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閱讀是什麼?當書籍成為社交媒體上打卡的工具,當AI彈指之間就能生成柏拉圖《理想國》全集的摘要,我們還需要怎樣「讀書」?復旦大學資深教授葛劍雄,身兼歷史學者、圖書館館長多重身分,親歷紙本印刷到AI技術革命,見證圖書館從收藏善本的「藏經閣」變成服務讀者的「公共空間」。在他看來,閱讀從來是個人的,也是公共的。而在功能性閱讀逐漸被AI取代的當下,他認為更值得反思的是:工具愈高效,我們愈要追問——省下的時間,如何用來做「人」才懂的事?
【明報專訊】閱讀是什麼?當書籍成為社交媒體上打卡的工具,當AI彈指之間就能生成柏拉圖《理想國》全集的摘要,我們還需要怎樣「讀書」?復旦大學資深教授葛劍雄,身兼歷史學者、圖書館館長多重身分,親歷紙本印刷到AI技術革命,見證圖書館從收藏善本的「藏經閣」變成服務讀者的「公共空間」。在他看來,閱讀從來是個人的,也是公共的。而在功能性閱讀逐漸被AI取代的當下,他認為更值得反思的是:工具愈高效,我們愈要追問——省下的時間,如何用來做「人」才懂的事?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