍則是易衝動、多動且坐立不安等。「其實這些症狀從小到大都有,只視乎專注力不足和過度活躍的比重。」過度活躍較嚴重者或擾亂課堂,行為易察覺,但專注力不足的表現則不外露,「你上課看着老師發白日夢,沒騷擾到老師,老師未必發覺」。

林續說,成人隨着社教化,慢慢減少衝動,少出現過度活躍症狀,專注力不足卻會持續,常見情况有拖延和做事毫無動力。「拖延到令自己壓力好大,例如報稅單又拖,交稅又拖,所有事都拖,令自己也很沮喪」,甚或拖延與人合作的任務,影響人際關係。有些患者常犯低級錯誤如打錯字,令自己感到挫敗。她說成人普遍受情緒困擾而求診,「成人求助時,多是因為專注力不足的併發症(secondary complication),如在挫敗中成長,出現焦慮 、不開心的症狀」。患者未必意識到是專注力不足,甚至以為這是個性使然。另有些患者天資甚高,能彌補專注力不足的問題,應付到學習和工作,症狀並不明顯。要分辨單純是情緒問題造成的「失魂」還是ADHD,林美玲說得經臨牀測試,靠精神科醫生進行全面評估來判斷,包括考慮兒時的行為紀錄,「問他在學時是否也很冒失,經常丟失或忘帶東西」。

磁鐵「梳妝枱」免購物重複

霍彩玲自小坐唔定,但兒時學習表現不俗,她和身邊人也沒意識到她有ADHD症狀。霍做活動司儀和節目主持時,說話思路清晰有條理,曾獲首屆全港司儀大賽冠軍,旁人或難想像她會有ADHD。霍換了工作環境才察覺到自己有ADHD症狀,「我做保險那時就好覺,因為全部表格錯一個字都無法幫客人索償」,這造成巨大心理負擔。直到霍成立公司,有一次無心刪了同事工作的電腦檔案,釀成麻煩,她決意求診。「求診反而是一個出口,我終於知道自己是什麼病,我知道我處理ADHD問題的方向。」她形容以前的生活混亂程度是「一個月只有幾日清醒,長期腦霧,很多事難專注,或者經常不知自己幹什麼」,尤其做不擅長的事須花更多力氣,「隨時想彈開(逃避)」。她說並非她不想堅持,只是每次都精神內耗,她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反而十分積極。她接受輔導和行為治療後情况好轉。

除了前言提及的磁鐵「梳妝枱」,提醒自己別多買一樣的化妝品,霍彩玲更特意將日用品分類並貼上標籤,「我需要望得到,即視覺上的提醒」。面對複雜任務,她會分拆成細項,規定自己在一定時間內完成。雖然ADHD影響患者的工作表現和時間管理,但不代表他們沒才能,「ADHD就如你近視要戴眼鏡一樣,與你的性格和能力無關」。霍認為ADHD多動、不喜受限的特質,有助她創業和運動發展,「我們(ADHD患者)很有動力和創意,又或者有獨特的冒險精神」。

兒時冒失愛發呆 長大好轉覓興趣

本以為ADHD患者一定「無時停」,原來不過動也是ADHD其中一種形態,即「注意力不足症(Attention-Deficit Disorder,ADD)」,Elizabeth的女兒Bianna便是如此。比起ADHD,ADD更難發現,Elizabeth說Bianna兒時不健談,有時坐着「發吽哣」。Bianna讀幼稚園K2開始,Elizabeth發現女兒做事特別慢,遂向社福機構查詢,社工着Elizabeth觀察女兒升小學後的表現。女兒升讀小學後,Elizabeth發現她做功課、答問題及洗澡都花不少時間。「問她一道問題,她就呆呆看着你不回答,好像沒有禮貌似的。」Elizabeth和老師初以為女兒害羞,但怎麼鼓勵女兒說話也沒多大成效,察覺到異樣,便帶女兒看私家醫生。醫生轉介Bianna到公立醫院就診,她等了一年半,7歲正式確診。

Elizabeth憶述,Bianna兒時常弄丟個人物品,包括書本、作業和八達通;作文功課做了數小時才寫到幾百字,她形容「做到嘔血」。Bianna接受藥物和行為治療後情况改善,小六時考獲全級頭20名,順利升讀band 1 中學,Elizabeth慨嘆「但中學又是另一個世界」。她續說,Bianna面對接踵而來的默書和抄寫生詞,免不了有些情緒,「覺得悶,不想做,拖拉又很煩躁」。為幫助女兒調適,她公餘時盡量陪伴女兒到圖書館看書或去公園玩,還有報讀興趣班,因為「要持續的行為治療才有幫助」。

或許是中學和大專課程都不太對味,Elizabeth說Bianna高中選修及報讀大專時均選自己相對不討厭的科目,例如可以動手做實驗的化學和生物,「她(Bianna)整輩子做選擇都用排除法」。Bianna念大專時,剛好爆發新冠疫情,Elizabeth有時在家工作,能從旁協助女兒學習。Elizabeth想到這裏,好氣又好笑:「她真是last minute起貨的人,她做完功課叫我趕緊幫她列印,再送到學校交,然而只有半小時,我飛也飛不過去,只好搭的士。」

Bianna長大成人,不但學會時間管理,也會利用手機軟件提醒自己要做的事。Bianna對頭髮的線條特別有興趣,現為髮型設計及化妝師,試過有次整假髮至深夜才回家。Elizabeth笑言:「她一發現自己很喜歡的東西,就可以完全投入,專注到嚇死你。」

排期年半始確診 聽音樂助專注

想先甜後苦是人之常情,Kathy的兒子Marcus跟Bianna一樣,對自己感興趣的事充滿幹勁,討厭的則拖延來做。比起霍彩玲和Bianna,年幼的他顯然更好動,也難分事情緩急輕重。踏入Kathy家中,各款比卡超產品映入眼簾,那特意鑲起來的Pokémon遊戲卡引人注目。Kathy說兒子喜歡比卡超,望向Marcus,他正坐在沙發看寵物小精靈圖鑑,看了沒10分鐘便拿起手機玩遊戲。Kathy問他:「你剛不是說要做功課嗎?你看手機很久了。」Marcus反問:「吓?我剛剛才開始。」Marcus沒有時間觀念,有時玩樂到忘了時間。雙方協商後,Kathy決定讓Marcus多玩5分鐘,設定鬧鐘提醒Marcus。

Marcus今年小六,Kathy說他平時做功課的速度因科目而異,「他有興趣的科目例如數學,會較熱中去做」。一些要花時間消化內容再回答的功課則擺到最後,例如中文作文和英文功課。此時戴着耳機的Marcus插上一嘴:「有些英文(功課)很簡單。」Kathy甚疑惑:「為何你聽到我說話?」Marcus反駁道:「為何我戴着耳機不能聽到你說話?」雖然Marcus總駁嘴,但他很愛母親。他看着Kathy跟記者聊天,不時問:「幾時完?」有時整個人靠在Kathy肩上,有時親親Kathy,有時用臉頰貼着Kathy的臉。「嘟嘟嘟」鬧鐘響起,Marcus卻沒想要放下手機,Kathy三催四請,他才答應,上了個廁所回來,還是沒動力做功課。Kathy也是頭痛,她說Marcus雖能靠聽音樂專注下來,「一撻着(團火)就嘭嘭聲做好所有事」,但仍需要她陪伴才能保持專注。惟Marcus放學做功課之時,Kathy要外出工作。

Marcus從小一開始排期,到小三才在公立醫院確診ADHD,其間因未能確診,學校對其支援有限;他確診後獲安排 SEN 特別班,學校一直提供協助。Kathy說Marcus的小學設午休做功課小組,但升到小六取消,變相全部功課要回家做。Marcus有次做完大量功課後,忍不住嚎啕大哭,Kathy不禁擔心:「將來升中學怎麼辦?」同時Kathy懷疑自己患ADD,卻遲未求診,她說:「我要先顧好兒子。」

ADHD關注周 邀15專家分享資訊

Kathy提及坊間甚少ADHD資訊,她多從網上搜尋。每年10月為美國ADHD關注月,香港成人專注力協會自 2020 年起舉辦ADHD關注周,今年於10月26日至11月2日舉行,其間邀請逾15名本地及海外專家分享ADHD病理及治療等資訊。根據醫管局的推算數據,2019/20至2023/24年度經診斷成年ADHD患者人數持上升趨勢,林美玲說這或與大眾對ADHD的認識加深有關,「多點關注,多點求診」。Bianna和Marcus年齡差逾十年,幼時由輪候至確診均須等逾1年,這些年間ADHD的醫療人手是否不足?林說公營醫療精神科人手緊絀,兒童ADHD患者的情况相對成人患者來說屬「非緊急」,故輪候時間較長。她續說,現時科學實證只有藥物和行為治療(即時間管理)有助治療ADHD,其他方法如遊戲和藝術暫無科學證明。「畫畫、種花這些會令一般人開心,ADHD患者亦如是」,這些可視為興趣,但無助提升其專注力,不是針對ADHD患者的治療。

文˙ 姚超雯

{ 圖 } 李紹昌、楊柏賢、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朱勁培

{ 編輯 } 周淑樺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