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展百家千戶 HKIPF今呈變中萬象 各世代攝影人拓家園想像

文章日期:2024年11月15日

【明報專訊】對於「家園」,你有哪些想像?是童年遊玩的廣場、成日相見的維港,還是晚餐時浮動在空氣中的飯餸香?過去幾年,新冠疫情幾乎令城市靜止,被困在原地的人們將目光投向身邊,更深入思考「家園」的意義;疫情結束,地域流動恢復為城市帶來變遷。有人來、有人走;有離散、有團聚。變遷之下,「家園」又添了哪些新含義?

2024香港國際攝影節(HKIPF)以「萬象有光——家園想像」為主題,來自不同世代的15位本地攝影師,用鏡頭想像着怎樣的「家園」?

由家人家庭到「以城市為家」

「2013年,我們曾推出『300家』攝影展;2016年則有1000家。相隔8年後,我們希望有萬家」,策展人黃啟裕解說。2013年,HKIPF推出「300家」攝影展,12位攝影師以「家」主題為300個本地「家庭」拍下「家庭照」,延伸關於家的想像;2016年,則有「千戶」展覽,探討「家」的多重含義。今年HKIPF,同樣以「家」為主題,展出15位本地攝影師自疫情以來關於香港的作品,以鏡頭記錄動盪之下,物理、文化、心理層面不斷變化的「家園」。

11年來,鏡頭下的「家」有哪些變化?在另一名策展人周佩霞眼中,「以前是family and household(家人和家庭),現在是city as a home(以城市為家)」。在兩位策展人看來,過去的「家」以人為主題,現在的「家園」將目光拓闊至香港。「可能因為在疫情之下,所有人和事的命運都糾纏在一起,因此當作品的主題是視香港為家園並展開想像時,折射出來的內容beyond the city(超出這座城市)」,周佩霞說。

疫下日常 是隔離酒店也是「花」

提起疫情,浮上腦海的是紙巾、藍色口罩、抗原測試套裝,還有隔離房間小小的窗透出的四方的天空。在又一山人的攝影作品《我看花。便是花。》中,紙屑、塑膠索帶、新冠病毒快速抗原測試套裝中的提取管,可以組成「花」,而在花的背後,隱隱可以見到家。「我看山。便是山。我看花。便是花。心中有花。當下賞花。心中有家。安住在家。」又一山人如此介紹這件作品。

場內另一件直接展示COVID-19(新冠疫情)的作品,是余偉建的《21天》。他用相機記錄下與女兒共同在隔離酒店度過的21天。鏡頭下,有女兒用黃色便條在窗上貼出「HI!」;有酒店窗戶望出去烏雲密佈的天空;亦有走廊上宛如怪獸的空氣淨化器。「家,在不同時間和空間,可能有不同的定義,對我而言在2021年的香港有兩個不同的概念,香港本身和酒店……」余偉建寫到。周佩霞表示:「我想問題並不止是大家如何面對COVID,而是COVID這個內容,如何shape(塑造)大家的看法。」在她看來,疫情一方面引起人們對於歷史、懷鄉的追尋,引導人們思考自己的來處;另一方面,疫情帶來了流動性,攝影作品記錄下人群的到來與離開,折射着香港故事。

AI生成理想居所 模糊虛實界線

用攝影記錄故事,聽起來容易,卻只是短短185年的事。1839年,法國人路易.達蓋爾發明攝影,人類自此可以「抓住」轉瞬即逝的光。185年後的今天,當攝影技術不斷更新迭代,菲林、即影即有、數碼……各類相機層出不窮;後期校色、人像修圖、AI(人工智能)創作……攝影中真實與虛構的界線,似乎愈發模糊。

攝影師陳靄欣在作品《/imagine prompt Home》創作時,邀請家人描述理想中的居所,並將家人的描述與自己的想法作為指令輸入AI工具,生成影像,再將生成的相片用即影即有相紙打印,偽裝成即影即有相,與在家中拍下的即影即有相混合展出。記者試着在貼滿牆的即影即有相中分辨哪些是真實場景、哪些是AI生成,卻發現每幅作品都真實而生動,彷彿正緩緩敘述着一個理想的「家園」。「你要我說什麼是真,什麼是假;其實你說的假,我有時也會覺得是真」黃啟裕笑說,AI技術的發展令他震驚,尤其是將逝去親人的影像放入AI中,親人便可重新「動起來」,在屏幕中「音容宛在」,「我絕對不能夠踩低科技的發展」。

策展人:「攝影」或限制了對「影像」理解

然而,將AI用於攝影之中,會否打破攝影人們對「攝影」一詞的想像和定義?在技術的層層迷霧下,「攝影」兩字,應該何解?周佩霞表示,「攝影(photography)」最初的定義是「creating images by recording light(記錄光線,創造影像)」。一開始,光線只有自然光(nature light),但伴隨技術發展,工作室燈光(studio lighting)亦成為光的來源。「或許是『攝影』這兩個中文字限制了我們對『imagery(影像)』的理解」,周佩霞說。黃啟裕續說:「1980年代初,有攝影作品因為使用圖片編輯器編輯相片,引起了很大爭議;但在40餘年後的今天,人人拍照後都要執過、會面部修圖,我們對修圖已經不覺違和。對於AI也是這樣,也許現在覺得違和,但過多幾年便不知會是怎樣的光景。」

人類對攝影的想像和對家的想像,或許有着相似之處。畢竟,身處因疫情、颱風與現實而不斷變遷的香港,想像中的「家園」過多幾年大概也不知會是怎樣的光景。面對眾多中青年攝影師離開香港,黃啟裕希望通過展覽中不同世代、不同形式但同處香港的攝影師的作品「話畀人聽,我哋呢個媒介仲生存緊」。

「萬象有光——家園想像」

日期:即日至12月8日

時間:上午11:00至晚上8:00

地點:香港灣仔港灣道2號香港藝術中心4至5樓包氏畫廊

詳情:bit.ly/3YIKPi4

文:王梓萌

設計:賴雋旼

編輯:謝秋瑜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焦點]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