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兒科醫學會鵬程奮進堅毅獎學金」今年8月舉行了第二屆頒獎典禮,一班兒科同事與來自學校、社福機構和不同界別嘉賓一起,為得獎的190名有長期疾病、有特殊教育需要或來自基層家庭的學生慶祝,分享他們的喜悅和聆聽他們的感人故事。頒獎禮上發布了最新的香港兒童健康狀况和為香港孩子制訂的「兒童全面正向身心指數」。在新冠疫情期間,學生長期缺乏户外運動和社交學習機會,體質、精神健康和生活質素都急速惡化,全面正向身心指數大幅下降。
家人支援 壓力可轉化成長經驗
壓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會面對的經驗。不少科學研究把壓力分為3個層次:良性壓力、可承受壓力及毒性壓力。孩子每天在交友、學習、面對新事物和考試等方面遇上挑戰,適量良性壓力可改善精神集中,加強身體機能和反應,從而提升孩子表現。當孩子遇到不幸事或挫折,如親人離世和生病,身邊的父母家人、朋友教師能成為最重要的支援和緩衝(buffer),陪伴孩子面對困難,令可承受的壓力轉化為正面的成長經驗。
相反,當孩子受到過量而缺乏緩衝的壓力時,這些毒性壓力會傷害兒童的腦部和身心發展。長期在過度壓力下成長的兒童會出現焦慮不安和其他心理問題,更會出現持續負面情緒和行為。如沒有適時支援照顧或適當處理,這些心理壓力和負面情緒,會令精神健康問題發生的風險大大增加。
兒童的情緒和行為問題受多種因素影響,涉及孩子個人因素,如體質、性格、遺傳特徵、健康狀况等;家庭因素如父母親職能力、管教技巧、精神健康、心理和身體狀態、婚姻和經濟困難等問題;還有父母與孩子互動因素,包括親子關係和互動模式,家長過度焦慮和情緒壓力亦會導致家庭功能失調,影響孩子腦部發展和身心成長。
許多時候各個因素會互相影響,家長和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孩子的情况,安排適時評估和支援,才可以把握最佳介入時間,為孩子提供適切成長和學習環境。
均衡營養、適當親子活動、充足睡眠和運動,是孩子健康成長關鍵。2025年1月11日是香港學校體適能獎勵計劃35周年紀念頒獎典禮,將在啓德體育園室內場館舉行健康講座展覽,與近1萬個學生和家庭一起慶祝,鼓勵兒童和家長多做運動提升體適能,構建一個健康的香港。
文:葉柏強(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牀教授)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