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大家一齊抹窗、潛水,再轉圈!」背景傳來1991年李克勤的歌曲《護花使者》,舞池內眾人跟着節奏,向左向右,向前向後,重現1980年代disco的經典舞步。經過一番熱舞,時針剛好指向下午4時,他們擦擦汗,回到日常——買餸的買餸,吃tea的吃tea,還有些趕去接孫仔放學。
這間只在日間營運的disco,專為長者而設,幾乎每個月都在鰂魚涌社區休憩空間「舍區」限定開放,吸引不少長者專程到來跨區跳舞。兩名來自藝術界的搞手,不止復刻上世紀的disco文化,還想透過與一班長者「落D(disco)」,喚起那些年的回憶與快樂,促進社交健康。
上世紀80年代是香港disco的黃金年代,落D不止是當時年輕人最愛的消遣活動,disco文化還影響衣著、髮型、音樂,甚至衝擊社會價值觀。「今時今日尖沙嘴廣東道名店林立,但在1980年代同一條廣東道,起碼有3間大型disco:Canton Disco、Hot Gossip和Apollo 18,還有一些小型的pub在漢口道、北京道、亞士厘道等。」剛登六的趙善求(Terry)憶述當年下班後「食飯、睇戲、落D」幾乎是指定動作,與大伙兒在尖沙嘴跳舞跳到凌晨1、2時,再搖1小時巴士回到位於荃灣的家,翌日照常上班是也。
Disco夜夜笙歌,愈夜愈熱鬧,但不僅限於夜晚,那時還流行Noon-D,即afternoon disco,從中午12時營運至晚上6時,而且不賣酒,讓18歲以下的青少年都可一嘗落D滋味,Terry說:「當時中環的Disco Disco Noon-D有紅豆冰提供,很受歡迎的!」直到1990年代,卡啦OK出現,disco漸漸沒落。當年「日蒲夜蒲」的年輕人,今日已屆六旬,但說起那些年的盛况,仍不自覺泛起十八廿二時的青春笑容。
復刻disco 吸引樂齡族走出家門
「山中小市」創辦人賴閃芳(閃閃)與Hook Dance Theatre藝術總監何靜茹(Frankie)正是看中disco是樂齡族的集體回憶,兩人去年中策劃「銀齡的士高」,重現disco文化,不止在場內設置「閃令令」的鏡球、播放經典舞曲,大家還一起勁歌熱舞,鼓勵長者走出家門,與社區建立連繫。閃閃說:「跳K-pop,是他們年代沒有的東西,要花很多力氣才能吸引他們來,但disco是不需要的,在他們記憶內本身就存在,他們要覺得熟悉、安全才願意嘗試其他東西。」有些長者即使是第一次來,只要給予他們些許時間熟悉環境、放下「偶包」,幾首歌後已從場邊椅子移動至舞池中央,毋須指示,身體已能自動「輸出」舞步,「這就是回憶的力量」。
「當我聽到disco音樂,我就會回想起原來當年我是這麼開心的,不再想一些難過的事情,起碼活在當下這一刻。」今年62歲的黎嘉敏(Melissa)尤其喜歡聽Bee Gees的You Should Be Dancing、Night Fever,至今已參加過七八次Noon-D。一般長者中心多是提供粵劇、八段錦等興趣班,Melissa說:「這裏沒那麼悶,你想想,(在這裏)可以穿得漂亮些,周圍有鏡球閃爍着,又可以動一動身體,開心很多!」
怕退休後一無是處 渴望與世界連繫
在一個半小時的Noon-D,樂齡族就像上了電一樣,在導師的帶領下勁歌熱舞,不少人活動完結後一身汗離開。Frankie在設計活動流程時,除了預留時間讓他們熱身和緩和身體,在播放一輪快歌後,特地插入慢歌環節,讓他們飲水、休息之餘,「還要讓他們聊天,緬懷青春時代;他們會說這首歌有什麼回憶,又講起以前播到某首歌時心儀男生邀請自己跳舞……你見到他們的樣子,是會流露出18歲時的笑容」!當年的disco正正就是社交場合,閃閃留意到他們其實很渴望與世界連繫,活動期間,他們又會打卡影相,在社交平台發布美照,甚至跳舞期間突然與朋友FaceTime(經過一輪教育後已沒有再出現),都是希望與世界接軌,不是退休後就等於nothing,「我父母退休時是很不開心的,原來突然間沒有工作,在社會上會變得一無是處,是會消失的,但其實不應該這樣」,閃閃說。她們希望透過disco,以回憶為誘餌,吸引長者離開家門,出外結識朋友,回應他們的身心需要。
放鬆腦袋身體 釋放壓力
目前Noon-D主要在鰂魚涌舍區舉辦,參加的老友記來自港九新界,閃閃希望活動可以在更多社區落地開花,接觸到不同社經地位的樂齡族,「(Noon-D)雖然未必能解決他們所有問題,但會否都可調劑到他們的生活呢?」就如當日有一名新參加者,照顧媽媽20多年,一直沒有運動習慣,也甚少出門,但在這一個半小時的活動,他慢慢放鬆腦袋、身體,離開時,已沒有先前的拘謹,找回久違了的笑容。●
鰂魚涌舍區Instagram:quarrysid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