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播《破‧地獄》 神父不拒異教「接地氣」

文章日期:2024年11月24日

【明報專訊】今日下午,或許正是你讀到這篇報道的時候,聖母聖衣堂正在舉辦《破‧地獄》電影欣賞活動,場場放映均爆滿。基督宗教教堂放映道教主題電影,做法破格——教徒不是應該避免接觸「拜偶像」嗎?教堂主任司鐸、天主教香港教區神父羅國輝卻說「完全沒有問題」,他會跟400多個信眾或公眾人士,在這裏破除心中「地獄」,沒任何避忌。

羅國輝:探討「真相」可互通

聖母聖衣堂在電影院包場放映以香港殯儀業和道教喪禮科儀法事「破地獄」為題材、探討生死議題的電影《破.地獄》後,嘗試邀請電影導演來教堂分享。這間天主教教堂位於灣仔星街,主任司鐸羅國輝說,他不介意電影中異教元素,「是什麼宗教的儀式沒所謂,如果探討的是『真相』,大家可以互通」。

羅國輝是香港天主教禮儀泰斗,在羅馬安瑟默禮儀學院進修過,曾任多年天主教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主席。他說禮儀的關鍵是「人跟人的相處」,他不信道教,但「要尊重、理解他人」,不能因為意見不同,就當對方是仇敵,避開、攻擊甚至打壓對方,「這不是真相」。

「沒有人質疑你嗎?」記者問。

「沒有!在我面前不敢講啩。」羅國輝回答後笑出來。

網上倒是有些批評聲音:「聖母聖衣堂推介道教幽科儀軌供信眾娛樂監院有否向西方教皇禀告取得批文?」天主教香港教區輔理主教夏志誠在YouTube分享看《破‧地獄》的感受,有人留言問「天主教主教wo,破‧地獄又有你份?」「 之後會唔會跟印度教攪埋一齊?仲有回教呀,撒旦教做埋親戚?釋迦牟尼佛聽到,都唔知你講乜膠?」亦有網民指《破‧地獄》是「靈界電影」,籲信徒不要接觸。

這些教派之別,羅國輝一概少理。早在十多年前,他已在萬聖節——傳統教會的禁忌節日,辦過變裝晚會。疫情後,他又在教堂連連包場看四字電影;聖母聖衣堂秘書林家寶說,第一齣是聚焦法律與正義思辨的《正義迴廊》,後有關於記者揭露殘疾院舍虐待事件的《白日之下》、反思學童自殺的《年少日記》,近月還有《公開試當真》。不過,包場看《破‧地獄》,連電影發行商英皇電影的職員也嚇一跳。

直面生命 「沒事不可在教會談」

「你知不知道成個香港都變了。」羅國輝說。「你想想,香港社會仍然有一批人那麼有心,拍電影講這些議題,不是無的放矢、無病呻吟,是真正面對生命,鼓勵每個人仍然可以出一分力。」他說近年香港政治和社會氣氛急轉直下,不少人變悲觀。《破‧地獄》雖然有道教元素,與基督宗教教義講法有別,但在他看來,若有人因電影轉信道教鬼神,「怕鬼好過唔怕鬼,因為怕鬼的人仍有良心,做事唔會太過分,最怕冇有怕」。

「沒有事是不可以在教會談的。有人介意就有人介意,不用死的。可以不講,但事情繼續發生,是鴕鳥政策。」羅國輝嘆道。有關自殺的《年少日記》,他和教友在教堂開誠討論,不是譴責自殺者犯教條,而是面對當今香港兒童少年精神健康危機。「教友好喜歡這樣的形式,他們自己去買早場、長者票,更便宜,但在放映會可以分享對社會議題的想法。」

普查:青少年教徒跌 多不滿教會

這樣的取態,得讓聖母聖衣堂免受香港整體教會青少年教徒流失的大趨勢影響。翻查過去《香港教會普查》資料,青少年崇拜人數由2009年的24,852下降至2014年的17,121,到2019年再跌至15,619。早前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教新)研究主任劉梓濠在「2024香港教會普查」交流諮詢會指出,青少年教徒流失的主因是不滿教會。教新分析,青少年不滿教會涉及不同因素,包括曾在堂會受傷害、堂會過度保護及具排斥性、缺乏討論政治課題,以及缺乏社會關懷等。

林家寶說聖母聖衣堂的信眾人數逆勢攀升,可是他和羅國輝認為「不在乎人數多寡,更重要是有沒有做好,就算只剩一個人來彌撒都要做」。

「流失關信教『功利』文化」

基督新教徒、基督教刊物《時代論壇》記者胡清心最近也看過《破‧地獄》,她說因電影在社會掀起熱潮,不少教徒會觀看和討論,但暫時未聽過聖母聖衣堂之外的教會舉辦該電影放映活動。「天主教對民間信仰較開放,新教對破地獄儀式也不會很反感,在華人社會死者為大,都會尊重甚至參加去世親友的相關儀式,但如果是其他與生死議題無關的場合,例如萬聖節,禁忌就好多。」

胡清心說這齣電影是新教徒很好的傳教機會,展示基督徒用開放態度看生命,「是不怕死的」。教徒或會對片中出現的屍體感到不適,所以不會特別提及,更多強調死後世界神聖和乾淨。未有新教教會公開辦電影放映,她認為不是因為教會覺得電影牴觸「拜偶像」教義,而是「怕麻煩」,「可能會有教友投訴,那牧師就要處理多一件事,考慮下會覺得若教友喜歡,去戲院看就好」。

電影讓胡清心感到衝擊的,是其中提及有一名母親為兒子升學可以「加分」,讓喃嘸師傅丈夫受洗,「是因很功利的原因信教,好真實」。近年教會青少年人數流失,在她看來與這種文化有關:「主流教會有一種信仰會帶來『成功』的心態,有什麼事祈禱就可以,會在社會主流價值觀下做到最好。」《聖經》教人「自我犧牲」和「愛人如己」,青少年卻在教會見到「信耶穌好像是為自己好,人生順利,子女考好大學做律師醫生」。

她個人觀察發現,近年受移民趨勢影響,有堂會人數跌三至四成;而年輕教徒離開教會的情况,自2014年「雨傘運動」後便開始。不少人是「離堂者」,還有信仰,但不再去教會。也有新的教會形式,如「flow church 流堂」團隊辦網上崇拜,接收對教會不滿的年輕基督徒。

教會革新需牧師神父「言行合一」

教會革新,在胡清心看來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牧師或神父「言行合一」。「不止是搞很多所謂年輕人喜歡的活動,還要engage年輕人,聽他們的心聲,陪伴他們探索、表達自己的struggle,不然你請MIRROR來都沒用。」她的教會Hub Church曾放映有關巴勒斯坦和烏克蘭等地戰爭的電影。

「為什麼我們要看這些電影?看《白日之下》幫我們了解院舍長者,《公開試當真》講現在留港讀書,面對教育窒息怎麼辦。我們請專家、社工、導演、年輕人來分享和討論。」羅國輝說人難關心全世界,但可在自己範圍內做更多。聖母聖衣堂《破‧地獄》放映的門票收入,會全數用在服務無家者,是其教堂最大支出。

「破地獄」已經成為羅國輝現在的口頭禪。他形容破地獄是驅魔,不要跌落魔道,成為惡,「不同宗教可以用不同的說話方式,真相可以是一樣」;又形容破地獄是打破人們的冷漠,戲劇供人代入他人處境,看見別人的盼望。

身為天主教禮儀大師,他並非全無原則,如5年前曾對有教堂用社運歌曲於聖祭禮儀表達不認同。但他認為日常行事不應該固守成規,因為有信眾「完整而主動的參與」,禮儀才完滿,而要做到這點,不能排拒其他文化和信仰,要「接地氣」。

羅:破格非問題 為何要「同」?

羅國輝不認為「破格」是問題,「我的白頭髮夠破格啦,為什麼一定要同呢?當見到別人需要的時候,能夠跨越障礙,突破缺口,才能做多些事」。主教夏志誠亦在影片分享,「地獄」更多時候是人們給自己的外在枷鎖,如女性不可以做喃嘸,同性不可以有親密關係,「是我們自己搞出來的」。當刻社會寒蟬,羅國輝說教會更要開放,「生死、同性戀、濫交可以討論,『藍』可以討論,『黃』也可以傾,有什麼所謂?『紅』也可以的……如果基督信仰只變成『識時務者(為俊傑)』,耶穌就枉死囉!」

文˙梁景鴻

編輯˙林曉慧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