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網站

盤中食事:韓式年糕湯:暖和的新開始

文章日期:2025年02月09日

【明報專訊】過年前夕,朋友傳來一道「暗黑料理」食譜,還刻意標注了「召喚食物塔利班」,即是我在這專欄煮過一道藍莓水餃後的新綽號。那次之後,常常收到很多材料配搭不合常理的食譜或菜式構思,但這次不再是什麼朱古力餃子、藍莓乳鴿,而是一道頗為應節的台灣傳統菜式——蘿蔔糕湯。

「地獄」料理蘿蔔糕湯

影片中,把蘿蔔糕切成厚片拿去滾湯,還佐以煸炒過的雞肉、薑片和香菇片,最後放了一把山茼蒿。味道上,這組合其實說得過去,但不少香港網民留言說接受不了,只能接受蘿蔔糕是煎、炒或蒸的,更有人嘲諷拍片者是「地獄廚神」;也有人理性分析是文化差異,認為台灣吃到的蘿蔔糕質地偏硬,與香港吃到的不同,可能真的較適合用作煲湯。自從家人茹素,過時過節的應節食品如是葷菜,都靠我一人消滅。而每年親戚都會送來某私人會所中廚所製的9吋年糕和蘿蔔糕各一底。明黃色的膠盆用真空袋密封,看過影片而不知就裏的我,看到那一大盆加了蝦米、臘味的蘿蔔糕,抱着獵奇心態,想說換個口味也不錯,但今年的蘿蔔絲太多,因而出水,一煎就散,遑論拿來煮湯。好不容易吃掉一盆,短期內實在沒有意欲再買一盒蘿蔔糕來試這個食譜。

港台蘿蔔糕之別

原來這個食譜不是網友無中生有,翻查資料,這個台式古早味的湯品是一道客家菜,多見於台灣南部家庭,一般會把蘿蔔糕切塊,跟肉絲、蝦米、冬菇、紅葱頭、茼蒿等一起煮,影片中的是個換了些材料的簡化版。蘿蔔糕在閩南話稱為「菜頭粿」,客家話稱為「蘿蔔粄」或「菜頭粄」,不像粵菜的蘿蔔糕加入各樣餡料和調味,以及加蘿蔔絲增加口感層次。台式的「菜頭粿/粄」是一塊實淨、平實的糕點,在台灣早餐店吃到的大多用澱粉調整而成,鮮有用蘿蔔和米漿製成,因為傳統做法較易鬆散,就像我今年吃過那底蘿蔔糕,在餐廳作業上處理較麻煩。那些沒有蘿蔔的被稱為「假蘿蔔糕」,就像舊式的鳳梨酥用冬瓜製成,因此如香港網友所說,台灣的蘿蔔糕質地、味道跟香港的截然不同。

將台灣蘿蔔糕視為塊狀粄條,要靠醬料、湯汁和配料增添風味,煮湯也是適合的選擇,况且不少地方如上海、寧波,或是日韓也有白年糕湯,換角度思考,蘿蔔糕湯其實並非這麼可怕。香港人習慣吃甜年糕,而在香港除了過年,日常在茶樓吃到的蘿蔔糕,要不煎得香脆,要不用XO醬炒得冶味,而本身香港的蘿蔔糕就算簡單地蒸熟,糕內的配料也自帶鹹香鮮味。蘿蔔糕本身如此出色,煮湯反而浪費,更何况廣東人以愛喝老火湯自傲,對湯品要求就更高,自然把這道菜視為「地獄」級的食物。

對湯的刻板印象

恐懼或厭惡源自於對陌生事物的不理解,即使港人日常接觸不少異國飲食文化,但口味上的民族性比想像中更牢不可拔,因每日在舒適圈反覆實踐相近的習慣,飲食間的文化差異就更難求同存異。例如跟台灣朋友吃鹵肉飯、火雞肉飯那些,他們都習慣多點一碗貢丸湯,我即使在台生活過數年,仍是下意識地回絕點湯。台灣人愛喝滾湯,小吃店把魚蛋、貢丸等烚熟加些白胡椒粉和芹菜,就是一碗湯。對我而言,那只是加點了兩顆貢丸,過於簡單的味道,不符合我認知中湯品能帶來暖和、味道豐富甚至飽足的滿足感,更有香港朋友笑稱那是「洗丸水」,根本不算是湯。

飲食文化大小衝擊

另一個在台灣經歷對「湯」的文化差異是,不少台灣人習慣把泡麵/杯麵的湯喝掉,維力炸醬麵更多附紙碗和一包味粉,把泡開撈麵的水冲成一碗湯。剛到台南時,吃不慣重甜口味的我,每天靠連鎖快餐和杯麵度日,但我的個性很易膩,長期吃同款食物吃得「生無可戀」,甚至寫過文章催眠自己,進食只是為了維生果腹。當時吃到一款仿豚骨湯拉麵的杯麵,那湯底太美味,我扛了一箱回宿舍,連湯也喝掉,香港的同學笑我很「台灣」,因為在香港常被提醒,不要喝那些不健康的「污糟水」。那次意識到湯的定義可以有很大差異,就像吃車仔麵、魚蛋粉很少會把湯喝掉,但吃雲吞麵、拉麵卻會喝湯,湯在不同食品有不同功能,濃的清淡的,是配角還是主角,細緻得如有些人,在家習慣飯前喝湯,有些是飯後喝湯,也能是一個沒有對錯但能熱烈討論的辯題。在香港打邊爐時,如點了些台式養生、花膠、椰子雞,有朋友愛在下料前喝上一碗「湯」,甚至有一套嚴格的規則,可以下白蘿蔔、粟米等材料增加湯頭鮮味,但當燙過肥牛、火鍋料就不再是湯,就變了一鍋「髒水」;相反有些飲食文化,如日韓兩地,則習慣在煮火鍋或一些湯類的料理,吃到尾聲時,加入白飯,拌勻吸滿湯汁來收尾,不要浪費任何一分一毫精華。

狹義家的味道

日本的關東煮、韓國路邊的魚板檔,都會附贈燙過食材的熱湯,那多是用柴魚、昆布熬的清湯,與台灣的貢丸湯相似,只是主客換了個位置,不以湯品自居,像吃雲吞麵店點撈麵時,附送那碗大地魚湯,只有兩顆葱花或韭黃,以贈品姿態出現的「湯」,相對容易接受。縱使同一國境之內,省份間的飲食文化也有差異,浙江人拿年糕湯泡飯吃,內地傳媒近日報道這道當地每年必吃的菜式,也換來一番爭議,其他省份的人無法理解這道菜 ,更問:「這真的能吃嗎?」別人眼中的「劣食」,浙江人則大多認同這是「家的味道」。但就算是同一省份,每個家庭的味道也不盡相同。想起有舊同事家中吃蘿蔔糕不蘸甜醬辣醬豉油,而是蘸喼汁。他說沒了喼汁就不像在吃蘿蔔糕,所以即使是上司請飲茶的場合,他仍堅持問廚房要一份喼汁。那次大家嘗試用喼汁蘸了各種點心,而結論是,蘿蔔糕蘸喼汁這組合吃起來像壞掉酸掉的味道。雖然欣賞他那份不理「樓面阿姐」敷衍的堅持,但這口味比吃蘿蔔糕蘸茄汁,更像一個邪教。

尹錫悅與年糕湯

韓國也有農曆新年吃年糕湯的習俗,像上月韓國總統尹錫悅在一場戒嚴之亂後,幾經波折終於被捕,仍有一群為數不多的支持者聚集在首爾拘留所前,擺放一張小桌,端放着年糕湯,朝向拘留所鞠躬,被嘲像拜祭尹錫悅。韓媒亦報道農曆新年期間首爾拘留所的囚犯菜單,相信尹錫悅在年初一(1月29日)的早餐,吃了年糕湯、紫菜拌飯和白菜泡菜;午餐為清麴醬湯、紅米飯等;晚餐則有芽菜湯和烤牛肉等,而每餐成本約1600韓圜(約9港元)。當年仍任檢察官的尹錫悅,把兩位韓國前總統朴槿惠和李明博送進監獄時,應沒有想過有一天在同一拘留所的獨立囚室吃年糕湯度春節。

清淡暖和的新開始

年糕湯是一道清雪櫃的好菜式,不像煎糕點般油膩,而韓式年糕湯的湯底較多選擇,可以用牛骨熬製的雪濃湯,也可以簡單用小魚乾及昆布煮的清湯,配上肉類或餃子,不想多洗一個鑊煎蛋皮的,可以直接把雞蛋打進熱湯中作蛋花。以往要購買韓式年糕較難,會用寧波年糕代替,如今各大超市也有條狀和圓片狀的韓式年糕,而且多是口味較佳、用米製成的年糕,而非用麵粉製的。條狀多是用來炒的,圓片狀則用來煮湯,而韓式的較寧波年糕薄,就算事前不泡冷水,也很快煮透,而泡水能把黏在一起的年糕片分開,口感更佳。因習慣把洋葱、京葱等切好分裝在冰格,如用上即食的韓式湯包或鰹魚粉作湯底,10分鐘內可以煮完這道年糕湯,調味或加別的食材配料也甚是隨意。試着把韓式年糕湯當作早餐,直接下年糕片煮成的湯,如勾了一層薄芡,和着縷縷蛋花,不再在乎湯的定義,是作為寒冷天氣下,一個暖和的新開始。

簡易版韓式年糕湯。食譜

【材料】

‧水餃……6顆

‧圓片形韓式年糕……約100克

‧高湯用小魚乾……10克

‧海帶絲……5克

‧洋葱……1/4顆

‧雞蛋……1顆

‧葱……少許

‧水……500毫升

‧麻油……半茶匙

‧豉油……半湯匙

‧芝麻……少許

‧韓國即食紫菜……1包

【做法】

1. 年糕用冷水浸泡半小時。洋葱切絲,切葱花

2. 另取500毫升水,小魚乾、海帶絲煮5分鐘

3. 撈出小魚乾、海帶絲

4. 加水餃煮3分鐘

5. 加年糕煮5分鐘,可撈走浮沫

6. 依序加洋葱、麻油、豉油、雞蛋、葱花,加雞蛋後不要攪拌,上碟可加紫菜、芝麻、海帶絲

文、圖˙ 呂晞頌

{ 美術 } 朱勁培

{ 編輯 } 周淑樺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