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學者3方向獻策 的士內外可改進 挽客信任增遊興

文章日期:2024年11月29日

【明報專訊】的士在香港是惹火的公共交通工具,只因害群之馬拒載、兜路和濫收車資,敗壞的士業界的名聲,壞印象甚至被電影人借題發揮,1990年代就被拍成邪典電影《的士判官》,30多年後仍見諸傳媒報道及網絡爭議。本地人、旅客同樣是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客,旅客從交通認識城市文化,他們可有從搭的士體驗到香港的好客之道?司機的職業操守取決於個人修養,樹大有枯枝無法避免,不過藉由設計或有辦法重修乘客與司機之間互信。

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系統設計與智能製造學院副教授韓相哲(Fred Han),2010至2019年任職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其間將研究撰成書籍A study of Hong Kong Taxi: Design Opportunities that could Enhance Tourism Experience(可譯作《研究香港的士設計提升旅遊體驗的機會》,2016),他在書中提出3個的士設計的方向:方便(convenience)、信任(trust)和舒適(comfort),其中「信任」所佔篇幅最多,他受訪時也表示「信任」在設計香港的士中最為重要。然而身為韓國人的他,為何對香港的士感興趣?

缺信任溝通 「外人」眼中「港的」毛病

他解釋研究興趣無關國籍,因為他曾在美國為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設計汽車外形和內櫳,設計汽車將近10年,之後才到香港飛利浦從事產品設計,所以他希望將自身經驗應用於學術領域。可是香港並非生產汽車的城市,他便想起香港旅遊城市的身分,以香港的士及旅遊業為研究對象。

他第一次搭的士是2006年,也是他第一次來港,因為要前赴飛利浦面試。他在整個旅程都是搭的士,「搭的士的經歷非常有趣,的士司機在汽車儀表上放滿了電話。然後我開始擔心,回想那段時間我非常緊張,因為我根本不會說中文,所以我對搭的士在香港四處走動非常緊張。我對這個地方不熟悉,這是我第一次搭香港的士」。後來他在香港住下12年,即使不再是遊客,「但有時,的士司機一旦發現我是外國人,就會兜路」。他想起還在飛利浦工作的時候,加班至夜深,於是乘搭的士從科學園到中環碼頭,再乘船回去愉景灣住所。的士駛到港島時突然開始爬坡,「所以我就問司機『你要去哪裏?』,然後他說『The Peak(山頂)、The Peak』,之後我說『不,我說的是the pier(碼頭)』」。韓相哲從個人經驗和研究觀察來看,缺乏信任和溝通正是香港的士的毛病。

城市標誌+功能需要 倡推專用車款

韓相哲認為的士是旅客體驗香港的方式之一,因旅客停留香港時間有限,考慮時間成本,很多時搭乘的士。搭乘期間,遊客從車窗外看到城市景色,「當新來的遊客來香港旅遊,他們經過中環和深水埗時,就可以看到巨大的反差」。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是體驗城市文化的一個途徑,他以搭乘紐約市地鐵為例:「無論是積極或消極的體驗,例如它很髒、很危險,這都是旅行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遊客參觀新城市就是觀察不同文化事物,這就是為什麼的士對遊客來說非常重要。」而紅色電話亭、紅色雙層巴士、穿戴黑色高帽的紅衣衛兵,還有黑色的士(black cab),零碎事物組成倫敦的城市標誌。儘管黑的改變了外觀設計,但「TAXI」牌仍保留相若從前的文字設計,整體形象現代化,「如果你去倫敦,你可能想和的士拍一張照片,因為黑色的士意味着英國倫敦。但有多少來香港旅遊的遊客願意與那輛(豐田)Crown Comfort合影」?

豐田Crown Comfort和Comfort Hybrid是香港的士常見車款,韓相哲同意新車款Comfort Hybrid的硬件設計較舊車款Crown Comfort進步,因為Crown Comfort的設計是用於一般汽車,來到香港才用在的士服務。Comfort Hybrid有更高的座位,旅客進出更方便;Crown Comfort的車尾箱很多時無法擺放較多行李,司機只用一根繩紮實車尾箱,但下雨的話,行李就會濕透,而且韓相哲認為還有軟件問題。因此他才建議,為香港的士設計專屬車款,應付其功能要求。設計的士專門車款並非新事,紐約著名的黃色的士(yellow cab)曾以福特Crown Victoria為型號,該型號亦非以的士服務為目標來開發,直至紐約舉辦的士設計比賽Taxi of Tomorrow,最終由日產汽車的NV200勝出。內地網約車應用程式「滴滴出行」甚至跟比亞迪合作,研發了自家電動的士「比亞迪D1」。

後座裝路徑顯示器 開天窗欣賞建築

為提升的士的可信程度,韓相哲在書中提議開發讓遊客使用之的士應用程式。目前香港的士應用程式以中文為主,供本地人使用,對非華語遊客並不友善。在他的想像中,遊客在應用程式輸入目的地,不必跟司機口頭溝通,全程亦有導航,車費更是一目了然。「如果它易於讓遊客使用,它將成為所有遊客的標準預訂的士的工具。如果它在市場上擁有大多數遊客,的士司機就會知道擁有這個應用程式可以吸引更多客戶。」2016年研究推出時,他曾跟開發遊戲應用程式的朋友商討,研發上述的士應用程式,不過朋友考慮到難以銷售、推廣和說服政府使用該應用程式,方才作罷。

他亦建議在車廂後座裝置顯示器,顯示的士的移動路徑,遊客就不必在電話查看路徑,專心享受城市景色。因此的士的車窗可以更為開闊,讓遊客不止水平觀看市景,甚至裝置天窗讓他們向上看,清楚欣賞城市建築物。的士司機喜以現金交易,因為像信用卡等支付平台會抽取服務費,但對遊客來說,電子支付往往更為方便。他以韓國為例,如果餐廳或的士司機拒收信用卡,顧客就可以報警,「你不能單單依賴的士司機的偏好,我認為這是政府應該參與的部分」。

美國和加拿大不視的士為公共交通工具,惟香港政府劃的士為公共交通工具之一,反而有使用公帑探尋跟不同產業改善的士設計的契機。韓相哲舉了一個巴西政府跟業界合作的例子。因為巴西乘客不繫安全帶,發生事故時常常死傷慘重,於是汽車公司快意(Fiat)、保險公司和巴西政府合作,只要乘客繫好安全帶就能獲得免費Wi-Fi。「即使發生車禍,保險公司的負擔也比較小,因為有安全帶,然後有保險擔保。政府方面的財政狀况也更好,同時可以保護人民,所以這是不同機構之間的一種合作。」倘若香港有一天真的推行的士設計,他認為看到這種事發生就意味設計成功——「想像一下,有一天當你在街上散步時,遊客在的士前拍照,然後在Instagram或facebook上分享他們的經歷。香港的士可以做到這種事嗎?」

文:嚴嘉栢

設計:賴雋旼

編輯:謝秋瑜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設計]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