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部電影的開場是在飛機上交媾,結尾在重慶大廈裏共赴巫山,中間還是連場翻雲覆雨,看得衛道之士沒反應,好色之徒再沒反應,不禁低下頭來思索:這個人為什麼會這樣?《艾曼紐》(Emmanuelle)是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得主、法國導演柯德莉迪雲(Audrey Diwan)的新作,整部電影都在香港取景,她接受專訪時說:「我想拍一部透過感覺來表現的電影,更像是一種經歷,而不是一個故事,就像身體上的體驗。」
柯德莉迪雲:欲拍「透過感覺來表現的電影」
資深電影迷應該記得,《艾曼紐》也是1970年代開始的法國情慾電影系列,它甚至變成情慾電影的代名詞,1977年狄波拉主演的港產片《香港艾曼妞》便藉此取名。迪雲的《艾曼紐》同樣改編自同名小說,原著由泰裔法語作家艾曼紐‧阿爾桑(Emmanuelle Arsan)撰寫。
1974年的首個電影版本貼近原著,大抵歸納出兩個關鍵詞:情慾(erotic)和異國風情(exotic)。故事裏的艾曼紐(Emmanuelle)是法國駐泰外交官的妻子,沒有正職的外交官妻子跟男的、女的、歐洲人、亞洲人外遇,在那個年代叫人咋舌,卻同時宣示着女性的身體自主權。今時今日,情慾畫面司空見慣,女性身體自主在已發展國家近乎常識,迪雲還有什麼戲唱?
在迪雲的版本,諾艾美梅朗(Noémie Merlant)飾演的艾曼紐專職酒店品質管理,從法國來到香港出差,在奢華酒店跟男男女女尋求性歡愉,接近尾聲才出走,探索更激烈的感官刺激。正如迪雲所言,很難說出電影具體的故事情節,更像是跟着艾曼紐探索身體,她續解釋:「你花時間與她一起前行,在走廊中迷失自我。然後當你跟隨她,或者你就是她的時候,你就有時間問自己問題。我想讓觀眾有時間去思考他們自己的快樂。」
原著孤獨感引發創作 「情慾不一定涉裸露」
迪雲沒看過過往的電影版本,原著小說也是製片人讓她看,「但說實話,我不認為這本書適合我」。她讀了那本書,書中艾曼紐跟一個老男人有一段關於情慾的哲學討論,引發迪雲思考什麼是情慾,以及怎樣將它轉化成電影語言,不過最終還是決定不拍。直至數個月後,她想起艾曼紐的孤獨感,「我認為這種孤獨感在我們的社會中引起極大共鳴,我們可以透過不同方式感受到孤獨。然後我回覆製片人說:『我改變主意了,但前提是我能創作自己的故事,如果我不受原著小說束縛,我有自由,那我就會做。』」
對迪雲來說,情慾(erotic)與色情(porn)是兩碼子的事,情慾透過身體來展現美,並且關乎氛圍,「情慾可以是他們互相看着對方的方式,可以是對話,也可以是文字交流」。她舉了一個例,如果問法國人「3部你最喜歡的情慾電影」,大多數法國人都會提到《花樣年華》,故而情慾不一定涉及裸露。進一步來說,情慾電影的意義在於「打破」。
「有時它們(情慾電影)試圖挑釁,我不喜歡用挑釁作為電影的成分,我認為這是吸引注意力的簡單方法,所以對我來說,(情慾電影)更像是試圖深入挖掘所謂的親密關係。寫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意識到我想談論人們不再想接觸彼此。我不知道這裏(香港)的情况,但在法國的年輕人真的不想要觸摸對方,他們出於很多原因害怕親密關係。我覺得在人們不這樣做的時候,拍攝一部情慾電影會很有趣。」迪雲說。
主角職業場域有變 沒刻意營造異國風情
每部電影或多或少帶有導演的影子。迪雲在2021年奪金獅獎後,旋即撰寫《艾曼紐》故事中「經常旅行、並且在酒店裏感到孤獨的法國女人」,「這是非常自然的講故事方式,因為有點像我當時的生活」。因此新版中的艾曼紐由外交官妻子變成為酒店工作的獨立女性;迪雲想起香港就是能讓不同國籍的人來來往往的地方,於是故事場域也由泰國搬來香港。艾曼紐來到香港工作,帶着法語腔調用英語跟每個人溝通,迪雲解釋並非營造異國風情,只是她「講故事的自然方式」,「我把很多自己的特質融入這個角色中,所以我想像的角色跟我很接近」。
迪雲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拍了《艾曼紐》,女性的生活經驗也在影壇衍生出不一樣的創作。迪雲是法國倡議電影工業男女平權的非政府組織(NGO)Collectif 50/50成員之一,她提到過去4年女性電影人在三大影展取得佳績,譬如自身藉《孕辱》(L'événement)獲金獅獎、茱莉亞迪古諾(Julia Ducournau)和茱斯汀楚特(Justine Triet)分別以《變鈦》(Titane)和《墮下的對證》(Anatomie d'une chute)奪康城影展金棕櫚獎,還有瑪緹迪奧(Mati Diop)的《回歸達荷美》(Dahomey)贏得柏林影展金熊獎,「如果這個行業不接受我們(女性)的想法,那麼他們就是盲目的」。
《艾曼紐》
現正上映
預告片:bit.ly/3WO6O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