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安寧房間充滿安寧,生死兩相安,是何等難得的事!
因職業關係,我目睹不少死亡,能夠安然、自在、無憾地離去並不常見。反之,末期病人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送進醫院搶救。枯黃骨瘦的軀體受慘烈摧殘,插鼻胃管、輸血、針藥、呼吸機、心肺復蘇……家屬不願放手,醫生不敢放棄。搶救過後,病人半死不活地躺在病牀上,或許會多活幾天,甚至是幾周幾月,但是那種無盼望、無質素、無意義、無陪伴的活着,是何等痛苦。
時間過得真快,好像剛剛開始將日期年份由2023改為2024,感覺上還未熟習得透,轉瞬間,街頭巷尾已掛滿了聖誕裝飾。記得小時候,每到12月總有一番忙碌。我會走進文具店,買一兩盒聖誕卡,然後,逐張寫上收卡人名字,添上問候語,貼上郵票,投進郵筒裏。相應地,每到12月我家門前的小信箱,會擠滿了或是空郵,或是平郵寄來的聖誕卡。
不過,不知從何時開始,已沒有維持此習慣。實體聖誕卡於我家信箱近乎絕迹。現在收到的聖誕卡,雖然有聲兼有色,但全沒觸感,並不實在。所以,當在信箱看到一張聖誕卡,捧在手上,有種久違的感覺,尤其當看到內附一封長長手寫信時,心中泛起一陣暖意。
認障婆婆遇疫情 多番入院折騰
聖誕卡的署名,並不熟識,但所附下款寫着「病人王婆婆及其全體家人敬上」,我即時想起來了。王婆婆是一名94歲病人,患有認知障礙症多年。礙於家人照顧能力不足,縱有不捨,仍安排她入住資助安老院舍。入住後,王婆婆本來也頗適應。怎知一場新冠疫情,不知摧毁了多少老人的健康和生活。
王婆婆女兒在信中憶述:「因為新冠病毒被隔離在院舍,她(王婆婆)逐漸失去行動能力。最後,只能屈曲在牀,不能言語,吞嚥困難,但她在我們心中,永遠都是最好的媽媽。所以,當她因為肺炎多次出入醫院時,我們真是很心痛。入院、照肺、打針、吃抗生素全都令媽媽非常折騰。媽媽皮包骨的手腳已因吊鹽水而佈滿了針孔,但是醫生、護士、言語治療師還建議為她插胃喉來維持生命。我們實在不忍媽媽再受苦,寧願親自餵食,一小口的、一小口的,哄她吞嚥,但母親始終不肯進食,她的生命開始倒數。」
安寧房紓緩照顧 親人可長時間陪伴
目睹至親彌留,凡人都會覺得傷悲。我們會六神無主,不知如何自處。當時王婆婆入住的安老院舍同工察覺到家人的困擾,向王婆婆家人推介賽馬會安寧頌「安寧在院舍」計劃,是專為院友提供的臨終照顧服務。計劃內,末期病患院友可選擇不進醫院而留在院舍居處離世。
王婆婆入住的院舍也加入「安寧在院舍」計劃,院舍設有獨立的安寧房間,內有各式醫療設備如:醫療牀、監測器、氧氣機、抽痰機、陪人梳化牀等。當院友入住安寧房間後,親人長時間陪伴。院舍會獲得額外醫護人手,每天專責醫生會探視院友,兩更註冊護士會24小時留守,為臨終病人提供紓緩照顧。當院友離世時,醫生亦會到院舍簽發死亡證及火葬證明。
王婆婆家人得知有這個計劃,如釋重負,原來他們是有選擇的,媽媽不需再送進醫院,不需再分離,可在家人陪伴下走完最後一段路。所以,他們欣然接受院舍安排。而安寧在院舍社工經評估後,確認王婆婆適合接受安寧在院舍的專業照顧。
王婆婆的情况轉變得很快,在納入安寧在院舍計劃第2天,經醫生評估,已開始轉往安寧房間接受照顧。進駐安寧房間後,安寧頌團隊的支援隨即啟動,有醫生探訪、護士進駐及社工陪伴。
從不忍放手到安心道謝道別
在信中,王婆婆女兒將家人在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娓娓道來:
「弟弟不忍心讓媽媽離開,但當被問到:你準備好了放手嗎?我覺得問題正問得好。旁觀者清,家人從中上了一堂人生課。」
「媽媽被送入安寧房間,我一下子還未接受到她的生命已在倒數,有點失落及無助。作為女兒,我還可以為她做什麼呢?醫生每天到院探望媽媽,安慰並提醒我們,可以為媽媽送上花香、捽油按摩、道謝、道別。在善意的支援下,我不再害怕那天的來臨,安心陪伴媽媽。」
「媽媽停止進食第6天了,維生指數仍然良好,我不禁有懷疑,忍不住問醫生:『是否太早選擇放棄治療?是否媽媽仍有牽掛?』醫生回答說:『每個人的身體好比一架車,機器性能個個不一樣。你媽媽副『偈』(engine)好勁,即使不再注入新燃油,停下來都需要一點時間。』簡單幾句話,讓我釋懷,媽媽雖然不能言語,但她仍然有自主力,決定何時離開。作為子女,我們只需要陪伴上路。」
王婆婆停止進食9天,終於在至愛親人陪伴下,在安寧房間內安然離世。離世一刻,王婆婆子女形容:「所有家人齊集在媽媽牀邊,我們為媽媽誦經,送她上路,直至她吸入人生最後一口氣。媽媽給了我們9天心理準備,我們腦海已作過綵排。沒有痛楚,沒有呼天搶地,安寧房間充滿安寧!」
每年數千院友需末期照顧
王婆婆進入安寧房間的第2天,我曾探訪她及支持家人。因此,當知道王婆婆的離去是平和安逸,家人感覺如此圓滿,我深受鼓舞,尤其當讀到:「在這段至親離開的日子,如果沒有安寧頌團隊在旁支持和陪伴,媽媽和家人一定不容易度過。你們的支援和關懷,讓我們體驗到人性的美好。如果沒有賽馬會全力資助計劃,媽媽的善終日子,不會如此圓滿地結束。」
早在2016年,賽馬會安寧頌「安寧在院舍」已開展院舍安寧照顧培訓、設施改善及人力支援;計劃期望院友留在安老院舍內安享晚晴照顧,毋須進出醫院。但由於《死因裁判官條例》所限,院舍內居處離世仍有諸多限制,院舍死亡個案仍要送往殮房接受死因調查。所以,在過去多年間,真正能在院舍內居處離世而未有任何周折的仍未可行。幸好在2024年6月3日修例,院友可選擇在安老院舍內居處離世。這無疑是對臨終安寧照顧的一大突破。
我深信這修訂一定能讓更多長者受惠。香港有超過7萬名長者入住各類型安老院舍,入住者多是老弱,故院友每年死亡率達10%至15%,即每年有逾10,000名安老院舍院友死亡,過半數死因是晚期疾病所致。換句話說,需要末期照顧的院友每年達數千名之眾。如果臨終安寧照顧服務,能夠在政府資助及私營院舍全面推行,相信院友及家屬必能受惠。香港臨終安寧服務更可踏前一步。
我將收到的聖誕卡放在書桌正中,給了囑託:2025年要共同努力!盼望2025年居處離世能普遍落實,讓安老院舍院友有更好的晚期及臨終選擇。
■梁萬福
老人科專科醫生,一直從事老年醫學及老年學研究,積極參與義務工作,從醫管局退休,仍不遺餘力推動長者健康教育及醫療服務。
文:梁萬福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