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網站

料理分子:新月橋與芋粿巧

文章日期:2025年03月30日

【明報專訊】「上一次在翠絲家的陽台往外看到夕陽照着一條河,還有一座白色美麗的橋是哪裏呢?」我心在納悶着。「那邊是板橋西,它叫大漢溪,一直流到淡水,往一望無際的東海裏去。白色的是新月橋,晚上的景色會更漂亮,因為有燈飾。」賢說。

板橋舊城 昔日重心

住在中和區4年了,已融入了台灣社區的生活。有時候一些生活細節我比台灣籍丈夫更清楚,例如板橋公車站的升降機與相對月台的位置;便利店能購買垃圾袋,因為他以前住的社區有管理處協助處理垃圾事宜,不需自行購買垃圾袋;哪條小巷捷徑更能快速抵達板橋等。當初我能夠很快便適應台灣生活,主要是因為丈夫的協助,非常感謝他和他的家人。

「那不如明天我們去新月橋、濕地公園和旁邊的435藝文特區看看?」賢提議,我非常期待。前兩次曾介紹板橋的林家花園和宮廟,這次來到板橋舊城,是昔日最旺盛的地區,後來因興建鐵路,重心便移到中區的板橋車站一帶了。舊城變得人煙稀疏,只剩下基本的民生設施及商店,但車的流量從來沒有減少,因為新莊的興起,跨越大漢溪的行車大橋——新海大橋,成為連接新莊與板橋的重要道路,台灣的汽車和電單車數量非常驚人,上下班時間更是稠密得可怕。

目的地離家不遠,騎電單車只需19分鐘路程便可到達435藝文特區入口處,路邊提供了很多電單車停車格。藝文特區外有兩攤售賣台式香腸的小販檔,以及一架販售肥皂泡泡玩具及竹蜻蜓的小貨車。入口處右邊有一個噴水池,左邊有一個白沙池,上空懸掛着彩色雨傘,雨傘倒影形成一個個陰影,為在白沙上玩耍的孩子與家長遮擋陽光,形成一個溫馨的場景。

435藝文特區由數棟建築物組成,包括主建築樓枋橋大劇院、藝術教室、展覧房、台灣玩具博物館、濕地故事館、魯班工作室、藝術家工作室,後園區還有一片大草地及停車場。藝術教室和展覽房正進行各式各樣的展覽,例如有一個展覽是以城市風景,如欄杆、窗戶、磁磚、磚牆及玻璃帷幕,化成影像在方格內展示,展示的方格雖然是理性的、標準化的,但在這些框架中,人們在其中尋找自由、一些生活小趣味和色彩。另外,也有變妝皇后的照片及服飾展,以女性為主題的油彩畫作展和一個以摺紙為題的展覽等。

新月橋

走到後院的草地上,有很多小朋友和家長搭起帳篷,攤開野餐墊,正享受着手搖飲品和香腸小食。在接待處可免費拿取彩色粉筆,石屎地上佈滿了無數的「跳飛機」畫像、小朋友畫的人物畫像和文字。我們往前走,穿過後門,步行約5分鐘到達一條行人天橋,往上走,便是新月橋。

新月橋是台灣一座跨越大漢溪的非車輛行走橋樑,於2014年5月17日開通,銜接板橋區及新莊區。橋長約500米,是台灣最長的雙跨距鋼拱橋,可供行人與自行車通行和休憩,禁止汽車和電單車使用。橋上有長達60公尺、由透明玻璃橋面組成的「天空步道」,我們遊覽當天沒有開放。橋下是大漢溪及新海人工濕地,令我想起元朗南生圍的濕地,但這片濕地的範圍大很多,我不禁對它產生好奇。

由於正值中午時段,烈日當空,於是我們折返藝文特區內的濕地故事館「涼冷氣」,順便認識一下台灣的濕地保育。新海人工濕地改良自美國環保署的三段式人工濕地設計形式,每天可處理板橋市境內約4000噸生活污水。據故事館的資料顯示,污水先在沉砂池短暫停留,再進入第一密植區、開放水域和第二密植區與生態池,約4天就可轉變為乾淨活水回到大漢溪,濕地是非常重要的天然濾水器。

據故事館資料顯示,所謂的密植區會種植蘆葦、香蒲等挺水型水生植物,交錯的植株與根莖成為天然篩網,幫助攔截或沉降水中的懸浮固體,並能營造水下的低溶氧環境,讓脫氮細菌穩定成長,協助污水淨化。還有,種植香蒲蘆葦等水生植物,將剩餘污染物移出濕地系統外,既能改善水質亦提升生物多樣性,證實了人工濕地卓越的成效。

濕地的生命力特強,例如孕育了環境適應高手的紅冠水雞,還有葉蚤的天敵琉璃椿象——琉璃椿象會吃掉葉蚤,可保護台灣水龍這清脆嫩綠的植物,回復生氣蓬勃的樣貌。還有其他植物如黃色的水丁香、粉色的睡蓮、紅褐色的香蒲和紫色的水蓑衣等。生物多樣性令濕地得以順利發揮作用。故事館還介紹生物生態觀賞期:4至10月是觀察螢火蟲的旺季;4至8月是青蛙;5至6月是燕鷗;6至9月是蜻蜓;3至9月則佈滿野花;9至11月是打卡名物秋芒的季節。我會找一天站在新月橋上欣賞夕陽,再找一個晚上在濕地區欣賞橋上的燈飾。

台式傳統小食

新月橋的形狀令我想起一種台灣小食——芋粿巧,一種口感煙韌,外皮香脆,鹹香撲鼻的小食。這次除了炮製傳統的芋粿巧外,還設計了一款甜的地瓜粿巧。台灣的芋頭和地瓜都令人愛不釋手,也是減肥聖物。芋粿巧的形狀是指「筊」,即我在上期「料理分子」介紹過「擲筊」。它是其中一款祭祀的供品,形狀似「筊杯」,再結合芋頭本身寓意,有祈求子孫平安健康之意。先蒸熟後再煎香,灑點胡椒粉,加上口感香酥Q彈,豬油、油葱的香氣四溢,是無法抵擋的美味。甜的地瓜粿巧,加上表面燒一層焦糖,甜脆美味,一口接一口。

芋粿巧。食譜

【材料】(6件)

‧芋頭幼條……75克

‧免治豬肉……40克

‧豬油……20克

‧台灣紅葱頭絲……15克

‧大朵冬菇條……2朵

‧櫻花蝦乾……10克

‧糯米粉……70克

‧樹薯粉……30克

‧太白粉……7克

‧泡冬菇水……85毫升

‧醬油、糖……各1茶匙

‧胡椒粉……半茶匙

‧五香粉……1/3茶匙

‧鹽……1/4茶匙

【做法】

1.以小火加熱煎鍋,加入豬油,把台灣紅葱頭絲和芋頭幼條炒香

2.加入免治豬肉炒香至肉碎熟透

3.再加入冬菇條炒香,然後把蝦乾加入炒香

4.混合調味料和所有材料混合。加入糯米粉、樹薯粉和太白粉,與所有食材攪拌

5.冬菇水加入混合,攪拌成麵糰

6.稍稍放涼後,用手搓勻芋糰

7.分成60克一個(共6個),搓成長條,把芋粿糰壓扁再做成彎月形

8.以熱水蒸35分鐘至熟透

9.食用前把芋粿巧煎香至金黃色享用

地瓜粿巧。食譜

【材料】(6件)

‧台灣屏東紅皮白肉地瓜……75克

‧真空甜雜豆……40克

‧糯米粉……70克

‧樹薯粉……30克

‧太白粉……7克

‧水……85毫升

【做法】

1.地瓜去皮、切小塊,蒸熟備用

2.把熟地瓜、甜雜豆、糯米粉、樹薯粉、太白粉和水混合

3.所有材料搓成麵糰

4.分成60克一個(共6個),搓成長條,把地瓜粿糰壓扁再做成彎月形

5.以熱水蒸35分鐘至熟透

6.地瓜粿巧上鋪一層砂糖,用火槍把砂糖燒成焦糖薄脆。完成可享用

文、圖˙ 廚豫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