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周五尖沙嘴街坊福利會社區會堂辦了一場高才就業展覽,記者剛走到門前,便被不同人截停拉入微信的人才資源和港漂互助群組。場內則不乏手裏拿着履歷表的內地人才,他們有的通過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優才計劃)來港,有的則申請了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也有人什麼都沒申請,打算先獲聘碰運氣成為專才,但他們都有一致的目標——來港工作、申請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聽說內地人才在港求職難,令他們無法滿足續簽條件,加上政府開始收取各項吸引人才和資本入境計劃的申請費,並按逗留時間提高簽證費用,香港對他們還有何吸引力?他們又如何影響本地就業市場?
60歲生物工程退休教授 求職8月未果
北京郵電大學電子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特聘教授王琳正在看深圳德萃港人子弟中學的招聘攤位,「這裏有教師職位可以報」——雖然不是大學教職,但她暗自竊喜。王琳今年60歲剛退休,因喜歡香港的「國際視野」,她放下北京戶口,來港求職8個月,「我是北京人才」,她說。她不是自誇人才,而是屬於「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下的「文教人才」。王琳本科讀生物學,後來赴德國攻讀生物資訊學博士,在大學教生物和人工智能的跨學科。她來港後卻一直找不到工作,「進大學教書要有相熟的推薦人」。
王琳去年11月參加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主辦的「香港高才招聘展覽」,她申請的6個職位均石沉大海,「都是一些大學搞研發的(職位),他們沒見(面試)我,肯定是不行了」。求職未果,卻被騙錢,「報案兩個月,一分錢沒回來」。她當時在招聘展覽現場被哄騙加入了好些微信群組,其中一個聲稱可幫她用Bitcoin理財,就這樣失去88.5萬港元。
王琳的「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有效期為3年,但她想申請香港永久居留權,便把目光轉向各項人才入境計劃,「我現在要申請,不管哪一種計劃,只要成功就行」。不過她再三思量,優才設綜合計分制很麻煩,「(我要符合)12項評核準則挺牽強,找中介協助也要好幾萬塊錢,可能也是白交」,她心想這還不如在現場投簡歷,獲聘後可通過「輸入內地人才計劃」成為專才。為在香港找到工作,王琳願意放棄其專業相關的職位,「我現在閒着,每天學習提升自己,可是沒用,就是一肚子的知識、科學和技術用不上」。
中介銀彈勸誘
高才為子女教育拼續簽
像王琳這樣在香港待業的內地人才不少,有些人經高才通或優才計劃來港,他們首次申請高才通或優才時毋須受僱,故他們大部分人抵港才求職。內地社交平台「小紅書」有中介分享高才通和優才計劃申請攻略,並以居港福利吸引內地居民赴港求職。
記者聯絡上其中一位中介,她隨即傳送「香港身分辦理主流方式」簡介——高才和優才申請條件,然後告訴記者持有香港身分可領取的6筆錢,包括每年1萬元消費券,並強調拿到居民身分證便可領取,不需要在香港居住、小孩可享15年免費義務教育並申請學生津貼;在內地工作符合條件可獲15%稅補貼;在深圳創辦企業可享10萬元創業補貼,上海浦江人才計劃最高可申請50萬元資助金;新移港人士獲1萬元港幣津貼,每月公共交通補貼400港元;65歲或以上「港籍」長者可領取多筆養老津貼,最高1年6萬。中介續稱「任何一項都可以拿回咱們辦理的成本」,付費1萬元人民幣便可委託她幫忙申請,「全程不用管,我們會告訴您要什麼資料,我們會拉群(開聊天群組,代申請)過程會同步給您」。
用各種銀彈勸誘之外,中介更向記者解釋香港身分高考升學優勢,譬如DSE考試本地生獲世界百強名校錄取的百分比為32.51%,錄取率比廣東高考(參照組)高出九成。
「(插班)沒有困難
(學額)競爭沒有很激烈」
高才和優才等人才可申請讓其伴侶和18歲以下子女以受養人身分來港居留,他們便欲藉此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者印國際人力資源管理公司(香港)行政總裁查沁持高才通B類簽證來港,為更好的發展機遇在港開公司。查沁申請了讓其孩子作為受養人來港讀書,他認為香港的教育比內地好,「內地所有學校基本上是培訓機構,而香港的學校是真的搞教育」。查解釋,內地學校以提高考試成績為目的,「香港教育不是為考試,是在培養你成為一個思想健全(沒缺陷)、懂得禮貌感恩的人,不會過多管你的成績,也不因此罵你,你沒禮貌和說髒話才會對你有嚴厲的批評」。他說其孩子在內地曾因成績不好,被教師「放棄和孤立」,便帶孩子來港插班讀資助小學,「(插班)沒有困難,非常方便,(學額)競爭沒有很激烈」。
受養人逗留香港的期限與人才入境計劃申請人的逗留期限掛鈎,假如查沁不獲續簽,其孩子便無法留港讀書。查沁的簽證於6月到期,但他有信心成功續簽,「如果我也不通過,就沒人能通過,我基本上住在香港,有自己的公司、有僱人,本來就做香港本地業務」。
管理顧問、石油勘測師搵工難
賣保險等自僱人士高才續簽難
有別於優才計劃以年齡、學歷、專業、工作經驗和家庭背景等計分,高才通申請人續簽時須在香港找到符合相關專業背景和薪金不低於港人收入中位數的工作,或開展對香港經濟有貢獻的業務。並非所有人才的續簽都如查沁般樂觀,同樣經高才通B類簽證來港的Wendy在大學讀管理科學與工程,她以前在內地從事管理諮詢的工作,她認為香港的產業結構有別於內地,「人才(專業)跟(空缺)需求不匹配」。Wendy說以近兩年的經濟環境來看,管理諮詢的需求不大,例如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均裁員,她最後未必能找到符合其學歷專業的工作。
立法會議員、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創會會長尚海龍也留意到Wendy所說的情况,他舉例說有一名人才是石油勘測工程師,但香港甚少這類型的職缺。除了求職創業難,尚海龍說部分人才不肯放棄原居地的戶籍和工作,同時在香港自僱「暫時做保險公司或中介」,但政府對自僱人士的續簽批核「看得很嚴謹」,而且審批效率低,他估計不足兩成自僱人士能成功續簽。
友邦保險上周五在高才就業展覽現場招聘,友邦保險財富管理總監周敬說他們半日內收到約70份履歷,當中不乏未成功在港就業的專業人士。問及想要聘請怎樣的人才,周敬說「最主要當然是高才,(讓他們)留在香港,幫他們續簽。」周續指,高才來自內地不同省市,「人脈廣」社交圈子較本地人闊,「始終我們做(與)人(有關)的生意」。
入境事務處回覆查詢指,截至本年1月底,高才通的接獲申請、獲批及拒絕數目分項如下,續簽數字則待政府適時公布:
入境處的數據顯示,高才通申請獲批率接近80%,失敗率則不足5%。記者續以清華大學歷史系畢業生的身分向中介查詢,她稱以此學歷大機會成功申請高才通,「一個月左右就能拿到」。至於申請用的文書,中介聲稱可以協助,每篇「小作文」最低價1000元人民幣。她說高才通的通過率比優才計劃高得多,但優才計劃續簽更容易。她向記者說明申請續簽的3種主流方式,除了自僱和受僱,還可以賣保險,但「(賣保險)這個我不太建議,續簽通過率會比較低」。
《財政預算案》提高簽證費 收630宗相關投訴
內地人才流入,會否降低本地人的競爭力?尚海龍認為這視乎行業,譬如安老院護理人員和升降機維修保養人員數量不足,或須輸入外來人才以穩定服務。尚海龍難忘去年他與其他議員參觀機電工程署總部大樓時困𨋢20多分鐘。
此外,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宣布政府向各項人才和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索600元申請費,並把簽證費會按逗留期限長短上調至 600元或1300元,料每年可增約 6.2 億元收入。尚海龍說他收到630宗相關投訴表達不滿,他認為這會降低香港對內地人才的吸引力。高才查沁直言:「他們(政府官員)拿那麼高的薪水,卻沒做出對應的成績,他們不應該不好意思坐那個位置上嗎?他們拿我們開刀,他們的工資卻一點也沒有減少,只有凍薪」;Wendy則認為簽證費不影響她來港工作的決心。
高端技術行業缺專才
中資聘內地人或成趨勢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管理學系高級講師徐寶容認為香港產業以金融、地產和法律服務為主,前兩者不太缺人,「不需要特別聘請(內地)專才」,後者則因內地與香港法律體系不一,「內地人才難配合」。不過近年外資撤離香港,更多中資進駐,徐寶容認為「聘請內地人或成趨勢」。以中資銀行為例,有學生向徐反映逾一半管理培訓生均來自內地,徐指這或與簡體字和普通話應用有關。
《財政預算案》亦提到將改善「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和「一般就業政策」,容許具專業技術資格及經驗的年輕非學位專才來港,投身人力短缺的技術工種。徐寶容說政府宜審視清楚缺人的行業,據她了解,現時銀行高層和高端科技較缺人才。
政府為「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和「一般就業政策」提供便利措施,讓聘用公司在部分情况下毋須遞交本地招聘工作或招聘困難證明;持有國際知名院校頒授的學士或以上程度學位、持與工作範疇相關的碩士或博士學位的獲聘申請人則毋須提交工作經驗證明。徐寶容指她以前從事的機構要先在媒體刊登招聘廣告,並向入境處確認他們聘請不到本地人,才能招募非本地求職者,但「我聽現時做人力資源工作的學生說,公司不再需要向入境處證明他們招聘困難」,這變相無法保障本地求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