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1902年10月26日文特諾號(SS Ventnor)駛離新西蘭,前往香港。出航第二日,文特諾號在新西蘭北島靠近毛利部落定居的地方遭遇風暴,海水不斷湧進船艙,船緩緩沉入海底。與文特諾號一同沉入深海的,還有約500個裝有中國淘金礦工遺骸的盒子——他們來自廣東與香港,遠赴重洋到新西蘭淘金,卻未能如願致富。無錢歸家的他們,最終客死異鄉。這次航行,本是他們靈魂的回鄉之途。
數年後,他們的殘骸被海水冲至岸邊,毛利人將殘骸拾起,以當地習俗作法超度,流落他鄉的孤魂得以安葬。
又是百餘年過去,有毛利血統的藝術家莉莎.蕾哈娜(Lisa Reihana)在大館數碼熒房帶來沉浸式展覽「數碼熒房:金.鉛.木.煤」,以文特諾號的故事為靈感,用虛構故事連接奧特亞羅瓦(Aotearoa,毛利語的新西蘭國名)與香港,邀請觀眾共同思考兩個島嶼的故事——「沉船、航海、女性、殖民、身分認同,還有其他」,蕾哈娜說。
紐藝術家受邀創作 由淘金史說起
提起沉船,常讓人想起鐵達尼號事故,與改編自鐵達尼號、風靡全球的同名電影。如果說《鐵達尼號》中,蘿絲與傑克的故事是一個充滿階級與世俗限制的愛情悲劇,那麼文特諾號的故事,更像是渴望幸福的人們在艱辛與歧視的環境中演繹的一場時代悲歌。19世紀中葉,大量金礦在新西蘭被發現,掀起一場「淘金熱」,來自世界各地的礦工湧向此地,渴望淘出一片光明未來。在這些淘金礦工中,有不少來自廣東地區——鴉片戰爭後,百廢待興,明清長達數百年的海禁政策結束,不少南方沿海地區的人們選擇「下南洋」,背井離鄉,跨越山水,求一線生機。有少數華人漂流到比南洋更遠的新西蘭,懷揣着「淘金夢」,希望有朝一日得以衣錦還鄉。
然而,淘金工作艱苦,當時的新西蘭政府對於華工亦充滿歧視。「一些人是被歡迎的,一些人不是。在1920年,新西蘭政府的《限制移民修正法》(The Immigration Restriction Amendment Act)讓華人在到達新西蘭前就被拒諸門外」,蕾哈娜說。許多華工未能捱過歧視與艱苦的勞作,卻沒有足夠的金錢返回故鄉,最終在異鄉去世。就連屍骨也在返鄉途中遭遇風暴,伴隨文特諾號沉入深海。蕾哈娜分享,在重探文特諾號的故事時發現,華南地區有這樣的傳說:未能舉行安葬儀式的逝者會變成「餓鬼」。幸好,在當時同樣是被殖民者歧視的原住民毛利人,將華工的遺骸拾起安葬,幫助他們擺脫成為「餓鬼」的命運。
加入女性角色 盼觀眾思被遺忘者
在有着毛利血統的蕾哈娜看來,「儘管現在的政府已經為這段歷史道歉,儘管現在的人們已經意識到多樣的社會是由許多不同的人組成的……但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記得這些歷史,歷史發生在每個人身上——就算你是多數派」。因此,她接受大館委約創作,將這個「香港、廣東、新西蘭之間的故事」帶來香港。
礦工的故事,聽來悲涼。但蕾哈娜卻不希望大家對於這段歷史的記憶,僅僅只是一個「sad story(悲傷故事)」,而是在悲傷中亦能感受到人性溫暖與關愛。這樣的溫暖體現在華人礦工與為其安葬的毛利人身上,亦體現在影像中的其他角色上。影像以第一人稱視角,帶領觀眾從4個不同角色角度看待這段歷史。除毛利女性外,還有一名支持礦工赴新西蘭淘金、為礦工遺骨回鄉盡心竭力的中國商人,一名因偷食麵包而被囚於域多利監獄的女囚犯,以及一名關懷囚犯的印度裔女獄卒。
「我一向對女性的故事十分感興趣。但在翻看域多利監獄資料時我發現,我完全找不到女性囚犯的名字。她們沒有留下任何紀錄,彷彿沒有存在過」,域多利監獄,即大館的前身。記者嘗試回憶關於域多利監獄囚犯的介紹,憶起詩人戴望舒曾被囚於此,出獄後寫下「我用殘損的手掌/摸索這廣大的土地」;越南「國父」胡志明亦曾被囚禁在此,但的確未曾見過女性囚犯的介紹。蕾哈娜解釋,她不希望人們在回憶歷史時全然忘記女性的存在,因此她在作品中加入了一名女性囚犯,希望觀眾看見礦工故事的同時,也看見「那時的女性經歷着什麼、感受着什麼」。
影片中的女性囚犯,因過於飢餓偷食麵包而入獄,被戴上枷鎖與腳鐐,日日睡在狹窄的鐵架牀上,缺衣少食,只能望着四季變換,等待死亡降臨。還好有一名印度裔女獄卒,為她送去水、食物與關懷,囚犯得以保全性命。蕾哈娜說:「女性的故事時常被遺忘,但女性的故事很重要。通過影片中的女性角色,我希望連接起新西蘭與香港的歷史,也希望觀眾思考,被遺忘的女性到底意味着什麼。」
百年前囚倉變「熒房」 「四同播」有深意
策展人Tobias Berger補充:「忘記歷史向前看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將歷史與當下連接卻是一件很難的事……透過展覽,希望觀眾可以反思大館和香港的歷史,並思考這段歷史如何交織在全球背井離鄉的華人群體中。」曾是囚倉的大館F倉展室搖身一變,成為「數碼熒房」,故事在4面牆上同時上演,行入其中,彷彿踏入百年之前,在風景壯麗的新西蘭、波濤洶湧的太平洋、破瓦頹垣的域多利監獄裏自由踱步。
歷史遙遠生澀,在4面牆同時播放,會否擔心觀眾看不懂故事情節、錯過其他牆上的重要內容,而選擇草草離場?Tobias Berger笑說,這或許正是「數碼熒房」的迷人之處:「觀眾無法一次過看完所有故事,因此會在此處停留更長時間,用心觀看和思考。走出展覽,或許會對這段歷史產生興趣,對香港、新西蘭、毛利部落的故事產生興趣——不要忘記歷史,這便是最重要的事。」
「數碼熒房:金‧鉛‧木‧煤」
日期:即日至11月30日
時間:周二至日上午11:00至晚上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