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價比海鮮自助餐 晚市$408起 $248起午市任食生蠔

文章日期:2024年10月05日

【明報專訊】近年因港人北上消費成風,本地飲食業生意顯著下跌,餐廳東主叫苦連天。當然北上吃喝玩樂自有其吸引力,但其實香港亦有不少性價比高的餐廳值得捧場。

首次跟大家見面的全新版面「趁『熱』食」,為大家蒐羅優質抵食的餐廳食肆,還有近期的美食熱話。今次先為大家介紹一間屹立佐敦區30多年的隱世酒店餐廳,看似低調,卻是少數獲得法國藍帶美食協會榮譽會員(2012年)的自助餐廳,食物質素有一定保證;約齊幾個老友一起去,每位自助午餐優惠價只需$248,已可吃到美國生蠔、羊鞍架、燒牛肉等食物,性價比極高。

對成長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讀者來說,連結港鐵佐敦站E出口的恆豐中心可算是當時年輕人的蒲點之一。集合各式潮牌衣物、唱片舖,加上其創新的紅色通風井設計,彎形的懸垂玻璃幕牆,室內的弧形玻璃等,均在當時的建築群中鶴立雞群。1980年代建成的恆豐中心設有商場及酒店,而酒店內亦有一間隱世餐廳——紅煙窗。

紅煙窗於1991年開業,位於恆豐酒店2樓。餐廳裝修氛圍簡潔,燈光柔和,長形自助餐枱上放滿各式美食。雖非網民熱話的人氣自助餐廳,但30多年來,都以性價比高、優質食物及人性化服務聞名,吸引不少熟客長年支持。恆豐酒店行政總廚羅卓宏(Osman)說:「有些客人年輕時第一次來,後來成家立室,都帶埋小朋友來吃飯。」

晚餐送半隻蒜蓉粉絲龍蝦

紅煙窗早期主打自助餐及單點菜單,後來專注於環球自助餐。Osman 1年多前加入酒店,將老化的硬件更換,例如購入新的刺身雪櫃、燒烤爐全面升級。自助餐區麻雀雖小,但提供逾70款食物,包括冰鎮海鮮、芝士拼盤、沙律冷盤、刺身壽司、明檔、中西式甜品及Häagen-Dazs或Mövenpick雪糕等,選擇多元化。此外,橙汁、紅茶、咖啡等任飲,還有爆谷機和班戟(pancake)機,你只需在班戟機前,面向無觸感應揮揮手,機器便會自動倒出粉漿,做出鬆軟的班戟,好玩又好食。

入行約20年的Osman,認為香港人最愛的自助餐食物是海鮮,無論是冷吃或熱食皆受歡迎,因此紅煙窗多年來均主打海鮮美食,自助午餐供應的冰鎮海鮮,除了有東風螺、青口等,還包括甚少在自助午餐上出現的生蠔,而午餐價錢約每人200多元,極為抵食。晚餐海鮮陣容再升級,每位客人均有一份即蒸半隻新鮮波士頓龍蝦(蒜蓉粉絲底)。每隻約1斤重的新鮮龍蝦開邊後在肉上鋪滿用豉油等調味炒過的蒜蓉,並放在粉絲上蒸熟,肉質鮮美,是餐廳最受歡迎菜式之一。晚上亦有供應美國生蠔、鱈場蟹腳、鮑魚、麵包蟹、凍蝦、小龍蝦等冰鎮海鮮,刺身、即燒扇貝及燒蝦亦很受客人歡迎。

除了海鮮菜式,粵式美食也有不少選擇。記者跟家人均大讚蒸比目魚,魚肉厚略帶彈性。還有冶味薑葱炒蟹、鮑魚栗子燜雞等也不容錯過。當中記者最推介粥品,配上懷舊薄脆片、葱花及炸花生,讓人重溫昔日酒樓風味。

必食柔軟肉眼扒 鴨肝多士香腴

自助餐供應的肉類中,大家最熱捧燒牛肉。晚餐採用原條美國頂級有骨肉眼,每塊約8至10公斤重。先以胡椒等材料醃過夜,再以鹽和胡椒調味,煎香後,先以大火焗烤,後以約110℃慢焗2小時以上至約五成熟。肉質十分柔軟,濕潤且富有肉香和油香,必食!現場還會切下肉眼骨,即時燒烤,肉香四溢。自助午餐亦提供燒牛肉,不過只供應新西蘭肉眼扒。其他推介還有濕潤的羊鞍架,香腴的鴨肝多士,還有節日限定的脆皮乳豬,肉嫩不油膩。

甜品目測約有20款,包括芒果拿破崙、3.6牛乳布甸及多款自家製西點。記者力推即叫即做的法式班戟(crepe),粉漿富蛋香,可包裹時日鮮果,甚至自行配上雪糕同吃,一冷一熱,十分過癮。中式甜品亦有楊枝甘露、涼粉及是日糖水,Osman說:「(糖水中)芝麻湯圓受歡迎,試過差點供不應求呢!」

根據記者自費試吃及採訪當日的食物種類及質素,整體來說保持水準,當中海鮮及中式美食所佔比例較高。餐廳在細節上也頗用心,例如粉麵檔的冬菇有𠝹花,賣相精緻;且不少甜品、湯底及調料也屬自家製作。記者現場感覺到員工待客親切,收碟速度迅速,桌面上食物添加充足。現時餐廳提供不同優惠,最便宜是經網上平台Klook購買(6位起)自助午餐或晚餐優惠(已包加一),每位午餐價由$248起、晚餐$408起。

紅煙窗

海鮮狂熱盛宴自助午餐:

成人或長者正價$368起、小童$268起

味遊世界.國際海鮮自助晚餐:

成人或長者正價$648起、小童$448起

優惠提供:全單7折或買2送1;生日客人當天半價優惠(以上優惠,另正價加一)

地址:九龍彌敦道222號恆豐酒店2樓

預訂網址:tinyurl.com/yxw7mxzp

■有片睇

佐敦抵食自助餐 tinyurl.com/36c9mpnc

文:陳麗斯

美術:謝偉豪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

[趁「熱」食]

相關字詞﹕

RELATED